前發坊村

前發坊村位於山東省萊陽市照旺莊鎮政府駐地東南1公里,發坊有南北二村,本村居前,稱前發坊村。村子呈方形塊狀聚落,現有耕地73.5公頃,居民267戶,977人。

基本信息

 前發坊村位於山東萊陽市照旺莊鎮政府駐地東南1公里,萊羊公路西側,富水河北岸。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村於唐代昌陽城遺址上,故取名廢坊,後更名為發坊(俗稱隋坊)。發坊有南北二村,本村居前,稱前發坊村。村子呈方形塊狀聚落,現有耕地73.5公頃,居民267戶,977人。
昌陽城遺址。是萊陽市重要的歷史遺蹟之一。昌陽城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西漢初年。昌陽是膠東歷史上重要古城之一。
西漢初年,昌陽城建於文登市西南15公里處的宋村鎮昌山(回龍山)前。新莽建國元年(9年)曾改昌陽為夙敬亭。更始元年(23年)恢復昌陽舊稱。昌陽城遷往今海陽市南部庶村南,仍稱昌陽,屬東萊郡。西晉初昌陽廢。西晉惠帝元康八年(298年)恢復昌陽城,城址遷至今萊陽市照旺莊鎮前發坊村。民國《萊陽縣誌》載:“昌陽,縣東南二十五里,昌山之陽是也。蓋惠帝復置,仍沿舊稱,而附郭山水亦因以得名。”昌陽後的山稱昌山,城南的富水河稱昌水,昌山村也因此而得名。
隋大業三年(607年),昌陽城重新修築,屬東萊郡。至唐朝,昌陽又改隸河南道,屬萊州。唐初,萊陽多次發生水患,昌陽古城靠近大河,地勢偏低,為水所毀。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昌陽城北遷至今萊陽城址上,北倚亭山,地勢高曠,水患永絕。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後唐莊宗李存勖為避其祖“國昌”諱,將昌陽更名為萊陽。設在前發坊的昌陽古城,歷經350年,圮為遺蹟。
昌陽古城遺址在前發坊村南,富水河北岸,後面臨山,前面臨水。據考古人員探測,其文化層厚1米,遺址總面積70餘萬平方米。這裡曾發現的遺物有布紋瓦、陶器殘片、石礎、石俑、鐵刀、鐵錘、鐵馬鐙、鐵制彎鋤等,遺址西南角尚存石築牆的地基。村北有一高埠,叫古城嶺,其下瓦礫遍布。前發坊村民在村西北打井時,曾經在地下數米以下發現一個很大的古代栗子樹墩,說明古今地貌變化之大。
前發坊村其它的歷史遺蹟有,村東馬頭山上古廟遺蹟、多處石板墓和石槽墓。石槽棺上隸書字,說明是漢魏以前的墓葬。村中三株巨大而蒼老的古槐,直徑超過1米,樹齡在300年以上。村內戰姓家廟保存完好,是農村不多見的古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