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王沙窩村

該村位於縣城西南9公里。 【工商業】該村由於土地少,除了開菜園還有人經商。 建國後該村無有經商者。

前王沙窩村
一、概況
該村位於縣城西南9公里。106國道西側。現有128戶432人,耕地480畝。據《東明縣地名志》記載,明萬曆年間(1616)王姓祖從河南長垣縣灘邱村遷此建村,因姓命村為王寨,清雍正元年(1723),又有王姓在該村北部建村,也叫王寨。該村在前遂改名前王寨。後來黃河決口土地變沙,又稱前王沙窩。該村現有王、吳、任、許四姓。王姓65戶208人;吳姓於清雍正元年(1723)由東明縣城東呂街遷入,現有39戶141人;任姓原居此地,就近入藉該村。現有23戶74人;許姓1964年從沙窩供銷社落戶該村,現有1戶9人。
二、經濟發展
【農業】該村從建村到建國前一直地少民貧,稍有土地者以開菜園種蔬菜度日,地少或無地戶以耍手藝為生,村民會木工、泥水技術修房蓋屋者較多。解放後,該村仍以農業為主,絕大多數家庭都種植蔬菜,收益超過糧食作物,現又引進了新技術、新品種,戶戶建起了塑膠大棚,成了沙窩鄉有名的蔬菜種植村。趕上好行情,每個大棚能收入2-3萬元,經濟效益可觀。
【工商業】該村由於土地少,除了開菜園還有人經商。民國初年,任廣田會祖傳皮匠手藝,在家辦皮件作坊,生產農用皮具。後到定陶與人合股辦起了皮件廠。抗日戰爭爆發歇業。回家後仍生產農用皮具,至入社。任德修先後開過染坊、粉坊,請師傅,雇雜工,生意做得較紅火,直至農業合作化。吳朝閣是中醫,開藥鋪。建國後該村無有經商者。改革開放後,村民大都忙於經營種植蔬菜,經商者較少。近幾年村中除兩個小賣部外,剩餘勞動力大都外出務工。
三、社會進步
【教育】建國前只有少數人上過幾年私塾,90%以上的人是文盲,建國後讀書的逐步增多,現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青年人90%讀過國中。並出了6名大學生。
【村民生活】通過種植蔬菜,村民致了富,家家戶戶都蓋起高堂大屋或樣式新穎的磚瓦房,街道進行了全部硬化,村容村貌大變。家用電器基本普及,村民生活更上一層樓。
四、黨政建設
1978年,前王沙窩、後王沙窩、倪沙窩三村從李沙窩大隊劃出,建立王沙窩大隊並成立黨支部。支部書記為: 1978年王付增,1993年王登山,至1996年合併行政村。大隊長(村委主任)為:1978年吳繼堂,1987年王書殿。至1996年合併行政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