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杜樓村

前杜樓村

偃師市前杜樓村位於市區西部,歸市工業區管轄,2011年10月由“村”改稱社區,村民身份變為城鎮居民,全社區居民3100人,15個村民組,總面積4291畝,現有水地1140畝,旱地1325畝,耕地已全部租借出去,位於該村的主要企業有榮泰(洛陽)金屬製品有限公司、洛陽建龍高富氧分子篩項目、泰洲管業公司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杜甫故苑位於該村。2007年度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市各村39位。2007年10月被省建設廳評為“康居示範村”。

地理位置

前杜樓村位於河南省偃師市城關鎮(現工業區)310國道旁。南鄰洛水北依邙山,與後杜樓,新寨,潘屯,赫田寨接壤。

自然環境及生產力發展

前杜樓村位於洛陽盆地,邙山與洛河之間,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乾旱,雨水多集中於夏末秋初。北嶺山地為風力堆積黃土,村南水地為洛河沖積平原。

自古以來,以農耕經濟為主。農業合作化期間,農業發展較快。人民公社化時期,農田基本建設、水利條件、電力機械、耕作技術、農田管理、農業科技都有很大的進步。

前杜樓村 前杜樓村

改革開放初期,全力發展集體企業,以製鞋業為支柱產業,先後上馬軋鋼、板紙製造等企業,連續創造了年工業產值超億元的輝煌,成為河南省鄉鎮企業發展的十面紅旗之一,成為“總公司時期”。該時期,以發展集體工業經濟為主,土地耕作收入退居次要地位。2005年以後集體企業解體,個體小企業興起,主要是軋鋼、製鞋業和養殖業,引進化工、管材等大型企業,社區經濟來源為房屋、場地租賃收入和土地租借收入。

自從改為社區以後,仍然按農村的管理模式運行,基層單位為村民組,社區黨總支部和居委會每四年進行民主換屆選舉。前杜樓是附近農村的中心村,村裡有國中和國小、幼稚園各一所,有兩個集體衛生室,沿310國道兩側有農村信用社杜樓分部和近200家商鋪,浙商租借東耕地建有大型商業中心——上海國際商貿城,村中分布有1家軋鋼廠、7家製鞋廠、2家紙箱廠、1家大型管件廠、1家大型化工廠。中青年居民多在各企業打工,亦有到外地打工或出國務工的。

教育衛生和人民生活

前杜樓村 前杜樓村

前杜樓村於戊戌維新運動時代以新學學堂替代了舊學私塾,民國時期村國小教育發展良好,是附近幾個村子的學生集中地,為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進步人士和文化骨幹。新中國建立以來,我村一直是臨近各村的文化教育中心,升學率和教育質量長期名列鄉鎮及縣市榜首,為各行各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民國以前老百姓看病都是找祖傳個體中醫,四十年代以後才有西醫就診。共和國初期,村農會組建了衛生室,派人到洛陽學習新法接生,開展衛生防疫工作,特別是“除四害”運動,使村民醫療衛生條件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人民公社化時期的農村合作醫療和改革開放以後的新農合,為居民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近年來開展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使居民晚年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村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居民收入逐年增長,總公司時期的村鎮規劃從根本上改善了過去農村的居住環境,前杜樓村是偃師市較早實現整體規劃建設的農村之一,村內道路全面硬化,供排水系統完善,新區住宅整齊劃一,被評為洛陽市首批小康村。2005年以後,隨著個體經濟發展較好,居民收入提高,自建住房檔次提高,面積加大,內部裝修設施配套豪華,私人小汽車迅猛增加,機車電動車普及很快,電訊器材家用電器全面升級,村居民生活水平已接近城鎮居民,人們的精神文明面貌煥然一新。全民重視教育和衛生,健身活動和健康飲食觀念深入人心,小城鎮建設全面鋪開,治安狀況明顯好轉,前杜樓正走在一條健康發展的金光大道上。

歷史文化與風景名勝

前杜樓村處於華夏文明之源的河洛地區,是帝嚳之毫都、夏都之斟鄩、商都之西毫、周都之成周呈扇形分布的四個古都的輻射源點,村北的覆舟山可能是遠古時期王室祭祀祖先和天神的“屍地”。村所在的地域,春秋戰國時期是各國封建割據爭奪殺伐的戰略要地,屢次見於重要古籍《山海經》、《史記》和著名詩人、文學家杜甫、李白、高適、岑參、韓愈等人著作中。特別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此居住生活了十幾年,在這裡創作了大量的優秀詩篇,和當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李白和杜甫這兩顆詩壇巨星在土婁相會,親密交往,切磋詩藝達三個月之久,被我國文學史傳為佳話,也為兩位詩人日後的友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因為實生杜甫的英名長存,才由“土樓”改名為“杜樓”。

前杜樓村 前杜樓村

杜甫墓:《偃師縣誌》“唐杜甫墓,在縣西土婁村”。杜甫墓位於前、後杜樓中間,城關三中校園後。公元770年冬,杜甫歿於岳陽,暫厝(cuo)小田村。公元813年,由其孫杜嗣業將其骨骸背回土婁與夫人楊氏合葬於杜家祖冢。清乾隆五年(公元1736年),偃師知縣朱續志“跡其(杜甫墓)址北土樓村前”,村民田方禾無償捐獻出他正在耕種的田地(杜甫墓地),朱續志建墓紀念。請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偃師知縣湯毓倬重修杜甫墓,磚圍,六角。立碑一通,高2.09米,寬0.73米,厚0.17米,碑帽高0.84米,碑額篆書“藎臣詩聖”,碑身系河南知府張松孫楷書“唐工部拾遺少陵杜文貞公之墓”。清乾隆五十六年,偃師知縣湯毓倬捐俸購地2.63畝建造杜甫陵園,河南知府張松孫專程拜謁杜甫墓,並賦詩五章,每章二十韻,湯毓倬刻石,11月立於墓前的“杜公祠”。公元1950年,偃師縣農工部長張千嶺得知杜甫墓在土樓,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平民詩人,改土樓為“杜樓”。1963年,杜甫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2003年春,城關鎮投資6萬元修建杜甫陵園道路,水電線路。2004年7月,城關鎮在杜樓籌建杜甫紀念館,投資15萬元,於年底完成了杜甫墓和墓碑的修繕及陵園內道路、綠化等工程。

成就榮譽與大事記

李長春參觀牡丹工藝鞋廠 李長春參觀牡丹工藝鞋廠

1984年,第一家集體工業企業——化工廠成立。

1986年,村創辦牡丹工藝鞋廠,奠定了集體企業發展方向,夏,省委書記李長春到牡丹工藝鞋廠考察,指導工作,洛陽市委書記郭國三等實現領導陪同。

1987年,實現聯隊制。土地承包後,生產隊長事物減少。村兩委把15個生產隊合併為5個聯隊。

1992年,成立洛陽市紅牡丹實業(集團)總公司。

1994年2月,中共洛陽市委、洛陽市人民政府授予“億元村”稱號,刻碑記功。

1997年10月18日,中共洛陽市委、洛陽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我村“小康村”稱號。

“億元村”記功碑 “億元村”記功碑

1998年5月,省委書記侯宗斌和張副省長、洛陽市委書記劉典立視察村小麥高產豐產方。

2005年,洛陽紅牡丹實業(集團)總公司解體。居民區建設規劃停止實施,村民開始自建住房。

2006年3月,村劃歸偃師市工業區管轄。

2011年10月30日,前杜樓由村改為社區,村民委員會改成居委會。

民俗、方言與典故

(一)年俗

農村,“過年下”是一等一的節氣。這裡從臘月二十三兒到正月十六兒搜算是“年下”。

二十三兒,祭灶仙兒。二十四兒,掃房子兒。

二十五兒,磨豆腐。

二十六兒,殺肥豬。二十七兒,剃精細兒(剃頭)。

二十八兒,把面發。

二十九兒,炸油貨。

年三十兒,貼花門兒。

過大年。

大年初二走娘家。

過破五兒。

送窮。

(二)婚俗

攔花轎

前晌娶媳婦,後晌娶寡婦

封“封兒”(紅包)

看閨女

三天回門

婚儀:下喜帖;抬嫁妝;拜祖;撒床;掃轎;貼喜聯;吃餃子;雙方互帶胸花拜謝父母;避邪;公婆升格;拜天地;梳頭,鬧洞房。

1.

攔花轎

2.

前晌娶媳婦,後晌娶寡婦

3.

封“封兒”(紅包)

4.

看閨女

5.

三天回門

6.

婚儀:下喜帖;抬嫁妝;拜祖;撒床;掃轎;貼喜聯;吃餃子;雙方互帶胸花拜謝父母;避邪;公婆升格;拜天地;梳頭,鬧洞房。

(三)節氣

年下:大年初一

打春(立春)上墳

正月十五、十六元宵節

二月二,龍抬頭

三月三,吃雞蛋

五月當五兒(端午節)

六月六,曬被褥

七月七,牛郎會織女

八月十五兒

九月九

十月一兒,燒寒衣兒

過冬至,吃餃子

臘八兒粥

1.

年下:大年初一

2.

打春(立春)上墳

3.

正月十五、十六元宵節

4.

二月二,龍抬頭

5.

三月三,吃雞蛋

6.

五月當五兒(端午節)

7.

六月六,曬被褥

8.

七月七,牛郎會織女

9.

八月十五兒

10.

九月九

11.

十月一兒,燒寒衣兒

12.

過冬至,吃餃子

13.

臘八兒粥

(三) 喪俗

外喪不入門

年下(春節)不發喪

白事不能白著幫忙的人

三年不開墓

披麻戴孝柱哀杖摔瓦盆兒

孝子磕頭

配骨親(cen)

有理的娘家人

打喜棺

喪儀:淨身;搭草鋪;安放死者;舉喪報喪;弔唁和守靈;花圈紙紮輓聯;入殮;起殯;下葬;封墓;告謝

1.

外喪不入門

2.

年下(春節)不發喪

3.

白事不能白著幫忙的人

4.

三年不開墓

5.

披麻戴孝柱哀杖摔瓦盆兒

6.

孝子磕頭

7.

配骨親(cen)

8.

有理的娘家人

9.

打喜棺

10.

喪儀:淨身;搭草鋪;安放死者;舉喪報喪;弔唁和守靈;花圈紙紮輓聯;入殮;起殯;下葬;封墓;告謝

村志

前杜樓村志 前杜樓村志

2015年版《前杜樓村志》約40萬字,800多幅圖片,較全面地記述了從戊戌維新以來該村一百多年來的大小事情,描述了該村在新中國成立以來老百姓站起來、富起來的過程,介紹了近500人的事跡或經歷。該書全面介紹了當地的環境資源,展示了杜樓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突出了杜樓作為唐代詩聖杜甫生活了十幾年的故里的地位,參閱當代杜甫研究的學術成果,對杜甫出生地、杜甫為什麼在土婁定居、杜甫後代的生活點滴等史實做了認真地探索,作出了作為杜甫故里對當代杜甫研究的一點貢獻。

自2012年國慶節開始,由村兩委班子成員組成編委會,由退下來的老村長田伯鈞擔任總編,組織幾位退休幹部著手編撰《前杜樓村志》。村志以1992年版《偃師市志》為範本,根據本村具體情況增減部分章節,首先確定編寫骨架。5位編輯人員分工協作,田伯鈞、田虎躍負責蒐集資料,曾任該村國小、中學教師和校長的趙憲章負責起草文化教育章節,村衛生室負責人趙站周負責起草醫療衛生章節,田志章執筆編寫和鍵盤輸入,經過兩年多夜以繼日地辛勤工作,初稿於2014年10月草就,經兩委會多次審改,編輯人員5稿修訂,交印刷廠排版,又經編輯人員5次校稿,《前杜樓村志》2015年版正式面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