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蛾

刺蛾

刺蛾是鱗翅目刺蛾科昆蟲的通稱,大約有500種。分布全球,多數在熱帶。幼蟲肥短,蛞蝓狀。無腹足,代以吸盤。行動時不是爬行而是滑行。有的幼蟲體色鮮艷,附肢上密布褐色刺毛,像亂蓬蓬的頭髮,結繭時附肢伸出繭外,用以保護和偽裝。受驚擾時會用有毒刺毛螫人,並引起皮疹。以植物為食。在卵圓形的繭中化蛹,繭附著在葉間。刺蛾幼蟲多被稱為荊條虎,在東北稱為洋辣子(方言),作繭稱為洋辣罐(方言)。山東東部方言稱為瘄子毛,八街毛子,觸子毛,巴夾子(泰安)!

基本信息

簡介

刺蛾刺蛾
[中文名]刺蛾

[別名]荊條虎、吧唧毛、扁刺蛾、八角蟲、八角罐、洋辣子、羊蠟罐、白刺毛、絆腳子、炸辣子、火辣子、刺蛾幼蟲、播刺貓、洋拉子、帶刺毛毛蟲、蟄了毛子、帶刺的毛毛蟲、播次貓、毛蟲、毛辣子、洋辣罐、辣毛、洋辣子毛、臊毛枷子、刺毛蟲、巴夾子、活辣錢、刷木架子、拾蟄子、觸子毛等。

[寄主]麻類、桑樹、茶樹、蘋果、梨、桃、李、杏、櫻桃、山楂、海棠、大棗、野酸棗、柿、石榴、栗、核桃、柑桔、榆、槐樹、榆錢樹、楊樹等多種果木;及藥用植物、花卉等。多在玉米葉面出現。

[為害特點]幼蟲啃食葉。(低齡啃食葉肉;稍大則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食成光稈。)

刺蛾刺蛾

綜述

刺蛾的繭刺蛾的繭
鱗翅目(Lepidoptera)刺蛾科(Eucleidae,亦稱Limacodidae)昆蟲,約500種。分布全球,多數在熱帶。
幼蟲肥短,蛞蝓狀。無腹足,代以吸盤。行動時不是爬行而是滑行。幼蟲體色鮮艷,人碰到蟲身上的有毒刺毛就會被蟄,並引起皮疹,被扎後有疼、癢、辛、辣、麻、熱等感覺,可伴隨長時間腫脹。傷口被碰到時仍會引發疼痛。小鳥不會輕易接近。以植物為食。在卵圓形的繭中化蛹,繭附著在葉間。猴形刺蛾(Phobetronpithecium)幼蟲的附肢上密布褐色刺毛,像亂蓬蓬的頭髮。結繭時附肢伸出繭外,用以保護和偽裝。

形態特徵

刺蛾(Euclea delphinii)刺蛾(Euclea delphinii)
成蟲體長13—18mm,翅展28—39mm,體暗灰褐色,腹面及足色深,觸角雌絲狀,基部10多節呈櫛齒狀,雄羽狀。前翅灰褐稍帶紫色,中室外側有1明顯的暗褐色斜紋,自前緣近頂角處向後緣中部傾斜;中室上角有1黑點,雄蛾較明顯。後翅暗灰褐色。卵扁橢圓形,長1.1mm,初淡黃綠,後呈灰褐色。幼蟲體長21—26mm,體扁橢圓形,背稍隆似龜背,綠色或黃綠色,背線白色、邊緣藍色;體邊緣每側有10個瘤狀突起,上生刺毛,各節背面有2小叢刺毛,第4節背面兩側各有1個紅點。蛹體長10一15mm,前端較肥大,近橢圓形,初乳白色,近羽化時變為黃褐色。繭長12—16mm,橢圓形,暗褐色。

發生規律

刺蛾刺蛾
北方年生1代,長江下游地區2代,少數3代。均以老熟幼蟲在樹下3—6cm土層內結繭以前蛹越冬。1代區5月中旬開始化蛹,6月上旬開始羽化、產,發生期不整齊,6月中旬一8月上旬均可見初孵幼蟲,8月為害最重,8月下旬開始陸續老熟入土結繭越冬。2—3代區4月中旬開始化蛹,5月中旬一6月上旬羽化。第1代幼蟲發生期為5月下旬一7月中旬。第2代幼蟲發生期為7月下旬一9月中旬。第3代幼蟲發生期為9月上旬一10月。以末代老熟幼蟲入土結繭越冬。成蟲多在黃昏羽化出土,晝伏夜出,羽化後即可交配,2天后產卵,多散產於葉面上。卵期7天左右。幼蟲共8齡,6齡起可食全葉,老熟多夜間下樹入土結繭。

生活習性

刺蛾刺蛾
北方年生1代,長江下游地區2代,少數3代。均以老熟幼蟲在樹下3—6cm土層內結繭以前蛹越冬。1代區5月中旬開始化蛹,6月上旬開始羽化、產卵,發生期不整齊,6月中旬一8月上旬均可見初孵幼蟲,8月為害最重,8月下旬開始陸續老熟入土結繭越冬。2—3代區4月中旬開始化蛹,5月中旬一6月上旬羽化。第1代幼蟲發生期為5月下旬一7月中旬。第2代幼蟲發生期為7月下旬一9月中旬。第3代幼蟲發生期為9月上旬一10月。以末代老熟幼蟲入土結繭越冬。成蟲多在黃昏羽化出土,晝伏夜出,羽化後即可交配,2天后產卵,多散產於葉面上。卵期7天左右。幼蟲共8齡,6齡起可食全葉,老熟多夜間下樹入土結繭。

防治方法

刺蛾刺蛾
(1)挖除樹基四周土壤中的蟲繭,減少蟲源。

(2)幼蟲盛發期噴灑80%敵敵畏乳油1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亞胺硫磷乳油l000倍液、25%愛卡士乳油1500倍液、5%來福靈乳油3000倍液。

如果被其毒刺所蟄到會非常疼痛,由於毒液呈酸性,可以用食用鹼或者是小蘇打稀釋後塗抹。也可使用風油精。如果條件所限可以用肥皂水塗抹,都有利於治療毒液帶來的皮疹、水泡或者用泡桐汁塗抹30秒疼痛消失。

群種分布

分布東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