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刺茄

黃花刺茄

黃花刺茄在國家標準中又叫刺萼龍葵,為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北美,別稱刺萼龍葵。常生長於開闊的、受干擾的生境,如田野、河岸、過度放牧的牧場、庭院、穀倉前、畜欄、路邊、垃圾場等地。原產新熱帶區北美洲和美國西南部,除佛羅里達州已經遍布美國,並且已分布到加拿大、墨西哥、俄羅斯、韓國、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家或地區。 黃花刺茄 於2016年12月12日 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列為: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外來物種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嚴重危害到我國的生態壞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黃花刺茄又叫刺萼龍葵,為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莖直立,基部稍木質化,自中下部多分枝,密被長短不等帶黃色的刺,刺長0.5-0.8厘米,並有帶柄的星狀毛。葉互生,葉柄長0.5-5厘米,密被刺及星狀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8-18厘米,寬4-9厘米,不規則羽狀深裂及部分裂片又羽狀半裂,裂片橢圓形或近圓形。先端鈍,表面疏被5-7分叉星狀毛、背面密被5-9分叉星狀毛,兩面脈上疏具刺,刺長3-5毫米。

蠍尾狀聚傘花序腋外生,3-10花。花期花軸伸長變成總狀花序,長3-6厘米,果期長達16厘米;花橫向,在萼筒鍾狀,長7-8毫米,寬3-4毫米,密被刺及星狀毛,萼片5,線狀披針形,長約3毫米,密被星狀毛;花冠黃色,輻狀,徑2-3.5厘米,5裂,瓣間膜伸展,花瓣外面密被星狀毛;雄蕊5,花葯黃色,異形,下面1枚最長,長9-10毫米,後期常帶紫色,內彎曲成弓形,其餘4枚長6-7毫米。漿果球形,直徑1-1.2厘米,完全被增大的帶刺及星狀毛硬萼包被,萼裂片直立靠攏成鳥喙狀,果皮薄,與萼合生,萼自頂端開裂後種子散出。

種子多數,黑色,直徑2.5-3毫米,具網狀凹。花果期6-9月。

生於乾燥草原及荒地。原產北美洲。為一種有毒植物,需杜絕蔓延。

生長環境

刺萼龍葵以搶占其他植物的陽光、養料、土壤、水分作為自己生存的基礎,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強,是一種高度危險的檢疫性有害生物。

生於農田、村落附近、路旁、荒地,能適應溫暖氣候、沙質土壤,但在乾硬的土地上和在非常潮濕的耕地上也能生長。

黃花刺茄極耐乾旱, 蔓延速度極快, 其生境主要為荒地、路邊、過度放牧的草地、受擾動的地區、廢棄地、水塘周圍。

分布範圍

原產新熱帶區北美洲和美國西南部,除佛羅里達州已經遍布美國,並且已分布到加拿大、墨西哥、俄羅斯、韓國、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家或地區。目前,黃花刺茄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以及西北的部分省區。具體出現在遼寧省的朝陽縣、阜新市、建平縣和大連市,吉林省的白城市,河北省的張家口市以及北京市密雲縣等地。

交配方式與傳粉特性

黃花刺茄同一花序上左、右花柱型花(鏡像花)的交替發生是一種花設計,它主要是通過減少雌雄功能間的干擾來促進昆蟲介導的相反花型間的異交傳粉。

該物種不能進行自發的自花傳粉,人工授大雄蕊和小雄蕊花粉的異交率無顯著差異,授自花粉、同株異花粉及異株異花粉的異交率也無顯著差異,自然狀態下傳粉的結實率明顯高於人工授粉的結實率;同株異花和異株異花授粉的水平依賴於植株上開花數目的多少和傳粉者的飛行式樣。

傳播途徑

刺萼龍葵僅由種子傳播,成熟時,植株主莖近地面處斷裂,斷裂的植株像風滾草一樣地滾動,每一果實可將8500顆種子傳播得很遠。

繁殖力強

正常植株可生20到30枝花序,每個花序能開10到20朵花,每漿果內可產種55B90粒,植株可產種1至2萬粒。種子通過風、水流或刺萼扎入動物皮毛及人的衣服等方式傳播,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

種子休眠特性

在25℃恆溫條件下,不經過任何處理的黃花刺茄種子不萌發。經過初步觀察,發現種子不萌發但能吸水,仍比較堅硬,顏色比較鮮艷,且光澤度較高。同時胚組織還具有萌發能力,種子沒有死亡,故休眠率為100%,處於嚴重休眠狀態。

防治方法

檢查

在生長期或抽穗開花期,到可能生長地進行踏查,根據該植物的形態特徵進行鑑別,確定種類,記載混雜情況和混雜率。對進出口和國內調運的種子進行抽樣檢查。種子每個樣品不少於1公斤,檢驗是否帶有該檢疫雜草的種子。

治理

化學防治:防治刺萼龍葵可用2,4-D。當刺萼龍葵秧苗期,對2,4-D較為敏感,但開花後對2,4-D就有很大的抗性。2,4-D和麥草畏合在一起用時,效果要比單獨使用好。但2,4-D容易產生藥害,可以用30%2甲4氯·麥草畏水劑在植物開花前,每畝125克藥量噴霧防治,效果較好。

機械防治:通過不斷的,嚴密的刈草或在開花前用鋤頭分散刺萼龍葵的植株,以防止其種子的產生。 處理刺萼龍葵的方法是將其剷除後焚燒深埋。

生物防治:通過種植沙打旺、紫花苜蓿等本地優勢牧草品種來占領刺萼龍葵的生存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