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栲

刺栲

刺栲是一種喬木,高30米,胸徑達80厘米,樹皮暗褐色。幼枝被暗黃色短絨毛和黃色鱗秕,二年生枝幾無毛,有稀疏皮孔,常生於海拔500—1600米(有時達2000米)濕潤山谷疏林或密林中。

基本信息

所屬卷

:Castanopsis Spach

所屬科

:Fagaceae

中文名

:刺栲 

其它中文名

:栲樹、紅栲、紅錐栗、刺錐栗。

文獻來源

:Castanopsis hystrix A. DC. (1863); Hook. f. (1888); King(1889); Skan (1899);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6). Edinb. Staff(1925); Hick. et A. Camus(1929); Hand.-Mazz.(1929); A. Camus (1929); Rehd. (1929); 陳嶸(1937)*; 圖鑑(1972)*; 徐、任(1975)*.

描述欄位

喬木,高30米,胸徑達80厘米,樹皮暗褐色。幼枝被暗黃色短絨毛和黃色鱗秕,二年生枝幾無毛,有稀疏皮孔。葉寬披針形或窄卵形,長6-12(-15)厘米,寬2-3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或頂端有細鈍齒,背面密被紅褐色鱗秕和短柔毛。老時變為淺黃色,側脈6—12對;葉柄長5—8毫米,幼時被毛。雄花序穗狀,軸有暗黃色短柔毛;每1總苞內有雌花1朵。果序長4—12厘米。總苞近球形,被疏毛,連刺直徑2.5—4厘米;苞片針刺形,密生,通常基部合生成刺軸,苞刺長6-13毫米。總苞內有1個堅果,寬卵形,徑約1厘米,無毛。花期3—5月,果熟期翌年9—11月。

分布及生境

:產滇西龍騰衝,滇南西雙版納,滇東南富寧等地,常生於海拔500—1600米(有時達2000米)濕潤山谷疏林或密林中。貴州、廣西、廣東、湖南、福建、台灣等省區均有分布。印度、寮國、越南亦有。
刺栲刺栲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木材紅褐色,質堅實,耐濕,不受白蟻蛀蝕,適作交通、坑木、建築等用材;乾種仁含澱粉74.31%,單糖12.28%,單寧0.14%,蛋白質2.91%,脂肪0.36%,纖維素2.01%,可供食用或釀酒;樹皮含單寧11.58%,純度51.7%,總苞含單寧19.82%,純度67.6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