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戒】 佛對弟子們所制訂的戒律。
相關詞條
-
戒
戒(sãla):有行為、習慣、品質、本性、自然等義,通常也指道德規範、好品質、良善的行為、佛教的行為準則等。戒有時也作為學處的別名,如在家學處包括五戒(...
戒(sila) 詳細釋義 基本字義 漢英互譯 典故 -
三堂大戒
三壇大戒為漢傳佛教出家僧人受戒儀式;依初壇、二壇與三壇正授,分別得到沙彌(尼)戒、具足戒、菩薩戒的戒體。
儀式簡介 相關內容 -
四十八輕戒
輕戒,謂指為防犯輕垢罪所制定之戒條。此一名稱,諸經所說不同。《梵網經》稱為輕垢,《菩薩地持經》、《優婆塞五戒威儀經》名為突吉羅,《瑜伽師地論》翻為惡作,...
來源 釋義 內容 -
戒台寺
戒台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為萬壽禪寺,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
歷史沿革 旅遊景區 功德箱事件 旅遊指南 歷史文化 -
戒疤
燒戒疤,又稱燃頂。受戒時在頭頂上燃上九個或十二個香疤,因為是在受戒時燃的,故稱戒疤,是漢僧受戒的一種標記。燃頂燒香疤的作法,有大乘經論作為依據。關於其起...
簡介 引述 歷史起源 規定 誤解 -
別解脫戒
又名別解脫戒律,別解脫是戒法的別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的惡業,別別解脫,故名別解脫,因合於律儀,故又名別解脫律儀。別解脫戒,出家眾必依師受。別解脫戒命終即...
簡介 詳解 -
戒日王
日王(梵S/I^la^ditya,589—647年),印度戒日朝國王(606—647年在位),戒日王乃印度戒日王朝的建立者,印度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為...
人物簡介 社會評價 -
菩薩戒經
佛經名,姚秦羅什最後譯出梵網經中之菩薩心地戒品第十,為二卷,題曰梵網經盧遮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
簡介 佛經全文 -
二戒
戒律有十一條,其中包括性戒與遮戒、定共戒與道共戒、止持戒與作持戒、善戒與惡戒、世間戒與出世間戒、聲聞戒與菩薩戒、作戒與無作戒、權戒與實戒等。
性戒與遮戒 定共戒與道共戒 止持戒與作持戒 善戒與惡戒 世間戒與出世間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