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表達與整合

利益表達與整合

《利益表達與整合》是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祁型雨。該書內容分為教育決策模式的本質研究、教育決策模式的類型研究、轉型時期中國教育政策的決策模式研究等三部分。

基本信息

圖書目錄

導言

一、研究的緣起

(一)利益分化在教育領域的凸顯

(二)教育決策研究的成就與缺失

二、研究的論域

(一)時間界定:社會轉型前後教育決策

研究的特徵差異

(二)空間界定:我國大陸與港澳台地區教育決策研究的背景差異

(三)概念界定:教育政策——決策——模式

三、研究的方法

(一)方法範疇:收集資料與分析資料

(二)範式範疇:從現象學範式、解釋學範式、批判理論範式、建構主義範式到符號互動範式的研究邏輯

(三)哲學範疇:價值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第一編 教育決策模式的本質研究

第一章 教育政策的本質研究

一、教育政策的主體需要

(一)教育政策主體的利益矛盾與衝突

(二)教育法治的困境與教育政策的回應

二、教育政策的客觀功能

(一)教育政策是有關教育的政治行為和政治措施

(二)教育政策是統治階級或集團教育意志的表達

(三)教育政策是有關教育權利和利益的具體能動反映

(四)教育政策是教育理論物化的橋樑

三、教育政策的實踐活動及其本質

(一)教育政策的價值表現形式及其層級結構

(二)教育政策的本質

第二章 教育決策模式的本質研究

一、教育決策在政策實踐中的核心地位

二、可治理型民主與教育決策模式的本質

(一)可治理型民主與公共政策行為

(二)教育決策模式的本質

第二編 教育決策模式的類型研究

第三章 輸人與支持範疇教育決策模式

一、教育決策的主體構成與教育決策模式

(一)教育決策的主體及其構成

(二)中外教育決策的主體構成比較

(三)從主體構成維度分析教育決策模式:精英模式——團體模式——制度模式——系統模式

(四)小結:教育決策系統的建立與完善

二、教育決策的價值取向與教育決策模式

(一)教育決策的價值取向及其功能

(二)從利益傾向維度分析教育決策模式:個人利益模式——團體利益模式——公共利益模式

(三)小結: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歷史的具體的統一

第四章 運籌與磨合範疇教育決策模式

一、教育政策問題的認定與教育決策模式

(一)政策問題認定與決策目標確立

(二)從目標達成維度分析教育決策模式:理性模式——漸進模式——綜合模式-

(三)小結:追求教育決策的“滿意解”

二、教育政策問題的議程與教育決策模式

(一)政策問題從公眾議程到政府議程

(二)從政策問題納入維度分析教育決策模式:政治模式——滲透模式——互動模式

(三)小結:“政治”與“學術”兩種文化的互動

三、教育政策議案的裁定與教育決策模式

(一)政策議案的裁定組織及其規則

(二)從議案裁定維度分析教育決策模式:獨裁模式——參與模式

(三)小結:民主集中制的建立與完善

第五章 輸出與反饋範疇教育決策模式

一、教育決策的質量判別與教育決策模式

(一)教育決策質量的判別標準

(二)從質量判別維度分析教育決策模式:合法性模式——合理性模式

(三)小結:合理性基礎上合法性的確立

二、教育決策的質量保障與教育決策模式

(一)教育決策的質量管理

(二)從質量保障維度分析教育決策模式:觀念規制模式——行政規制模式——制度規制模式

(三)小結:教育決策制度及其內生性的提升

第三編 我國教育政策的決策模式研究

第六章 我國教育決策模式的總體狀況及其基本缺陷

一、精英模式

二、集團利益模式

三、漸進模式

四、政治模式

五、獨裁模式

六、合法性模式

第七章 轉型時期我國教育政策的決策模式構建

一、適應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教育決策模式:張力模式

(一)本質:張力模式要保持權力控制與討價還價之間的張力

(二)類型:張力模式要保持每個維度內各種教育決策模式之間的張力

二、張力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完善教育政策的決策體制

(二)確立合理的教育決策價值取向

(三)建立教育政策問題的預警機制和政策議程

(四)最佳化教育政策議案的裁定規則和方法

(五)建立健全教育決策的質量保障制度

參考文獻

後記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決策模式的本質研究”。教育決策是教育政策的一種實踐活動形式,因而對教育決策模式的本質認識是建立在對教育政策的本質認識的基礎之上的。本部分首先以價值哲學為指導探討了教育政策的本質,認為教育政策的本質是一種有關教育利益表達與整合的政治行為和政治措施;然後探討了教育決策的本質,認為教育決策是一種有關教育利益表達與整合的過程,教育決策模式的本質是一種利益表達與整合的模式。

第二部分“教育決策模式的類型研究”。按照系統分析的方法,本部分把教育決策過程分為輸入與支持、運籌與磨合、輸出與反饋三個範疇來分析其中的教育決策模式。在輸入與支持範疇,從主體構成維度來分析有精英模式、團體模式、制度模式和系統模式;從利益傾向維度來分析有個人利益模式、團體利益模式和公共利益模式。在運籌與磨合範疇,從目標達成維度來分析有理性模式、漸進模式和綜合模式;從問題納入維度來分析有政治模式、滲透模式和互動模式;從議案裁定維度來分析有獨裁模式和參與模式。在輸出與反饋範疇,從質量判別維度來分析有合法性模式和合理性模式;從質量保障維度來分析有觀念規制模式、行政規制模式和制度規制模式。本部分對每一種模式的涵義、理論基礎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每一種模式既有優點又有不足。

第三部分“轉型時期我國教育政策的決策模式研究”。本部分的邏輯歸屬是想運用本質和類型研究的基本觀點,來構建一種適應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教育政策的決策模式。首先,對我國教育決策模式的總體狀況和基本缺陷進行反思,認為我國教育決策模式總體來說是一種精英模式、集團利益模式、漸進模式、政治模式、獨裁模式、合法性模式和行政規制模式。然後,認為適應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教育決策模式應該是一種張力模式。張力模式意味著,一是實然的教育決策模式與應然的教育決策模式之間保持張力;二是每個維度內互相對立的教育決策模式之間保持張力;三是權力控制與討價還價以及博弈之間保持張力。最後,探討了張力模式的構建策略,主要包括完善教育決策體制、確立合理的教育決策的價值取向、建立政策問題的預警機制、疏通政策問題議程、改善政策議案裁定的原則和方法,以及建立健全政策質量的保障制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