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傷在國小

別讓孩子傷在國小

這是國內第一本國小老師寫給家長、如何與老師打好交道的溝通秘笈。國小是個小社會,家長能不能和老師友好相處,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是否健康快樂。書中包括28個最讓家長們困惑的問題,也是各種學校論壇、家長論壇中家長們熱議度最高的話題。15年國小一線老師的親身經歷,饒雪莉敞開心扉,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教給家長最實用、最寶貴的方法。涉及到敏感問題時能夠直言不諱,為的是讓孩子們快樂地在國小時代健康成長。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饒雪莉,四川省作協會員。四川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國小語文教師,全國國小觀摩課金獎得主。

被媒體評為陽光教育理念傳播者,有“最了解孩子的老師作家”之稱。

曾獲四川省教育廳頒發的優秀輔導員的榮譽。

作品《還我自由》獲《少年文藝》“校園寫真優秀獎”

作品《賀卡風波》入選《故事大王》20年優秀作品

作品《會飛的淚珠》被推薦為上海市中學生100部必讀書目

《甜蜜園國小系列》獲2010年度中國書刊發行協會全行業優秀暢銷品種

因長期從事兒童教育工作,貼近兒童生活,深諳兒童心理。已出版兒童小說二十餘部,部分作品在台灣出版。饒雪莉作品風趣幽默,動感活潑,又不乏溫情感人。讓少年兒童在笑和淚中感受生活的滋味,獲得積極向上的動力。

文字女巫饒雪漫胞妹(比雪漫小5歲),樂觀堅強的射手座。

作者序

《美好國小時光》

回憶我的國小時光,是無限美好的。

那時,沒有大量的教輔資料,沒有補習班,沒有特長班,沒有託管班。我記得我每天都背著一個小書包快快樂樂地去上學,好像那時的“壞人”也特別少。

老師會組織我們去春遊,秋遊,野炊……同學們在大自然中嬉鬧奔跑。每到班會課,老師還會讓我們自由創意發揮,開展各種各樣的中隊活動,作為中隊長的我永遠是活動的策劃者、主持人。想想自己的能力在國小階段就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不乾膠、太陽餅、攪攪糖、花仙子……伴我度過了美好的國小時光。

不知道是不是那份難忘的記憶牽引著我。18歲那年,我又回到了以前的國小,只不過,這次,我的身份變了,我從一名學生成為了一名國小教師。

變了,我發現一切都變了。

孩子們的書包重了,大量的教輔資料湧進了學校,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特長班充斥著孩子們的生活。戴眼鏡的多了,小駝背多了,不快樂的孩子,多了!

為了安全,學校禁止了春遊、秋遊、野炊……為了完成沉重的教學任務,我沒有時間給孩子們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

我突然間感到很迷茫,同樣的學校,可是,找不到以前的美好了。

於是,我開始創作兒童文學,白天教書,晚上寫作,試圖將兒童文學與兒童教育融合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我渴望孩子們能在我所寫的書中讀到快樂。寫作的過程很辛苦,但卻漸漸讓我不再迷茫,我在寫作中,更加了解我的學生,更加融入他們的生活,我的工作幹得有聲有色,各式各樣的榮譽證書塞滿了大大小小的抽屜,從市級到省級、從省級到國家級。學校、家長和學生的肯定讓我堅信自己的路沒有走錯。同時,一本本兒童小說的出版,讓我擁有了除學生以外,更多的小讀者。

很多人問我:“你為什麼還要做老師?”

我也問過我自己:為什麼?做教師的收入已經遠遠趕不上我每年所得的稿酬,我為什麼還要讓自己這么辛苦?

確實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捨吧,不捨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不捨真誠的家長,不捨三尺講台的那份情結,不捨校園的各種滋味……

因為這份不捨,一堅持就是15年。當和我同時起步的一些兒童文學作家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自己時,我還在教育一線一邊辛苦工作一邊埋頭寫作。我拒絕了很多的簽售、講座,因為我放不下我的學生;我拒絕了寫商業化的作品,因為我知道自己是一名老師作家,我的作品必須要對得起這個稱謂。我希望孩子們能從我的作品中讀到快樂、陽光、自信、堅強……擦亮他們成長的道路。同時我堅信,一份職業,必須幹上10年以上,才能體會它其中的內涵。

26歲那年,我有了自己的寶貝女兒。隨著女兒的長大,我除了是老師、作家,還多了一個身份,那就是家長。我漸漸發現,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僅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單方面引導,還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巧妙配合。於是,我開始嘗試在自己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加入更多的素材,包括家長和孩子、孩子和老師、老師和家長之間相處的點點滴滴。

30歲那年,我接手一個新的一年級,孩子們全都是2000後出生的小孩。這幫小孩是最讓我淘神的一屆,他們聰明可愛,但自我意識極強。他們的家長都是和我年齡相仿的同齡人,但是我卻發現,很多家長不知道怎么和自己的孩子相處,不知道怎么和老師溝通。每次開家長座談會,我談得最多的不是孩子們的學習問題,而是家長對孩子的引導和家長與老師的配合。

作為老師,我想教給孩子們比書本上的內容更有價值的東西;作為家長,我想讓我的女兒能進入一所我小說中的“甜蜜園國小”。我們與其喋喋不休地抱怨當今的教育體制,不如首先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家長在左,老師在右,只有當家長和老師緊緊握手,達成共同的教育方式,孩子們才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於是我決定靜下心來給家長們寫一本書,把這些年教師生活中所積累的經驗和更多的家長分享。我雖然不是教育專家,但我是最了解孩子、最了解家長、最了解老師的作家。我願意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樑,橋的這頭是老師,那頭是家長。家長和老師的和諧溝通,最需要的不是紅包,不是利益交換,不是阿諛奉承,而是彼此的真誠。

這本書寫得很順利,每一個話題一開頭,我的腦海中就會有無數真實的片段一一閃現。原來,不知不覺中,15年的一線教師和班主任經歷,成了我一筆寶貴的財富。

老師,家長,作家,三重身份的我,終於找到了一個出口,圓了一個有價值的夢。這比我開100次家長座談會更有意義。

希望每一個孩子的國小時光,都有好家長和好老師的共同陪伴。希望每一個孩子的國小時光,都能留下美好的回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