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別諸弟·庚子二月
創作年代:近代
作者:魯迅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其一
謀生無奈日賓士(1),
有弟偏教各別離(2)。
最是令人淒絕處(3),
孤檠長夜雨來時(4)。
其二
還家未久又離家(5),
日暮新愁分外加(6)。
夾道萬株楊柳樹,
望中都化斷腸花(7)。
其三
從來一別又經年(8),
萬里長風送客船(9)。
我有一言應記取,
文章得失不由天(10)。
注釋譯文
(1)無奈:沒有辦法。日:天天。賓士:這裡是(為生活而)奔波的意思。(2)偏:偏偏。教:音jiāo,使。魯迅因謀生無計,於一八九八年離別母弟到南京進了官辦免費的“江南水師學堂”,第二年轉入礦路學堂。(3)淒絕:傷心,淒痛欲絕。(4)檠:音qíng,燈架。這裡是用來代著燈。孤檠就是孤燈。這兩句是說:在夜深雨來的時候,對著孤燈思念遠在家鄉的弟弟是最叫人淒痛欲絕的了。(5)作者於一九〇〇年初回家度年假,假期過了,又要到南京去。所以說“還家未久又離家”。(6)分外加:格外加深。(7)斷腸花:秋海棠的別名。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慣,這裡說一眼望去,路旁的萬株楊柳都化作了斷腸花,正是形容離愁之深。(8)這一句是說:這次一別,要等一年以後(下次放年假時)才能重新見面。(9)南朝的宗愨年輕時,他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他回答:“願乘長風破萬里浪。”表示自己志趣高遠。“萬里長風送客船”也是這個意思。(10)作者勉勵他的弟弟:“文章做得好壞,與天命無關(而要靠自己的努力)。”
作品譯文
其一生活的逼迫啊,我不得不奔波在外面;家居的弟弟啊,我們只好東分西散。幽暗的孤燈,漫漫的長夜,淅瀝的春雨,勾起了我的淒涼和思念你們的情感。其二回來不久,我又要離家。日暮黃昏時,離愁別緒分外交加。那溪河兩岸千萬株依依垂柳呵,在眼前都化作了令人斷腸的相思花。其三上次回家,不覺又過了一年。萬里長風吹送著我坐的木船。我有一句話你們要記住呵:文章的得失在人不在天!
作品賞析
這組詩作於一九〇〇年,即夏曆庚子年,是魯迅早年的作品。 魯迅青年時因家境困難,沒有走讀書應科舉的道路,於一八九八年到南京去進了免費的江南水師學堂。這三首詩就是一九〇〇年他在家鄉度完年假,要回南京時留贈給他的弟弟的。從詩里可以看出魯迅早年積極向上的一面,“萬里長風送客船”的廣闊境界和“文章得失不由天”的獨到見解,正是表現了他的志向。風雨之夜,獨對孤燈,思念故鄉,淒痛欲絕;日暮時分,離家道上,楊柳添愁,柔腸欲斷。這種抑鬱愁苦的情緒,必須聯繫作者當時的社會環境去認識。作者去南京,一面是因為家境困難,“謀生無奈”,一面也是厭惡故鄉豪紳們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他後來回憶起當時的心情說:“S城(指作者的家鄉紹興)人的臉早經看熟,如此而已,連心肝也似乎有些瞭然。總得尋別一類人們去,去尋為S城人所詬病的人們,無論其為畜牲或魔鬼。”於是他不顧人家的奚落,不管什麼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侮辱,到南京去進“洋學堂”。然而南京的水師學堂也是“烏煙瘴氣”見(《朝花夕拾·瑣記》)。正在潰敗的封建社會裡,一片腐朽沒落的景象和沉悶污濁的空氣,使作者感到很苦悶。魯迅珍視兄弟之情。詩中體現了他在臨別時,同兄弟之間依戀難捨的真摯感情;在他對兄弟的囑咐中,也表現出“人定勝天”的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思想。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赴日本留學,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此外,還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並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蒐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作品,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作品被編為《魯迅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