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別廷芳(1883-1940年),字香齋,原內鄉縣丹水鎮張堂村(今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陽城鄉)人,別出生於小紳士家庭,9歲入私塾,19歲因父病故而輟學。別退學後,廣結夥伴,常邀人遊蕩狩獵,練得一手好槍法,處事心狠手辣,村人莫不畏服。別廷芳從1928年的十年中逐步完善了以“自衛、自治、自養”為內容的鄉村自治措施。
在政治上實行嚴密的保甲制度。他在全縣實行十戶一甲,設甲長;十甲一保,設保長;十保一聯保,設聯保主任;聯保以上設區,各區成立“調解委員會”,處理地方事務。為防止外地人入境,民國20年(1931年),又頒發了五證,即出門證、遷移證、乞丐證、小販證、通行證,作為保甲制度的補充辦法,嚴加對平民及遊民的管制和約束。
在教育上,他禁止青年到外地求學,主張在本地廣辦學校,培養擁護他的“人才”。
清朝末年,南陽各地盜匪叢生,別廷芳在剿匪戰鬥中勢力不斷擴張起來,民國15年(1926年)12月任內鄉縣民團總指揮持勢暗殺內鄉縣縣長彭旭後,公然執掌縣政,獨攬內鄉縣的軍、政、財、文大權。別廷芳的勢力逐漸擴大到宛西四縣後,利用手中的大權,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採取一系列強硬措施,實行地方自治,軍事上,人槍總計2萬餘;在政治上,別廷芳實行保甲制度;在教育上,他廣辦學校235所,強制推行民眾掃盲教育措施。在經濟上,創辦工業,大辦農業,植樹造林,興修水利,治河改地。
他執法不徇私情,信奉“治亂世用重典”這個政治信條,堅定實施苛政政策。凡違反別氏政令者,輕則棍責,重則槍殺。平民與官員在別氏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致使內鄉縣社會秩序井然有序,路不拾遺,夜不守戶。國民黨愛國將領馮玉祥給別廷芳的評價是“怪人偉業”。
別廷芳為鞏固個人的土皇帝的地位,槍殺內鄉縣第一任中共縣委書記馬華敏。曾兩次帶兵配合國民黨軍隊堵截過境的紅四方面軍,紅三方面軍及紅二十五軍,殺害紅軍戰士百餘人,抗日戰爭爆發後,別廷芳任宛屬十三縣聯防司令,擁有十萬人槍,成為鄂豫陝邊的一支舉足輕重的地方民團武裝勢力。中共豫西南地委負責人郭以青、彭寶華等對別廷芳進行了大量的說服工作之後,別廷芳停止了反共活動,願意和共產黨合作抗日,並保證永不反共。隨後別廷芳派一個團的武裝駐防確山縣竹溝新四軍八團隊留守處一帶,同新四軍聯合設防,準備抗擊入侵日軍。在1939年5月,在第一次新唐抗戰中,別廷芳親率精銳民團武裝7千餘人,配合國民黨軍隊英勇作戰,大破日軍,累計斃傷日軍3千餘人。
地方自治
別廷芳推行地方自治,始於1929年,其目標是“以自衛保護自治,以自治促進自養,以自養根治窮和亂”。併兼用“治亂世而用重典”和“執法嚴,不徇私”的法則,使當時的內鄉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不法官兵亦不敢騷擾的局面。別廷芳地方自治首先從軍事入手,他將內鄉(當時包括西峽)全縣凡16歲至40歲的男丁,除公務人員、在校學生及病殘者外,按年齡、體力、家庭男丁的多寡分編為9個團,12個常備營和18個後備營以及由16歲至40歲未參加常備營、後備營的男丁組建成預備隊。常備營即為職業兵;後備營是經過訓練後發給槍枝返家務農,一旦有事,招之即來;預備隊具有警察性質,維護地方治安。1928年~1929年間,別廷芳在西峽口和內鄉縣城創辦軍官學校(教導團),培養軍事骨幹以增強民團的軍事素質。幾年時間,便形成了持槍團丁兩萬餘人,經過訓練的無槍壯丁一萬餘人的武裝力量,成為他在內鄉推行地方自治的支柱和後盾。1928年,別廷芳高薪聘請造槍工人,並在後寨辦起了造槍廠。生產“後寨造”步槍。隨後,又聘請技師、招收工人,工廠規模不斷擴大,到1940年的十餘年間,該廠共生產步槍20000餘支,輕重機槍5000挺,手提花眼機槍1500多挺;八二迫擊炮150多門,炮彈、手榴彈各數萬發。該廠生產的槍炮子彈,全歸宛西民團使用,使其武器裝備大為加強。
政治
在政治上,別廷芳建立了嚴密的保甲制度。早在1927年,別廷芳就下令取消各自為政的寨局,全縣建立16個區(次年又改為9個區)、72個聯保、720個保。每10戶為1甲,設甲長。10甲為1保,設保長。10保為1聯保,設聯保主任。8個聯保為一區,設區長。甲長與百姓,甲長與保長,保長與聯保主任,聯保主任與區長實行“連坐”。即一人犯法全家連坐,一家犯法,保甲連坐。為防止潰兵散勇侵擾危害,外地歹人入境作惡,從1931年起,別廷芳在內鄉全縣推行“五大證”,以防民眾出入本縣縣境,便於糾查,凡無證者、外地人不準入境,確保社會秩序安定,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措施提高了別廷芳的政治威望,為他推行地方自治,提供了政治條件。經濟
在經濟上,別廷芳大辦農業,植樹造林,興修水利,治河改地。自1929年開始,邀請具有科學技術知識和植樹造林經驗的陳鳳桐、賀體等人籌劃和領導內鄉縣的工業、農業和林業生產。每年冬天,便徵調數以萬計的民工,浚河挖渠,修堤築壩,植樹造林。經過多年經營,在內鄉縣境內的湍河、默河、丁河、老鸛河等河岸增開稻田670多頃,山坡、河岸、路旁植樹8000多萬株,修築渠堤145道。1934年,別廷芳親自主持參加修築起石龍堰大渠(又稱別公堰),用來發電,並能灌溉666.7公頃土地,至今仍在發揮著效益。別廷芳還大力創辦工業。開辦了水電廠、燈泡廠、絲綢廠、玻璃廠、造紙廠、鐵鍋廠、釀酒廠、農具修造所等。別廷芳還頒布了推行禁止吸大煙、禁吸紙菸、禁用洋靛、禁用洋貨、禁止賭博的“五大禁”的命令,以此保護地方工業,整頓社會風尚。財政
別廷芳為確保財政經濟,又實施三項重大舉措。一是在內鄉縣境內發行“內鄉縣金融流通券”(紙幣),建立獨立的金融體系。這種紙幣後來擴大流通到南陽全區以及相鄰的許昌、漯河一帶。流通券投放市場後,逐漸控制了金融,為推行地方自治,奠定了經濟基礎。另外,別廷芳還在內鄉縣的西峽口南寨成立“內鄉金融流通合作社”和“借貸所”,以低息貸款扶持農工商人的生產運銷。其後,又在縣城、七峪等集鎮設立了同類組織。二是丈量土地,清理田賦,制定“稞石冊”。別廷芳在統一內鄉過程中,發現田賦混亂,百姓負擔不均,加之各區鄉保甲長層層浮加和從中漁利。為改變這種狀況,他從1929年起,集中訓練了200個能寫會算的人分派到各地,各區選出土地陳報員,再進行訓練。由經過訓練的1000多人,對全縣的所有土地進行丈量,以戶為單位進行登記,寫清畝數和銀兩稞石數,並規定出土地等級,以等級定稞石,經過丈量,全縣共查出土地8.7多萬公頃,確定稞石15萬石,銀兩11000多兩,折合銀元64萬多元。不僅改變了田賦混亂、負擔不均的現象,而且增加了政府收入。三是整理契稅,確定商業稅收制度。1929年,別廷芳在內鄉縣城設立契稅管理局,並委派了局長,在全縣9個區各設一名徵收員,專門對從事買賣土地、房產者進行徵稅。這批收入,三成上交省方,七成留歸地方,增加了地方財政來源。教育
在教育方面,別廷芳注意興辦教育,培養人才。他提倡以儒學為主要教學內容,還講授地方自治,講授植樹、種田、修路、辦電等知識。別廷芳在其幕僚、屬下程炳傳、符春軒、陳鳳桐等人合力下,編寫了《地方自治》、《治河改地》、《植樹經驗談》、《民眾課本》等書,作為在校學生和強制推行民眾掃盲的必修課程。別廷芳曾說過,立法貴於信始,行法在於得人。不得於人,不信於始,雖聖哲無以為治。因而,他廣辦學校,發展教育,為地方自治培養各方面人才。別廷芳由舉辦訓練班發展到辦專業教育、普通中國小教育和成人教育。1931年,別廷芳在西峽口南關關帝廟創辦公文講習所,訓練自治指導人員。1933年建立農林自治指導班,培養地方自治骨幹。同年,與鄧縣、鎮平、淅川合辦培養國小教師的宛西鄉村師範,並設有培養地方自治幹部的自治班。當時的區長、鄉長、聯保主任、保長多是宛西鄉村師範學校畢業的(俗稱天寧寺師範)。該學校既開設理論課程,又在學校開闢的實驗區里從事修路、種田、造林等實驗,還將體育課改為軍事訓練課。據1938年統計,內鄉縣共辦國小235所,各區、保均設立國小。宛西鄉村師範學校1所。另外,全縣各保至少辦1所民眾學校(夜校),進行掃盲、識字教育。為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質量,別廷芳還聘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的張含清等人,到內鄉縣訓練師資。1936年,別廷芳下令內鄉縣教育局等,對全縣國小教師進行鑑定。對不合格人員再進行集訓,別廷芳通過自己創辦的各類學校培養的人員,派至各區、鄉,擔任自治指導員、聯保主任、保長、教育委員、學校校長、農場或林場場長等職,使其推行地方自治有了組織保證。同時,通過各類學校的創辦,使內鄉縣呈現出文化猛進、教育繁榮的局面。自治結果
別廷芳上述措施的實施,使內鄉縣呈現出社會安定、生產發展、文化教育繁榮的局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其原因是:一是順乎民心。清末民初時期,政治腐敗,內外交困,地方官員的貪污中飽,豪紳地主階級壓迫剝削的加重,使農村凋敝,民不聊生,不少農民求生無路,被迫鋌而走險;一些地痞流氓乘機拉桿結夥,四處搶劫,政府軟弱無力,左右不了大局;新舊軍閥各據一方,你爭我奪,連年混戰;地方上的各種武力,為求生存和發展,自找靠山,攻城掠地,勝者占地為王,敗者潰散為匪。加之內鄉縣地處豫陝交界,境內大山綿延,交通不便,易於隱蔽,加重了全縣的貧困與混亂。這種局面,不僅農民無法改變,就連當時的政府也無能為力。這種局面,不但嚴重威脅著地主階級的安全和利益,而且也使一般窮苦民眾有地不能耕,有工不能作,損失之重,駭人聽聞。所以,治窮治亂已成為社會各階級的普遍要求。當時,中國共產黨雖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但由於種種原因,還未能為這裡的老百姓所了解、所接受。在鄉村建設派的理論風靡全國的情況下,別廷芳把他的自治理論與孫中山的建國大綱聯繫起來,從根治窮亂做起,就會得到廣大民眾的擁護,也確能解決一些具體的社會問題。這使得別廷芳推行的地方自治順乎民心,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二是納賢容能。別廷芳當初雖提出了實行內鄉地方自治,但到底怎樣自治,如何建設內鄉,他並沒有具體辦法,後來所以能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地方自治辦法,是由於他善於聽取、接受一些志士仁人的建議,並任用了一些自治派人物的結果。最早向別廷芳提出建設內鄉的,是在馮玉祥部任職的中共地下黨員陳鳳桐。1930年,陳鳳桐回內鄉赤眉省親,向別廷芳介紹了中外形勢,提出了建設內鄉縣的具體建議。如禁止種大煙、禁止吸大煙;解放婦女,禁止纏足;興辦學校,培養人才;調查戶口、丈量土地;禁止貪污,打倒惡霸,消滅剝削壓迫;發展交通,植樹造林,治河改地;免除苛捐雜稅;辦工廠、振興實業等。向別廷芳介紹地方自治理論與實踐的,是鎮平縣的彭禹廷。彭禹廷推薦別廷芳參觀河北省定縣霍城村創辦的國民學校,介紹其實行村治和制定村治條約,以及20年成為模範村的情況,還介紹了他與梁漱溟創辦百泉鄉村師範學校,推行鄉村建設,實行地方自治,以期達到“村村無訟,家家有餘”的理論。這一切,為別廷芳推行地方自治,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具體幫助別廷芳推行地方自治的,是在河南省地方自治籌備處、自治協會、自治學社等處任職,辦過《河南自治報》和雜誌,並被任命為豫西、豫西南地區地方自治督察員的楊儀山。1933年楊儀山到內鄉後,被別廷芳挽留七年之久。楊儀山在內鄉期間,經常奔走於農村、機關、學校和別廷芳的司令部,講地方自治,培養自治幹部,成為別廷芳推行地方自治的“指導員”。另外,別廷芳還注意吸取山東地方自治的經驗,桐柏縣治河改地的經驗等。三是嚴刑重法。別廷芳生長成長在亂世,深知“壞人不除,政治決難進步”。他仿照歷代統治者的辦法,“治亂世,用重典”,把違背他意志的人統統視為壞人,輕者責罰,重者殺頭、活埋。為禁吸紙菸,他打過賣紙菸的小販,罰過吸紙菸的官員和民眾;為治盜竊,他殺過偷掰包穀穗的小孩和偷扒紅薯的農民;為保護公路,他打過沒執行“雨後鋪沙,雪後掃雪”規定的聯保主任;對妨礙他的勢力或個人,堅決消滅之;對反對他而不便處決的人,則利用打黑槍的辦法剷除之。這種辦法,確實錯殺了很多人。
別廷芳在宛西推行地方自治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果。一是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內鄉推行地方自治十幾年,兵匪橫行、各種勢力獨霸一方的局面為之一變。軍政統一,為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及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環境。四通八達的公路、電話網,不僅改變了交通通訊條件,而且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改變該地區貧窮落後的面貌。與山爭地,與河爭地,丈量土地,引進優良品種,擴大了耕地面積,提高了單位產量,減輕了負擔。各區保廣設學校,有利於教育文化事業的普及與發展。修建水渠、發電廠、釀酒公司等,不僅獲得了經濟效益,而且對後來工農業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二是為全民抗戰作了準備。別廷芳在宛西大規模推行地方自治之際,正是日本帝國主義從我國東北向華北擴大侵略之時。我們雖不能說當時的別廷芳主觀上已經認識到了民族的危亡,因而作好抵抗外敵侵略的準備,但他推行地方自治的結果,客觀上卻起到了這方面的作用。首先,宛西各縣社會秩序安定、生產發展、財富增加,交通通訊事業亦有長足發展,加之天然的地理環境,為後來河南省會開封及豫北、豫東大片國土淪陷後,河南省軍政機關、學校遷此,以堅持抗戰,準備了條件。宛西各縣作為河南的抗戰後方長達七年之久,不能不說與別廷芳推行地方自治所取得的成果有關。其次,別廷芳在推行地方自治過程中,實行寓兵於工、寓兵於農的政策,普遍建立自衛武裝,並訓練各縣壯丁。至抗戰全面爆發,別廷芳擁有訓練有素的壯丁20餘萬。這批壯丁,不僅是前線抗日軍隊的來源和後方維持社會秩序、防止漢奸敵特破壞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在直接配合正規軍與日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日軍發動隨棗戰役時,一度侵占河南的新野、唐河。別廷芳一方面命令唐河、泌陽、桐柏、新野四縣民團投入戰鬥,一方面從南陽、內鄉、鎮平、淅川調集民團七千人,配合第二集團軍孫連仲部勇猛前進,強襲敵人,一克新野,再克唐河。然後進行總反攻,大破敵軍,斃敵七千餘人,繳獲戰利品很多,受到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明令嘉獎。三是為抗戰初期中共在宛屬地區發展提供了方便。抗戰全面爆發後,國共兩黨實現合作,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捷報頻傳。這種情況,使以前鎮壓過共產黨,時任河南省第六區(宛屬)抗敵自衛團司令的別廷芳思想發生了變化,他檢討了自己以前對共產黨缺乏了解,明確向當時中共河南省委負責同志表示,願意和共產黨合作抗日,堅決不打共產黨,更不能當漢奸。並表示今後新四軍需要幫助時,堅決幫忙。從抗戰全面爆發到別廷芳病逝的四年里,他一直與中共保持較好的關係,從各方面給中共以幫助。中共地下黨員在南陽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他親臨現場,表示支持;對中共在其轄區內活動,他採取睜隻眼、閉隻眼,不加追問的策略;對中共在中原地區的戰略支點竹溝鎮,不僅給予槍彈接濟,而且還派部進駐附近,保衛其安全。別廷芳為抗戰初期中共在豫西南地區發展壯大,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掩護、輸送幹部,建立與擴大抗日武裝,提供了方便。
創辦造槍廠
別廷芳用來裝備民團的槍枝共有三個來源。除按稞石(土地面積單位)攤派和搶收私家槍、客軍槍外,就是在自家後寨自造。後寨名叫石創寨,與別廷芳據守的老虎寨一嶺相連,民眾稱其老虎寨。別廷芳擴充勢力,準備造槍是1927年。1929年造槍廠成立,當時廠址在前寨,只有22人,期間只生產25發花眼手提機槍。後因此寨面積小,加上1932年又購進一批機器,隨將此廠遷到半山腰中的鐵佛寺,以原寺院為主,又蓋了一部分房屋,全盛時工人達到440人,擁有各種機器38台,其中一丈以上的大型車床4台,新增德制15匹馬力柴油機作動力,開始批量生產步槍、重機槍、150毫米大炮,八二追擊炮等,1937年經過整頓,人員減為200人,為了保密,將廠址遷到後寨,稱為後寨造槍廠。後寨造槍廠是內鄉地方民團司令部設立,規模雖小,防範十分嚴密,全廠二百多人中,除12名師傅是從外地招聘外,其他人員都從本地挑選,凡進廠作工都要有人介紹作保。該廠所需鋼材全是從上海、漢口購買,由水路沿長江、漢水運至李官橋,然後用牛車運回。該廠的設備、技術、材料等方面在當時都具有一定水平。其主要產品有七九步槍,手提花眼機槍,輕重機槍,最後發展到能夠製造150毫米大炮,八二追擊炮。從1929年建立至1940年,12年間,累計生產步槍兩萬支,手提花眼機槍1500支,輕機槍5000支,重機槍200挺,150毫米大炮4門,八二迫擊炮156門,炮彈10萬多發,並有少量手槍。1940年,別廷芳病死後,機器和人相繼遷到西峽口電燈公司,對外稱“工農器具製造廠”。
建國後,吸收別氏造槍廠的技術力量,創辦西峽獵槍廠,是全國生產獵槍的定點廠家,產品行銷全國,名氣很大。陽城鄉的四個汽車配件鑄造企業的鑄造技術不能說與後寨的造槍技術沒有一點淵源。
槍廠遺址位於西峽縣城東南12公里,距陽城鄉張堂村部5公里。造槍廠仍有3間房子安然坐落在四個寨門中間,部分造槍的破廢工具機至今遺留在當地民眾家中。後寨的四個寨門,即東、西、南、北門保存完好。1米見方的大青石砌築得嚴實渾厚,最高處達9.2米。從防禦工程上看,四個寨門每個是一個整體,都建在易守難攻的險要地帶。四個寨門的共同特點是高、險、艱。尤其是東寨門,上面的一棵千年古樹在雲淡天高的時候可以觀看到70餘里以外的建築物和風景。山寨平均高度在815米。
歷史典故
廷芳雖唯讀過十年私塾,但是為人廉潔正直,凡事以身作則,對地方建設極為努力。辦學校、築水壩、修電廠、護道路,俱有成效。所轄七縣之內真是道不拾遺,夜不閉戶。不特盜匪絕跡,即不法官兵亦不敢騷擾。據說,某次有河南駐軍樊鍾秀所部一團在豫西擾民,被民團包圍繳械。所繳械則悉數送還樊氏司令部。自此以後,再沒有官兵敢在該區胡為。別廷芳既有此種勢力與胸襟,因而他留下來的故事也特別多。據說,在他治區之內向無盜竊情事。過路客商如有被竊的,廷芳必查出原物歸還。一次,有一過路布商被偷掉一匹布。此商人貪小利,向別氏報告說有布二匹被竊。別乃下令嚴查,最後只查出一匹,再嚴詰此布商,卒發現他多報一匹圖騙。別氏乃將布商與竊賊一併槍斃示儆,嗣後再無人敢作謊報。
豫西盛產西瓜,往年因偷瓜者多,瓜農損失甚大,廷芳乃布告四方“偷瓜者死”。一日,他的女婿途中口渴,就在附近瓜田內取一西瓜吃了。事為別廷芳所知,竟即刻吩咐衛兵,推出槍斃。其獨生女兒在旁見狀大恐,抱住父親,嚎啕大哭,為乃夫求情,並訴說,如果丈夫被殺,女兒終身靠誰呢?廷芳把女兒推開說:“槍斃了他,有我養你一輩子!”卒將女婿槍決。
另一次,別廷芳巡查發現一田地一個小孩鬼鬼祟祟的拿著幾個玉米穗跑出來,別廷芳隨問旁邊老農得知這不是小孩家的地,當即怒斥小孩:小時都這樣,長大了還不是大盜!隨之槍斃。
在豫西煙、賭、香菸皆在嚴禁之列。當時在河南各縣,鴉片幾乎公開買賣。但是廷芳規定,他的區域內鴉片與香菸過境則可,買賣則不可。抗戰之初,物價波動甚巨。某次廷芳忽發現他的兒子囤積了一批鴉片,便立刻責令燒毀。他兒子辯說:“政府還許可公開買賣呢!你不許在境內買賣,也該讓我運出境去!”
廷芳說:“政府許可,咱家不許可!”
他兒子不敢再辯,便當眾把鴉片全部燒毀了。
別廷芳為人正直強硬,湯恩伯的部隊曾到過南陽,但是他的士兵風氣很壞,夜間出去搶掠,被別廷芳知道後當天晚上命手下將湯恩伯部隊一百多人全部活埋。
在攻打下鄧縣的一個村子後其手下更是將村子中的男女老少全部活埋夷為平地。
別廷芳最後腦充血症而死,年不過五十七、八歲。廷芳一生廉潔,幼時家中僅有三畝地,死後遺產仍是三畝地,也可說很難得的了。
相關事件
宛屬鄧、內、鎮、淅地主封建武裝,以民國歷史上著名的別廷芳為首。別系內鄉丹水人(今西峽陽城張堂人),出身小地主家庭,讀過十年私塾,滿腦子封建思想。當年中原軍閥連綿內戰,農村土匪橫行,他號召有丁出兵,有地出槍組織民團。由於他歪曲諸葛亮“治亂世用重典”的法家治國原則,對勞苦民眾進行殘酷的鎮壓,對阻礙其擴張的土劣進行無情打擊,遂受到地主階級擁護,至1929年,別廷芳併吞各小股民團,被舉為鄧、鎮、內、淅四縣民團司令。人槍約計五萬。別廷芳所以當時名噪一時,還由於他取得舊官僚彭禹廷的協助。彭熟讀四書五經,他曾任馮玉祥部隊察哈爾都統張之江的秘書,1929年秋返回故鄉鎮平。他在西北軍受“鄉村建設”改良主義影響,建議別廷芳乾一番大事不能只靠殺人,要創辦學校培養“地方自治”人才,和成立軍官訓練團,效法曾國藩組建湘軍辦法,在南陽地區組建一支能戰的“宛軍”。別採納彭的建議,立即在內鄉天守寺設立內鄉師範學校,內設師範與自治兩班,由彭任校長兼自治班教員,講授鄉村建設理論,畢業後分配自治班學員任保長或聯保主任。由西北軍任過團長的別廷芳侄兒別光典在內鄉城隆廟成立軍官教導團,將地主子弟訓練成軍官,按馮玉祥西北軍模式訓練別的“宛軍”。不久,又在西峽口成立第二所軍官教導團,調訓各團連、排級下級軍官,加強對民團的控制。
彭禹廷協助別廷芳除通過辦師範控制起區、鄉基層政權學校和辦教導團掌握起民團外,還在經濟上設計出一套斂財的辦法:他為掌握全縣經濟命脈,派員到鄉間丈量土地,規定每三畝地為一石稞,每石稞每年先交稅大洋二十元,另外規定每石稞每年夏秋兩季要交糧食二升半。再加上常備隊的服裝費和給養、薪水及民團編訓費等,當時農民每稞石要交納四、五斗之多,達到農民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別廷芳還發行紙幣流通券,在其控制區內強迫人民使用。甚至流通到南召、方城、葉縣等地。自1930年到1934年,別還命令種鴉片,抽收煙捐,最初每畝收煙捐大洋十元,以後又改為每畝煙土五兩,將大量鴉片煙運漢口推銷。別還縱容其兒子別瑞久經營商業,開設的店鋪表面是雜貸店、百貨店、山貨店,內幕全是走私越貨、販賣毒品,別的生意一直作到上海,漢口、漢中、寶雞、西安、蘭州、重慶等地。別廷芳統治內鄉十餘年,別瑞久仰仗其父聲勢,置有田產每年收租六百多石。商號數家,鴉片煙三十餘缸,銀元一百多箱,成為宛西的首富。當然彭禹廷協助別廷芳在宛西推行“鄉村自治”運動,也做了點有益的事:由於別嚴刑竣法,社會治安較好;動員農民從事建設,公路暢通到各村砦;興修水利,開墾出大量良田;荒山、渠旁廣植樹木,綠化了鄉村等,均為時人所稱讚。
別廷芳掌握數萬地主民團,盤據宛西數縣,由於民國以來政局多變,趙倜、吳佩孚、馮玉祥部隊戰敗路過其防區,大多被繳械,將被俘官兵活埋。國民黨統治中原後,劉峙、衛立煌幾次想扣押別,因別手中掌握數萬民團,未敢動手。抗戰初期,蔣介石在武漢新自召見,安撫別廷芳幫其控制豫陝鄂邊這一戰略要地。由國民政府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委別為“河南省第六區自衛軍司令”。讓其管轄早已控制的宛屬十三縣地主武裝。別擁有槍二十餘萬支,其勢力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別廷芳宛屬民團武裝,受地主階級思想毒害很深,極端仇視共產黨和進步事業,接受馮玉祥西北軍式訓練,又有較強的戰鬥力。十年內戰期間紅二、四方面軍長征均避其鋒。抗戰爆發,別拒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令其部下襲擊襄陽、確山、桐柏、沁陽四縣交界處新四軍竹溝辦事處,屠殺新四軍家屬無數,搶奪被服數千套,釀成鬨動全國的竹溝慘案。1946年6月,李先念、鄭位三率中原突圍部隊通過該區,更遭到民團控制山隘頑強阻擊,給新四軍突圍部隊以極大危害。這個為害宛西二十餘年的別廷芳雖在1940年病死,由地主階級按照安陽袁世凱墓式修建陵園將這位土皇帝葬埋於內鄉縣陽成山,但其黨掌握二十八個團的保全團武裝,控制豫陝鄂三省要衝,阻礙解放軍鞏固豫陝鄂根據地和進一步向漢水流域發展。為此,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決定發起宛西戰役,先摧毀這一封建堡壘,以鞏固後方控制漢水中段,使豫西和桐柏兩區連成一片。
劇目
《別廷芳傳奇》該劇以的真人真事杜撰而成。
別出生被棄荒山,寺廟住持撿回撫養習武,後被父母認領歸家就讀私塾,婚後因老人去世,輟學務農。
辛亥之秋,政綱失馭,盜匪劫亂,禍及民生,別組織鄉民剿擊防堵,屢殲匪首,但卻遭劣紳挑唆,身受訟案,鋃鐺入獄。訟事結後,又聚寨練兵,實力雄厚,被邀進西峽城保全拒匪,授民團團長之職,推行全民皆兵,並督率團隊,掃清縣境匪患。
在應付兵連禍結的複雜環境之餘,編造戶口,肅清匪源,裁併局寨,編制團隊,訓練幹部,勒戒菸民,禁絕游惰,調查地畝,清理賦稅,平均負擔,,民心所向。
宛西聯防,組織宛西地方人民自衛團,倡議三自政策,實現三民主義,以自衛保障自治,以自治促進自養,各縣成立自衛團,共戴別為領袖,統一宛西自衛編制,架設電話,策劃生產建設,貫徹三自方針。是年,別調集十多個民團兵力,先後剿滅外地入侵的數萬匪徒,聲威遠播,匪徒聞風喪膽。
匪患既除,別致力於地方建設。推行五證,便於盤查,奠安地方。帶領民眾,修築公路,分段養護,商家行旅稱便。著手植樹治河,築壩造林,疏河歸漕,治理河身,開挖溝畦,修築沙堤,引洪淤田。別還跋涉山川,周曆督導,不避霜雪,親力親為。別創意開渠修堰,引水澆田萬餘畝,又改鑿渠道,建設水力發電,使山城成為中原首家不夜之城。別又動員改坡地為梯田,化瘠土為沃壤,廣種經濟林。又建立玻璃、酒業、印刷、槍炮等十數家工廠,以振實業。別深感自治有賴於治人,有效利用改造廟宇、祠堂大辦學校,創建宛西鄉村師範學校,訓練自治人員和國小教師、辦夜校開展掃盲。
時任省主席的劉峙惟恐宛西自治是慢化共產,謀害暗殺宛西自治骨幹彭禹廷、寧洗古,亦曾多次謀殺別廷芳,別施計和其做起貓虎遊戲,使劉未曾得手。
抗戰軍興,別的意見書上達後,被任國民政府六部民眾動員計畫委員會委員。新的南陽專員上任後,別廷芳被公推宛屬十三縣聯防主任,出兵東剿,匪患即除。
李宗仁台兒莊戰役之後,除派出特別代表團外,還親和時任國軍副參謀長白崇禧一道,前往南陽拜會別廷芳,面談合作抗日良策。
別奉召赴漢,晉謁蔣介石,蔣獎勉有加,許以實職酬庸,別掬誠謝絕,面委別為南陽抗敵自衛軍少將司令。
時任中原局書記的劉少奇到南陽旅館部屬對別廷芳的方略。彭雪楓派員和別會談,團結抗日。別也派兵到竹溝保護新四軍駐地免遭匪徒騷擾。
日寇東由信陽侵犯桐柏,南由隋棗分道北進,竄犯新野、唐河,別調集南陽兵力和民眾配合國軍,數天之戰,終使日寇狼狽潰退。蔣寵賜別陸海空一級勳章,晉升中將,豫鄂陝邊游擊司令。國民政府慰問團又親蒞西峽贈“豫宛之傑”錦旗,殊榮亦數。
奉時任豫省主席衛立煌在洛陽參加的軍事會議上,蒙受湯恩伯的奚落誣陷,唇槍舌戰之後,被衛立煌削弱了抗日自衛軍兵權,含憤吐血而逝。
時任國民政府高官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等送挽題詞,彭雪楓深表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