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木爾切克古墓群

切木爾切克古墓群

切木爾切克古墓群,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市西南12公里的切木爾切克鄉西北部和西南部。墓葬年代主要為公元前1000~前700年左右,也有一部分公元618年左右的墓葬。

基本信息

簡介

切木爾切克古墓群切木爾切克古墓群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位於新疆阿勒泰市西南16公里切木爾切克鄉(原稱克爾木齊)境內的山間盆地中,以海依那爾、科克舍木老克木齊、喀臘塔斯、喀臘希力克別特、阿克托別等為主的十一個地點,分布著數量較多的石雕人像及古墓葬,形成南北寬12.5公里,東西寬3.5公里,總面積達43.7平方公里左右的墓葬分布區。遺址年代的上限為青銅時代,下限沿續至漢、魏。遺址中墓葬形制多樣,以大型塋院制石棺墓和石圍石堆墓、石棺墓最具代表性,石雕人像的數量及類型居阿勒泰之首。

墓群

墓群分布區南北寬125公里,東西寬35公里,總面積達437平方公里左右。遺址中較集中地保存了大批的古代墓葬和基地石人。墓葬形制多樣,以大型塋院制石棺墓、環石圍石堆墓和石棺墓居多。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陶器、石器和金屬器。29尊墓地石人大致代表了阿勒泰地區墓地石人發展的各個序列。

遺址分布線

切木爾切克古墓群切木爾切克古墓群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其年代上限可達青銅時代,下限晚至漢魏時期。石雕人像及墓葬群,全都分布在切木爾切克鄉境內,以鄉政府為中心,形成四條遺址分布線,即:北線,提依爾敏、科克舍木老克木齊、阿克托別、闊克托別古墓點;北偏西線,謝天爾德、海依那爾、喀臘希力克古墓點;西線,阿克希古墓點;西南線,喀臘塔斯、喀臘希力克別特古墓地。分布區域南北約12.5公里,東西約3.5公里,總面積達43.7平方公里。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中包含的主要遺蹟有墓葬群及石雕人像。

石人

切木爾切克古墓群切木爾切克古墓群
墓葬中以大型塋院制石棺墓、石圍石堆墓和石棺墓居多,最集中的一處墓葬點分布著近50座各類墓葬。石人,因大都立於墓葬的東面,面朝東,而又被稱為墓地石人或草原石雕人像。新疆墓地石人大體可劃分出四個時期:
第一期,墓地石人產生初期,即青銅時代(公元前1200—700)。其造型古樸,表現出以圓形臉面為特點的石人雕像。
第二期,發展時期,包括了早期鐵器時代,兩漢至南北朝(公元前700年至公元6世紀中葉)。其雕刻逐漸細膩,臉面的雕刻趨向於表現性別特徵,有圓形、方圓及橢圓形面孔,雕刻以人的面部為主。
第三期,興盛時期,主要是隋唐這一時期,又稱作突厥時期(公元六世紀中葉至九世紀中葉)。石人雕刻上出現了圓雕形式,有些石人的雕刻具有肖像化效果,以及表現出帶有程式化的突狀眼睛。
第四期,衰落期,主要是五代及遼宋時期(公元九世紀中葉至十一世紀)。石人以線刻為主,雕刻簡單。
切木爾切克鄉境內的石人則全都表現為第一及第二期的類型。
對於墓地石人的解釋,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一般學者認為,早期墓地上立的石人,首先應該反映的是祖先崇拜,或者說具有人形神的崇拜,具有靈魂保護的意義;晚期的石人是軍事長官,以此來代替祖先或英雄,並認為石人逐漸趨向於肖像化,表現出具體的個體。

形成解釋

切木爾切克石人切木爾切克石人
對於墓地石人的解釋,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一般學者認為,早期墓地上立的石人,首先應該反映的是祖先崇拜,或者說具有人形神的崇拜,具有靈魂保護的意義;晚期的石人是軍事長官,以此來代替祖先或英雄,並認為石人逐漸趨向於肖像化,表現出具體的個體。
鄉境內的石人則全都表現為第一及第二期的類型。

意義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墓葬群所蘊含的文化及史學內涵,因其在考古史上所占據的重要地位,而被重多考古專家稱之為切木爾切克文化。它是阿爾泰山草原文明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處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研究價值和獨特的文化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