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定義1
生態系統中將死亡有機體所含的物質轉換為無機成分的異養菌類、原生動物和小型無脊椎動物。
套用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生物地理學(二級學科)
定義2
以動植物殘體、排泄物中的有機物質為生命活動能源,並把複雜的有機物逐步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的生物,主要是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和一些無脊椎動物。
套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生態系統生態學(二級學科)
定義3
以動植物殘體、排泄物中的有機物質為生命活動能源,並把複雜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無機物的異養生物。
套用學科:水產學(一級學科);漁業資源學(二級學科)
定義4
以分解有機物質為生的異養微生物和動物。
套用學科:土壤學(一級學科);土壤生態與土壤肥力(二級學科)
概念
分解者是異養生物,其作用是把動植物殘體內固定的複雜有機物分解為生產者能重新利用的簡單化合物,它們依靠分解動植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有機殘體取得能量和營養物質。並釋放出能量,其作用與生產者相反。
分解者的作用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如果沒有分解者,動植物殘體將會堆積成災,物質將被鎖在有機質中不再參與循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功能將終止,生態系統將會崩潰。分解者的作用不是一類生物所能完成的,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生物來完成。
概述
有機體主要指細菌、真菌和一些原生動物。它們依靠分解動植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有機殘體取得能量和營養物質,同時把複雜的有機物降解為簡單的無機化合物或元素,歸還到環境中,被生產者有機體再次利用,所以它們又稱為還原者有機體。分解者有機體廣泛分布於生態系統中,時刻不停地促使自然界的物質發生循環。
在自然界,每一個生態系統一般都具有上述四種組分。從理論上講,任何一個自我維持的生態系統,只要有非生物物質、吸收外界能量的自養生產者和能使自養生物死亡之後進行腐爛的分解者這些基本成分就夠了,消費者有機體並不是必要成分。它們的存在只不過使生態系統更為豐富多彩而已。
分類
微生物
細菌、真菌,如:放線菌、腐生菌、原生動物。它們能利用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澱粉、有機酸、纖維素、半纖維素等作為能源。最好的碳源是葡萄糖、在麥芽糖、糊精、澱粉和甘油,而蔗糖、木糖、棉子糖、醇和有機酸次之。有機酸中以醋酸、乳酸、檸檬酸、琥珀酸和蘋果酸易於利用,而草酸、酒石酸和馬尿酸較難利用。某些放線菌還可利用幾丁質,碳氫化合物、丹寧甚至橡膠。細菌
細菌是重要的分解者,他們分布很廣而且可以分解有機物,一公克的土壤通常包含4千萬個細菌細胞,而且地球上的細菌形成一種生物量,這種生物量是超過全部現存的植物和動物,細菌在滋養物的循環是重要的,而許多滋養物的循環是依靠生物。
真菌
垃圾在許多生物系統主要的分解者是真菌,不同於細菌,真菌是單細胞生物,大多腐生營養真菌會增加分歧網狀系統的菌絲。細菌的增生是被限制而且吃暴露在表面的有機物,真菌可以使用他們的菌絲去穿透較大的有機物質。此外,真菌只有在腐爛的木頭,因為它沒有演化它分解木頭的酵素,一種化合物在木頭裡被找到。這兩個因素使得真菌的主要在森林,在那裡有垃圾分解高濃度的木質素和經常的發生在大塊。真菌通過釋放?來分解腐爛物質,之後他們吸收營養物質的衰減材料分解的有機物。菌絲用於分解物和吸收營養也用於再生產。當兩個真菌的菌絲生長接近對方,便會融合在一起,並形成另一真菌。
異養生物
小型無脊椎動物,如:蒼蠅、蜣螂、蚯蚓。它們將植物殘體粉碎,起著加速有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和轉化的作用。此外,這些土壤動物也能夠在體內進行分解,將有機物轉化成無機鹽類,供植物再次吸收、利用。還有中大型食腐動物,例如禿鷲等。蠕蟲
不同類型的蠕蟲也被認為是分解的,因為它們充當清道夫。例如,一種蠕蟲,開始消耗蘋果有助於通過去除皮肉部位,露出了水果的內部的元素和其他分解劑,以加速其衰變。
海洋中
海洋中的微生物多數是分解者,但有一部分是生產者,因而具有雙重的重要性,參與海洋物質分解和轉化的全過程,其中包括分解有機含氮化合物、明膠、魚蛋白、蛋白腖、多肽、胺基酸、含硫蛋白質以及尿素等的微生物;利用碳水化合物類者有主要利用各種糖類、澱粉、纖維素、瓊脂、褐藻酸、幾丁質以及木質素等的微生物。此外,還有降解烴類化合物以及利用芬香化合物如酚等的微生物。海洋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質的終極產物如氨、硝酸鹽、磷酸鹽以及二氧化碳等都直接或間接地為海洋植物提供主要營養。
海洋細菌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環節。作為分解者它促進了物質循環;在海洋沉積成岩及海底成油成氣過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還有一小部分化能自養菌則是深海生物群落中的生產者。海洋細菌可以污損水工構築物,在特定條件下其代謝產物如氨及硫化氫也可毒化養殖環境,從而造成養殖業的經濟損失。但海洋微生物的對抗作用可以消滅陸源致病菌,它的巨大分解潛能幾乎可以淨化各種類型的污染,它還可能提供新抗生素以及其他生物資源,因而隨著研究技術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