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時電價

分時電價

分時電價是指按系統運行狀況,將一天24小時劃分為若干個時段,每個時段按系統運行的平均邊際成本收取電費。分時電價具有刺激和鼓勵電力用戶移峰填谷、最佳化用電方式的作用。

簡介

分時電價是指按系統運行狀況,將一天24小時劃分為若干個時段,每個時段按系統運行的平均邊際成本收取電費。分時電價具有刺激和鼓勵電力用戶移峰填谷、最佳化用電方式的作用 。

分時電價提出背景

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得到了快速發展,並以集中或分布方式接入電網,但由於風電、光伏等能源的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大量的接入會給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壓力。為保障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往往需要常規機組配合併增加備用容量,從而增加了系統運行成本。需求側資源是除常規機組外的另一重要資源。為了充分利用需求側資源,促進新能源消納,眾多學者提出了微電網(microgrid)、虛擬發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s,VPP)等方案。虛擬發電廠通過整合需求側分散式電源和可控負荷向電網提供類似傳統電廠的出力服務,需求回響(demand response,DR)是調用需求側負荷的重要手段。

根據用戶的回響方式,可將需求回響分為基於激勵的需求回響(incentive-based DR,IBDR)和基於價格的需求回響(price-based DR,PBDR)。需求回響可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參與系統運行,為了更加充分消納風電等新能源,可根據各項需求回響措施時間尺度進行合理配置。電價手段尤其是分時電價因調整範圍廣、幅度大、實施時間長,可作為其他措施的基礎。分時電價一旦確定往往需要持續一月或數月,可有效地改變用戶的用電行為,促使用戶調整用電時段或採用更加節能的產品 。

分時電價制定中的不確定因素

(1)風電、用戶負荷特性及模擬

風電出力與風速大小直接相關,1 d 內風速往往呈現隨機性、間歇性特點,但如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如月、季、年對風速進行分析,可看出風速又呈現季節性特點,在固定月份風速平均值變化不大,呈現一定的周期性。根據風速的季節性特點,在不同的月份或季度適當調整分時電價方案有利於風電的消納。為對風電出力構建模型,本文採用先模擬風速再轉換為風機出力的方法,在實際套用中可用已有的歷史出力數據進行替代。

(2)用戶需求價格彈性係數

影響用戶負荷的因素很多,如電價、天氣、國民經濟、生產方式等,其中最重要且可操作性最強的因素為電價。電能有一般商品的共性,其需求量與價格之間一般呈現反比例關係 。

分時電價的制定

用戶側分時電價制定的一般流程如圖所示:首先對不確定性因素進行模擬,生成系統淨負荷、用戶用電量及用戶需求價格彈性係數原始場景集;然後根據系統淨負荷原始場景集進行時段的劃分得到峰谷平時段;由於場景集中場景數量較多,為減輕計算負擔,需對原始場景集進行場景縮減得到縮減場景子集;最後在已知具體峰谷平時段和縮減場景子集的基礎上構建分時電價模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