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刁[刁,讀音為diāo(ㄉㄧㄠ)]
姓氏源流
刁(Diāo)姓源出有:
源流一
皆源於姬姓,周朝時期的諸侯國雕國,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姓苑》記載:“刁,弘農郡(河南、陝西、三門峽往西河流一帶),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國,後更為刁氏。齊有豎貂,晉有刁協。古雕國,故址在今陝西省延安市甘泉縣道鎮蘭家川一帶,在商王朝時期原地多為鬼方民族所居。至商帝武丁(商高宗)執政時期,曾在延安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討伐鬼方民族的戰爭,其在典籍《周易·既濟》中有記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周文王時期,亦大舉攻伐周邊地區,因延安地區盛有鶻雕(鶚鳥),因稱為“雕”。周武王滅商紂之後(公元前1106~前1104年待考),將兄弟之一封於雕,建有姬姓雕國,其時該地區仍為鬼方民族所占據。
戰國初期,延安地區以南屬魏國之域,以北為趙國領土。秦惠文王嬴駟八年(公元前330年),秦國的大良造公孫衍率軍大敗魏軍於雕,斬魏軍八萬餘,並俘魏軍大將龍賈。因為雕之地在泰昌山以北,因此稱作“雕陰”,史稱這次戰役為“雕陰之戰”。這一戰役使魏國在軍事上開始走下坡路,其後,魏國被迫將黃河以西之地獻於秦國,延安地區始屬秦國。
源流二
源於職業,出自古代考工雕人之後,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據史籍《漢書》記載:“雕姓,考工雕人之後。”考工,是西周至秦漢之際對所有技工的統稱,包括了六類三十個基本工種。
在雕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雕人氏,後大多省文簡化為單姓雕氏,亦有取同音字簡筆為刁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孔子門生漆雕開之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典籍《論語》中記載有:“子使漆雕開仕。”漆雕開(公元前540~?年(待考)),春秋末期魯國人,字子開,又字子若、子修,是孔子的學生,在孔門中以德行著稱,是漆雕氏之儒的創始人。他曾經因無罪受刑而致身殘,但他不氣餒,投入孔子門下專攻《尚書》。史稱,漆雕開具有“勇者不懼”的美德,主持正義,剛正不阿,主張色不屈於人,目不避其敵。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在漆雕開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漆雕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漆氏、雕氏、刁氏。
源流四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君主齊桓公近臣豎貂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的周莊王姬佗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姜小白在執政後一心想富民強國,在諸侯列國中成為霸主,所以也就必然要選拔一批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匡時之略”的人才來輔佐他實現這個遠大目標。管仲、隰朋、鮑叔牙等一大批傑出人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脫穎而出的。齊桓公死後,五個公子爭相求立,豎貂與易牙等殺群吏,逐齊孝公姜昭,立齊中廢公姜無詭,內訌從此擴大,豎貂也在這場政變中喪生。直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齊昭公姜潘即位,才徹底平息了豎貂引發的這場內亂,但齊國因此也喪失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豎貂在自宮之前,生育有兩子一女。後來豎貂的孫子以祖父的名字為姓氏,稱貂氏,此後遂有貂氏一族。但後裔子孫們為了避先祖之惡名,便改取“貂”的同音“刁”、“雕”作為姓氏,稱刁氏、雕氏,在唐朝時期有改為丁氏者。
源流五
為貂姓所改。據《風俗通》所載,春秋時齊國有貂勃,后姓貂氏。古代雕、貂二姓,後來皆改為刁姓。 另據《日知錄》、《復古篇》載,古代刁、雕、貂三字聲同宗異,後統為刁姓。
源流六
源於百濮族,出自周王朝時期的百濮雕題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在史籍《山海經·海內南經》中記載:“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胊國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慮。”而明朝時期的廣東香山石岐仁厚里人、儒學大家黃佐在《廣東通志·圖經》中記載:“海南古有雕題國”。古郁水,即今廣西右江、鬱江、潯江以及廣東西江。今廣西東部、廣東西部的西江中游南岸有“鬱南縣”,因古郁水而得名。西江由西北往東南流人珠江三角洲入南海,“郁水南”的“雕題國”,有學者認為應在西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也有學者認為雕題國是指今台灣省,或指今海南省。秦朝以後,隨著中原人的大批南遷,蜑人逐漸失去了陸上營地,被迫長年漂泊海上,大部分蜑人被漢人同化,逐漸上岸開墾沙田種地,成為農民。仍有一部分蜑民不願放棄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堅守“以舟楫為家,捕魚為生”的古老傳統,因此在歷史上曾被南下漢人視為低賤的“蜑民”。
蜑人被漢族同化之後,有以先國之名為姓氏者,稱雕題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雕氏者,為古老的姓氏之一,亦有取同音字簡筆為刁氏者,世代相傳至今。余者多為巴氏、樊氏、暉氏、相氏、鄭氏這五大著姓。
源流七
源於職業,出自秦、漢之際刁工,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刁,為秦、漢時期的一種軍用品,是一種有柄的小斗(帶把小銅鍋),白天可供一人煮飯,夜間則用來敲擊以巡更,為軍旅必備器具。這種“刁”一直沿用至今,不過將其柄巧妙一點可摺疊,改稱為“軍用飯盒”罷了。製作“刁”的工匠,就稱為刁工。秦始皇曾將收繳的六國兵器“冶以為刁”,毀滅六國遺民能鍛兵造反的工具,來裝備軍隊自己的戰士。
在刁工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刁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八
源於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匈奴復株累若鞮單于雕陶莫皋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
在復株累若鞮單于的後裔子孫中,有隨南匈奴逐漸融入漢族者,以先祖名字為漢化姓氏,稱雕陶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雕氏、刁氏、陶氏、單氏等。
源流九
源於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西突厥阿史那部蘇尼施部落,屬於以部落圖騰崇拜為氏。在文獻《新編千家姓》和史籍《新唐書》中皆記載:“唐有鼠尼施。”
到武則天執政後期,下令將鷹娑川鼠尼施部內遷,鼠尼施部族人反抗而自遷川黔之地,在三國蜀漢時期逐漸與當地故西羌部落融合,相對集中分布於滇西遂久(今雲南麗江)、瀾滄江流域金州(今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冊亨、望謨一帶),成為後來西南夷的先民之一,族人多以部落名稱為姓氏,稱鼠氏;亦有以部族圖騰“大鼠”即貂為姓氏者,稱貂氏,後有簡改同音字“刁”為姓氏,稱刁氏。
源流十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刁落氏,亦稱多囉氏、啁嚕嚕氏,滿語為Dolo Hala,漢義“內”,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東海(今俄羅斯濱海地區),所冠漢姓為刁氏、高氏、趙氏等。
⑵滿族多興氏,滿語為Dohing Hala,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所冠漢姓中有刁氏。
源流十一
源於傣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明朝時期,雲南傣族刀氏土司世家後裔,有改姓氏為刁氏者。到了清朝時期,雲南建水州慢車鄉土舍、鎮沅土府、四川建昌道紅卜苴土百戶等均有刁氏。傣族,古代時沒有姓氏,只有名字,後吸取漢文化逐漸採用了姓氏。在史籍《希姓錄》中記載:“王驥平麓川,賜夷人怕、刀、剁三姓,後染華風,改為刁氏。”
其中的刀氏族人世為傣族土司,在穩定雲南地區民族團結和促進經濟發展中作出了巨大貢獻,之中,刀氏族人中有易改為刁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十二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武官冠飾,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漢朝時期,所有的五品以上武將的冠帽上皆有貂尾為飾,是一種身份象徵。
在漢朝武將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具有“貂尾冠”而榮,因有稱貂氏者,後多簡改同音字“刁”為姓氏,稱刁氏。
源流十三
在古今的一些少數民族中,也有不少人以刁為姓。如在明朝末年,居住在羌水、鮮水六月的土族人因故向外遷徙,後被定居之地的人稱為“羌鮮孔” 。 由於土語中羌字的含義為“刁鳥”, 簡化為刁,因此他們也以刁為姓,成為土族刁姓的重要一支。而在雲南一帶的傣族民族中,原有姓氏刀,後來,其中的一些人又改姓與它寫法和讀音都極相近的刁,從而成為刁姓的一員。此外,當代滿、蒙古等民族中,也都有一些以刁為姓的人。
源流十四
公元前210年,先祖嬴政病死於第五次東巡途中,其後胡亥掌權大肆屠殺宗室,嬴政兒子公子刁為避免遇害,被迫逃離關中,遷居山東,改名“刁”。
部分得姓始祖
豎貂。春秋時齊桓公之寵臣。桓公好內,多內寵,初與管仲謀,立太子昭為儲君。管仲死後,豎貂以厚獻於桓公,桓公許之立無詭。豎貂與易牙、開方相羽翼,桓公死後,五公子皆求立,他與易牙等殺群吏,逐太子昭,立公子無詭,內訌從此擴大,豎刁也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政變中喪生,其後世子孫為了紀念他,就以其名為氏,稱刁姓,並尊豎刁為刁姓始祖。
遷徙分布
刁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約三十六萬九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23%左右。
戰國時齊襄王有處士貂勃,有的古籍也寫作刁勃,漢時有齊之商賈刁間,這幾位名載史冊之人物,都是當時的齊人,再結合豎刁,可見刁姓的最早發源地是山東。新莽時期有義軍首領、東海(今山東省郯城)人刁子都,東漢有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刁韙見諸史冊,徐州和山東相接,以前又曾歸屬過山東管轄,所以刁姓起源於山東。漢末三國魏晉時,刁姓在渤海郡和弘農郡繁衍得十分興旺,成為此兩郡之名門大族,其中以刁姓渤海郡望最為興旺,表現十分搶眼。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板蕩,晉室被迫南渡,渤海饒安(今河北省孟村)人刁協亦避難南渡,為當朝尚書令,後被奸臣所殺,但其子孫顯貴於當朝,其孫刁逵兄弟三人俱經商發家,僅刁逵一人就置田產數萬頃,奴婢至數千人,後劉裕誅刁民,刁姓有回歸北方者,但有刁姓血脈留居江南。北魏時,刁協五世孫刁整因河北喪亂,遂奉母客齊州(今山東 濟南)。隋唐兩代,刁姓繁衍之主流依舊在北方,但在江浙皖鄂的南方諸省均有刁姓人家入居。唐昭宗天復中,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刁光胤避地入蜀(今四川省)。唐末五代時,河南上蔡人刁彥能因仕宦南唐而落籍昇州(今江蘇省南京),其有子徙居潤州丹徒(今江蘇省鎮江)。除此以外,刁姓由於避亂亦有進入湖南、江西者。宋元兩代,今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均有刁姓人入遷。元末明初,有刁清自福建寧化石壁遷廣東潮州揭陽。生子四,分遷興寧、長樂、海陽。續衍潮陽龍川、新界以及廣西。山西刁姓作為明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北、東北、甘肅、天津等地。歷清,刁姓分布之地愈廣。
如今,刁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山東、貴州、湖南多此姓,貴州、湖南二省漢族刁姓約占全國漢族刁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
當代名人
刁亦男
刁亦男, 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文學系,中國內地男導演、編劇、演員。
2002年主演的電影《明日天涯》入圍坎城電影節一種矚目競賽單元。2003年編劇和導演處女作《制服》獲第22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龍虎獎。2007年自編自導的電影《夜車》入圍6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矚目競賽單元 。2013年編劇和執導的個人第三部電影《白日焰火》獲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歷史名人
刁 閒
西漢初齊(治今山東淄博市臨淄)人。大工商業主。今學者將其列為中國古代23巨商之一。刁間致富之道很特別。齊國人一向瞧不起奴婢,但刁間特別善待他們,用他們去做魚鹽買賣並經營商業,以此致富,家產數千萬,成為巨富。《史記·貨殖列傳》齊俗賤奴虜,而刁閒獨愛貴之。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刁閒收取,使之逐漁鹽——最後富至千金。
刁 韙
彭城(今江蘇省徐州)人,東漢大臣。桓帝時為侍御史,與陳蕃相重,被陷以朋黨禁錮。後復拜議郎,遷尚書,出為魯、東海二郡相。性耿直,有明略,所在稱神。
刁 協
渤海饒安人,東晉大臣。東晉初建,任尚書左僕射、尚書令,參與制訂朝廷典章制度,為元帝心腹,竭力擁護帝室,與王氏勢力相抗衡。後王敦起兵反晉,他於出逃途中被殺。
刁 彝
協子,東晉大臣。王敦亂平後,他斬仇人黨為父報仇。歷尚書吏部郎,累遷北中郎將、徐袞二州刺史、假節,鎮廣陵。
刁 逵
刁彝子,東晉官吏,土族地主。安帝時,任廣州刺史,領平越中郎將。與其弟刁暢、刁弘等皆不重名節,喜殖財貨。後隨桓玄叛晉,被劉裕所滅。
刁 雍
刁暢子,北魏官吏。劉裕執政,逃至後秦,後歸北魏,任建義將軍,與劉宋軍頻繁交戰,遷徐豫二州刺史等職。尚文好學,著有詩、賦、論、頌、雜文百餘篇。又篤信佛教,著有《教戒》。
刁 整
刁雍孫,北魏大臣。頗涉書史,解音律。輕財好施,交結名流,然貪而好色,為議者所貶。歷安南將軍、光祿大夫等職,官終衛大將軍。
刁 通
山陰(今江蘇省淮安)人,元代將領。弱冠授從征馮翊校尉。世祖至元中,從丞相伯顏作戰,武藝絕倫,功居多。阿術元帥及選通領都下軍,克樊城,定鎮江、淮南一帶。升征東招討使,佩金符,移鎮揚州,命世襲其職。
刁 代
元代本路總管,是時洞蛟為孽,代挾利劍入洞,代與蛟俱死。
刁 包
祁州(今河北省深澤)人,明末清初學者。明天啟間舉人,學術專宗義理。明末倡眾守城拒農民起義軍。有《易酌》、《用六集》等。
刁光胤
長安人,唐代畫家,天復中避亂入蜀。性情高潔,交遊不雜,善畫湖石、花卉、帽兔、鳥雀,工花水,有“孔類升堂,黃得入室”之贊。孔嵩、黃筌皆師其筆。
刁彥能
上蔡人,五代時後唐大臣。少孤,事母至孝。官至撫州節度使,頗有治稱。
刁國器
平陽路(今山西省臨汾)人,元代將領。以勛閥為征西帥,臨亂決戰以果毅稱。
刁國寶
祁州(今河北省安國)人,明太祖朱元璋先鋒將軍,生於元順帝至正二年壬午(1342年),卒於洪武六年(1373年)三月十五日。洪武六年(1373年)自山左祁州(河北安國市祁州)始遷鳳陽濠上(安徽鳳陽縣臨淮),系安徽五河藏春堂刁氏始祖。
刁國寶勇而多謀,為明太祖先鋒將軍,至正十六年(1356年)七月戰於毘[pí]陵,與王虎子同獲張士德並擒其張、湯二將。以功授驃騎將軍。洪武六年(1373年)三月十五日,鄱陽水戰殉忠。敕封金吾將軍,上護軍(武勛正二品)。
資料來源於安徽五河藏春堂《刁氏七修族譜》、《太祖實錄》。
(安徽五河藏春堂國寶公十九世孫 刁連勝)提供
刁再濂
清代學者,性清介,不苟取。臨卒,猶以居官致富戒其子孫。
刁戴高
浙江慈谿人,清代學者。諸生。少即以能書工詩名,後多病,足不能行,惟吟詩作字不斷。尤善大字,兼通音韻。
郡望堂號
郡望
弘農郡:弘農郡始建於西漢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治所在弘農縣(今河南靈寶函谷關城),其時轄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內鄉以西、宜陽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陝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華山以南的地區。王莽執政時期改名為右扶風。東漢初期復名弘農郡,東漢末年又因避漢靈帝名諱而改名為桓農郡。三國時期曹魏國再次復名為弘農郡。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國移其治到陝縣(今河南陝縣)。北魏時期又改恆農郡。北周明帝再改西恆農郡為弘農郡,還治弘農縣(今函谷關)。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到隋朝大業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又復置,移治今河南省靈寶縣北部,隋朝義寧元年(丁丑,公元617年)又移治到陝縣。到了唐朝武德初年(戊寅,公元618年),弘農郡被徹底廢黜。
渤海郡: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後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後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為大遼國契丹族耶律·德光所滅,以後不復存在。
河西郡:最早的河西郡是戰國末期魏國所設,其境約在今日山西、陝西一帶。漢朝時期所說河西郡是指河西四郡,即今甘肅的酒泉、張掖、敦煌、武威,是西漢武帝拓邊後於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所設定的。北魏時期設定的河西郡故治在今山西省臨汾地區。唐朝時期設定的河西郡,其時轄地在今雲南省蒙自縣、山西省汾陽縣一帶地區。
上 郡:古翟國屬地,秦朝時期設為上郡。漢高祖劉邦元年(公元前206年)初更名為翟國,農曆7月復為上郡。匈奴占領期間歸都尉治,塞外匈奴時期歸障,屬於并州。上郡下轄二十三個縣:膚施,有五龍山、帝、原水、黃帝祠四所。獨樂,有鹽民。陽周,橋山在南,有黃帝冢,王莽時期稱上陵疇。木禾、平都、淺水,王莽時期稱廣信。京室,王莽時期稱積粟。洛都,莽曰卑順。白土,圜水出西,東入河,王莽時期稱黃土。襄洛,王莽時期稱上黨亭。原都、漆垣,王莽時期稱漆牆。奢延,王莽時期稱奢節。雕陰、推邪,王莽時期稱排邪。楨林,王莽時期稱楨□。高望,北部都尉治,王莽時期稱堅寧。定陽、高奴,有洧水,王莽時期稱利平。望松,北部都尉治。宜都,王莽時期稱堅寧小邑。雕陰道、龜茲國,當時屬於國都尉治,設有鹽官。
刁氏宗祠堂號
弘農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河西堂:以望立堂。
上郡堂:以望立堂,亦稱翟國堂。
藏春堂:宋朝時期的刁約,做學問、做文章都很刻苦。開頭做館閣校理、後進使館、又當揚州知府。辭官回來,在潤州安家,號“藏春塢”。蘇東坡送他的詩有“春在先生杖履中”,意思是連你的拐杖、鞋子都飽藏著春天的溫暖。
“藏春堂”現被安徽五河支系始祖刁國寶後裔定義為本支宗祠堂號,且全國唯一支系使用“藏春堂”作為宗祠堂號。
安徽五河刁氏宗祠(藏春堂)始建於清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座落五河縣朱頂鎮西堌村,漢族祠堂建築,系刁國寶公八世孫刁翔所公建,距今2015年已有357年歷史,三進兩廂,正祠大殿三間 ,抬梁式木構架建築,青瓦覆頂,飛檐走櫊,氣勢恢宏,享堂三間 ,門頭二間,廚房二間,祠基五畝,圍牆一周,祭器俱備。
祠堂正殿之前,方庭大院,銜南山來龍去脈,背倚大圓,吞淮河浩浩千里,東河龜山為祠守護,旭日初升,暉水相映,漪漣跳躍,氣象萬千,大有撒金拋銀,錦鱗騰龍之兆,西邊一望無際,沃土千里。
然十年浩劫,刁氏古貌宗祠毀之劫難,余者一遍瓦礫,在族人精心保護下僅存正祠大殿三間,已蒼老不堪,仍可見昔日藝術風貌,風韻猶存,雖經多次修復,但與當年風貌已相去甚遠。
(安徽五河藏春堂國寶公十九世孫 刁連勝)提供
家譜文獻
刁氏族譜兩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山東昌邑刁氏族譜一卷,(清)潘洪亮續修,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昌邑縣石埠西村。
廣東興寧河西刁氏族譜不分卷,(民國)刁晏平等編,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石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廣東興寧刁氏史籍徵牒不分卷,(民國)刁晏平編,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石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有兩部)、人民大學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廣東興寧河西刁氏族譜一卷,著者待考,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廣東省興寧市檔案館。
安徽五河《刁氏五修族譜》共四卷,(民國)刁澤堂字召南主修,民國三十一年二月(公元1942年)石印本四冊,在文革十年浩劫,宗祠遭毀,譜亦付丙,硤石刁乃學捨命相護,族譜僅存一部,完整無缺,現被收藏在安徽省五河縣小溪鎮硤石村。(安徽五河藏春堂國寶公十九世孫 刁連勝)提供
字輩排行
安徽含山典禮堂刁氏字輩(自間公下52世起):“善之昌永,德基延芳,松操筠節,山海鍾良。金輝玉彩,體用發祥。行正名立,英哲同章。”本堂源遠流長,尊西漢刁間為一世祖。
安徽清溪刁氏一支字輩:“俊傑山海忠良”。
安徽五河藏春堂刁氏字輩:“萬世餘澤 汝廼聯元 齊家永茂 秉厚培賢”[十三世起(萬)……二十八世(賢)]。
安徽宣城刁氏字輩:“大光月秀忠,時正邦家兆”。
山東鄆城刁氏字輩:“星懷秀望兆目依孔佑康宗廣延裕慶同維效清良仰體先德永承之傳正長”。
山東文登刁氏字輩:“育松德吉福維合”。
山東濟南刁氏字輩:“自計希升治奉九可永仁濟本(汝)玉(毓連)雲(鳳)維(福)守一修德廣(良)樂善宏道昌保存成富有學嘉萬世芳”。
山東膠州刁氏字輩:“年三鳴世有齡,善法方興起,誠權德緒仁,賢良傳業遠,禮儀學文深”。
山東煙臺萊山刁氏字輩:“永守培繼其維孝友刻念恆業尚在經書”。
四川簡陽刁氏字輩:“宗德占光巾,元龍正澤長,崇定詩為首,家國耀文章。”
四川宜賓刁氏字輩:“元洪明德”。
四川九鳳刁氏字輩:“九廷鼎學基文洪治世維顯揚方俊澤”。
四川合川(伯翼堂)刁氏字輩:“時興中存,伯文永銘,翰昌念玉,宏啟大業,萬代心傳,錫治榮耀坦,銘清苯煥坊,鑒江標灼塏,銳源植煒堂”
四川瀘州刁氏字輩:
井坎、八卦圖支派:“廷鵬如然光正大維(啟)諄日昌廷鵬如然光正大(啟)良(元)吉士(家)聲遠君恩(世)(澤)長”。
滴水岩、鍬鍺嘴支派:“維諄日瓊文鵬鳳國玉宗元(永)振先(世)(昌)明(應)違(宏)開(大有)全”。
大竹林、鹿角丘支派:“維文秉鼎任茂國洪儒仕”。
塘石橋、海螺橋支派:“維文秉鼎(應)學基文洪治仕”。
刁河壩、松林壩支派:“九廷鼎學基文洪治仕維顯(承光繼)述炳耀建英奇”。
土主場、大磨場支派:“維迪逢秀廣思國繼載傳延文光天錫汝德潤厚其培”。
井街子、鍾家井支派:“維仁楚儒文啟德雲家學成乃振鼎任文國洪儒仕”。
合族新派:“顯揚方俊哲炳耀建英奇紹濟增先緒安邦定克宜忠貞恆進達天自錫良時仁厚存心益熙祥代受之”。
四川南充刁氏字輩:“成仕友子正大光明國”。
江蘇揚州寶應刁氏字輩:“佩實端人品,含章育汝才”。
江蘇蘇州寶應刁氏字輩:“瑞石端人(仁)品”。
江蘇刁氏一支字輩:“上衡懷廷忠守家景(井)益榮”。
河南延津刁氏字輩:“法修振憲昌廣懷長興慶濟世仲和康芳”。
河南南陽宛城刁氏字輩:“庭全昌登大德仁道義新存”。
北京密雲刁氏字輩:“永連玉克振明”。
廣東惠州刁氏字輩:“永守培基其維孝友刻念恆業尚在經書”。
湖南長沙刁氏字輩:“永定桂蘭騰方九看”。
山東即墨敦睦堂支系字輩:“秉學(思)錫(雲建)仁義禮智信恭敬誠實家”。
刁氏一支字輩:“興譽傳繼廣召顯慶凡祥”。
廣東省肇慶市、廣西梧州市刁氏一支字輩:“君臣萬世振文光,禮義永傳定遠長,富貴榮華紹顯達,禎祥福祿可全昌。”
黑龍江海倫刁氏一支字輩:“文秀廣金春,治世守國恩,德義生成福,齊鳴鳳祥尊”。
刁氏中堂聯
五河藏春堂
外上聯:
始祁州 繼濠梁 派衍溪山 六百年 鼎峙淮南 須不忘 鄱陽忠盡
外下聯:
先護軍 後都尉 榮昭甲第 廿四世 族錦江左 且共持 驃騎家聲
內上聯:
發跡由宋明以來理學名臣久享春秋俎豆
內下聯:
鍾毓自山川而顯鳳毛麟趾丕昭世代籫纓
(安徽五河藏春堂國寶公十九世孫 刁連勝)提供
四言通用聯
源自雕國,
望居弘農。
——佚名撰刁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刁姓的源流和郡望。
弘農世澤;
獻文家聲。
——佚名撰刁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宋·刁衎,嘗上諫刑書,獻文四十篇及著作《本說》,修《冊府元龜》。
典章歷練;
杖履藏春。
——佚名撰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饒安人刁協,字玄亮,少年時喜讀經書典籍,博聞強記。晉元帝南流初期,朝廷的典章制度,都由刁協制定。官至尚書左僕射。下聯典指北宋上蔡人刁約,字景純,少年時刻苦學習,超凡出眾,善寫文章。天聖年間進士,歷官館閣校理、直史館、揚州知州。後辭官,在潤州築室,號“藏春塢”。蘇軾曾題詩:“年拋造化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履中。”
考盤雅望;
江左風流。
——佚名撰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刁約,少卓越,刻苦勤學,天聖進士,治平中出知揚州,掛冠歸,築室潤州,號“藏春塢”,日游息其中。有《詩·考盤》刺衛莊公使賢者退而窮處,後用以代稱隱居。下聯典指晉·刁協,少年經籍,博聞強記,累官尚書左僕射,元帝南渡初,朝廷草創,凡所制度,皆稟於協。
以技為氏;
惟清傳家。
——佚名撰刁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清代學者刁再濂,字靜之,祁州人。性清介,不苟取。臨卒,猶以居官致富戒其子孫。
舉筆成龍;
揮劍斬蛟。
——佚名撰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畫家刁光,善畫龍水。下聯典指元代本路總管刁代,元江人。為本路安撫使,大德中,從征八百不功,升本路總管。是時洞蛟為孽,代挾利劍入洞,代與蛟俱死。
漢儒門第;
晉相家聲。
——佚名撰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刁姓宗祠聯。
弘農世德;
晉相家聲。
——佚名撰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刁姓宗祠“弘農堂”聯。
五言通用聯
書法顏柳筆;
畫為孔黃師。
——佚名撰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書法家刁戴高,字共辰,號約山,慈谿人。足不良行,常坐臥一榻,惟吟詩作字不少間。字法顏柳,大書尤善。下聯典指唐代畫家刁光,長安人。天復中,避地入蜀。善畫湖石、花卉、貓兔、鳥雀,工龍水,孔蒿、黃筌皆師其筆。年逾八十,益不廢所學。
七言通用聯
德明炳炳節度使;
景智彪彪大將軍。
——佚名撰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昭武軍節度使刁彥能,字德明,上蔡人。頗有治稱。下聯典指後魏衛大將軍刁整,字景智,饒安人。少有大度,頗涉書史,卒諡文獻。
十言通用聯
高大壽年,朝廷杖履俱賜;
熟諳典故,國家制度皆咨。
——佚名撰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尚書刁題的事跡。下聯典指晉代尚書左僕射刁的事跡。元帝南渡初,朝廷草創,凡所制度,皆稟於協。
近代名人
刁培澤
刁培澤(1926.12-——),山東省文登市米山鎮長山村人。1945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放戰爭時期,入伍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戰士、班長、排長、連長。參加了解放煙臺、威海戰鬥。榮立三等功5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參謀,解放軍通信兵學院學員、通信兵學院教員、通信兵學院訓練部副部長,解放軍通信總站副主任、主任,解放軍總參謀部通信部副部長、總參謀部通信部部長(正軍級),1988年底離休。是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尉官軍銜,榮獲解放獎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同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2005年(乙酉)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撰書有條幅聯:
邊塞重鎮抗倭寇;
英雄古城惜和平。
刁光一
刁光一(1905-1938),江蘇省奉賢縣人。畢業於松江省立第三中學。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北伐戰爭後,任奉賢縣第八區警察所長。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日軍乘隙沿海侵入。感於國家存亡,匹夫有責,報鄉即報國,義不容辭,組織有志之士,成立奉賢縣抗日游擊隊。日夜奔波,竭力維護地方治安,與日軍周鏇,屢挫敵鋒,使日軍對他恨之入骨。日軍攻入奉賢時,使他憤不欲生。1938年的一天,適獲悉一隊日軍,正運輜重過鎮外,遂即率所部數十人,埋伏要道襲擊日軍,斃敵數人。終因寡不敵眾,不幸被日軍所俘。日軍對其利誘威脅,堅貞不屈。敵再對其施毒刑,慘不忍睹。而他仍罵敵不絕口,直至壯烈犧牲,時年33歲。
刁根華
刁根華(1963.11-1985.1.15),江蘇省寶應縣人。1983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8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83年1月入伍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陸軍第1集團軍1師1團3連戰士。1985年1月15日,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雲南省文山自治州麻栗坡縣“兩山(者陰山、老山)輪戰”中,實施對老山116號陣地前無名3號高地的拔點戰鬥中犧牲,時年22歲。
犧牲後被部隊黨委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記三等功。
刁輝林
刁輝林(1895-1930),江西省于都縣人。1927年參加革命。1928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青年時期遷居道川縣北部的下七村,結識了井岡山綠林首領王佐。1927年春隨王佐部改編為農民自衛軍,任連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2月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2團第2營第5連連長,後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32團第2營第5連連長、紅4軍軍械處副處長、紅4軍第32團第2營副營長等職。1929年1月率部與紅5軍留守井岡山,堅守硃砂沖哨口。後任湘贛邊界紅軍獨立第1團第1營副營長,與王佐等率部堅持井岡山的鬥爭。1930年2月因肅反擴大化被錯殺,時年35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刁九善
刁九善(1904-1929.10.26),江蘇省泰興縣人。塾師出身。1925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1925年加入中共黨組織後,在塾師中發展黨員,創辦農民夜校,領導農民協會開展春荒借糧和減租減息鬥爭。1926年1月任中共刁家網支部書記,8月任中共泰興縣特支委員。1927年春打入國民黨泰興縣黨部,並擔任社會調查小組組長,查出公安局長陸文鳳營私舞弊,魚肉人民的罪行,致使陸被撤職。1927年7月為打擊反動派的反共氣焰,率數千農民發動了有名的泰興“七·二”圍城鬥爭。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初參與領導了泰興“五·一”農民暴動,並任第2大隊隊長。5月3日始,敵人對農民暴動進行血腥鎮壓。為保存革命力量,遵照中共泰興縣委指示轉移上海。不久中共江蘇省委派為中共泰興縣臨時委員會負責人。1927年12月回泰興組織紅軍游擊隊反擊敵人的白色恐怖。同月被選為中共南通縣特委委員。為使沉寂一時的農民運動活躍起來,與戴奎等於1929年1月7日,首先懲處了錢家盪保衛團團長惡霸地主錢文齋,繳獲長、短槍5枝。1929年五、六月間,泰興成立中共泰興臨時縣委,任縣委委員。臨時縣委建立後,全縣中共黨的組織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並建立了有80枝槍、120人組成的赤衛隊,數萬農民被組織起來進行抗租鬥爭,所有這些成就,都傾注了他的心血。
1929年10月26日,工農紅軍在野屋基突圍戰鬥中,不幸落水犧牲,時年25歲。
刁魁生
男,1932年11月出生,江蘇阜寧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 瀋陽廣播電視大學英語系。現任遼寧瀋陽礦務局高級工程師。《基建最佳化》特約編輯。曾任職於遼寧省煤礦建設局。曾在60—90年代多次被煤炭工業部燃料化學工業部邀請或借調到部工作。曾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對大型礦井遼源中央豎井的建設及另一項國家重點工程阜新新邱 豎井的建設及其他建設等。改進了前蘇聯列寧格勒設計院設計的一礦井提升機A·C電力拖動轉子磁力站接線及其蘇制KCO系列高壓配電裝置;研製了防爆、防塵、抗噪聲干擾的喉頭髮 話對話機等;在研究和實測了空氣壓縮機同步電動機相關的動態參數後,按工況調節提高效能,節電10%左右;為香港設計的建築面積10萬M?2,高124m,22層綜合性套用大廈,在審查設計時,對引進電源提出了許多合理規劃設計的意見,對電氣設備、設施提出了一些先進而又適用、經濟、維修簡便的具體要求等;1987年應聯邦德國邀請,由煤炭工業部組織赴聯邦 德國、瑞士進行“建井技術及施工規範”考察,在考察中與WERTH公司等有關專家探討了電腦在機械自動控制中開拓與套用等問題;1988年被煤炭工業部聘請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研究生導師余純清等三位教授提出的“防止地面落雷引起井下瓦斯爆炸危險”的學術課 題研究成果及其實測資料進行技術鑑定,並對防雷設備,設施提出了一些展望性意見和今後礦山加強防雷的建議。1966年編制了《煤礦機電安裝工程質量標準及檢驗評級辦法》(修編 了電氣部分,提出檢驗項目,質量標準,檢驗方法分開等);在1978年再次修編該《標準》 時,提出了許多有益於增、刪、改的見解;編制1991年《礦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為修編調研組副組長,主編機電部分;1975年編制《燃料化學工業設備參考資料手冊》,主編煤礦機電安裝工程施工裝備部分;1961年編制《東北三省煤礦機電安裝工程概算指標》(主編電氣部分)、《煤礦機電安裝工程概算指標》;1963年編制了《煤礦機電安裝工程預算定額》等。在煤炭工業部召開的有關專業學術研討會,以及科學管理研討會上曾發表了《對我國輸變電及電力拖動自動化方面的一些構想和建議》等簡短發言及論文多篇;在研究成果和總結經驗的論文方面,如在《建井技術》、《中國當代建築論壇》等書刊中發表了《對當前煤礦基本建設的幾個問題的探討》等論著。
刁來芳
男,1935年1月生,廣東興寧人。高級工程師,中共黨員。畢業於武昌鋼鐵學校,原任雲南昆明水泥廠工程師,退休後現任五華新型住宅設計研究所副所長,對昆明水泥廠區礦山的運輸系統建設做出顯著成績。礦山石灰石開採面礦石轉載原設計為內燃機車方案經其改用自御汽車方案後,該系統工程自1964年建成投產使用每天轉運礦料1000多噸直至1984年該礦山資源被開採枯竭共使用了20年。昆泥廠區砂岩礦公路三公里改線工程。本改線工程線路勘察選線定線測量設計施工全由廠自營組織建設,自1969年建成投入使用每月運送砂岩石7000噸以上,直到1990年共使用了21年(註:1990年以後白砂取代)。昆泥廠區專用線由米軌改準軌工程提出接岔點改位的建議被採納。原設計由火車馬街西站出岔至水泥廠線路全長2400米建議改由鄰近的6012橋樑預製廠現有準軌專用線上接岔經聯繫交涉取得6012廠同意接岔書面檔案,並由鐵路設計部門作了修改施工圖。該工程自1972年建成投入使用直至現線上路長度僅400米比原設計短了2000米。該工程的建成使用,每年運出水泥成品30萬噸,運入燃煤、礦渣、石膏等19萬噸,同時減少投資縮短工期解決了占用良田徵用的難題。昆泥廠區烘乾機燃燒爐改建工程,原建燃燒爐班產量200多噸操作勞動量大。該改建工程自1973年建成投入生產使用效果良好,班產量達400多噸比舊爐提高一倍,操作勞動量也減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