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炭疽病

刀豆炭疽病

豆角,又叫做豇豆,是夏天盛產的蔬菜。屬豇豆種中能形成長形豆莢的栽培種,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別名豆角、長角豆、帶豆、裙帶豆。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初期病斑呈黃綠色水漬狀,漸變褐色,擴大為半圓形、近圓形... 法國特細青刀豆為矮生型豆科作物,營養豐富,嫩莢含蛋白質6%。

信息

中文學名:刀豆炭疽病
..

病原中文名:豆刺盤孢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豆類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莖、莢

為害症狀

為害葉片、莖、莢。葉片染病始於葉背,產生紅褐色條斑或不規則斑,後變黑褐色;莖染病病斑條狀,紅褐色。莢染病病斑圓形或近圓形,褐色至黑褐色,四周稍隆起。

病原形態特徵

稱菜豆炭疽菌,屬半知菌類真菌。有性態為菜豆小叢殼,屬於囊菌門真菌。在MA培養基上菌落圓形,平坦,邊緣整齊,氣生菌絲稀疏,團絮狀,白色,菌落背面不變色;菌落中散生菌核狀子座,內生子囊殼;子囊殼近球形,無喙,無側絲,大小160—180(μm);子囊簇生,棒狀,直或稍彎,大小43.5—53.8x10.2—12.8(μm),子囊壁單層,頂部略厚,成熟後壁消解;子囊孢子臘腸狀,無色單胞,兩端漸狹,端鈍圓,具1油球,大小20.5~26.5x3.8~5.1(μm),附著胞褐色,四邊不規則,大小12.8x7.7(μm),寄生在蠶豆等豆科植物上。在PDA培養基上,菌叢褐色或黑褐色至近黑色,生長速度慢於膠胞炭疽菌,氣生菌絲褐色,培養基背面黑色,黏分生孢子團蜜黃色,在扁豆上具剛毛,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產孢細胞瓶梗狀;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圓筒形兩端鈍,大小8—10x3.5—4.5(μm),萌發時產生棍棒形至近圓形附著胞,淺褐色。除侵染蠶豆外,還可侵染扁豆、刀豆和豇豆。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菌絲潛伏在種皮下或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地面上越冬。翌年播種帶病種子引致幼苗子葉或嫩莖染病,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通過昆蟲及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豆莢染病,病菌透過莢殼進人種皮,致種子帶菌,成為翌年初侵染源。氣溫17~20%,相對濕度100%利於發病,生產上溫涼多濕或多雨、多露、多霧及地勢低洼、密度過大、土壤黏重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選留無病種子,從無病莢上採種,必要時進行種子消毒,用45℃溫水浸種10分鐘或40%福馬林200倍液浸30分鐘,然後沖淨晾乾播種。也可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粉劑或0.2%的50%四氯苯醌、0.2%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2)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以減少菌源。
(3)提倡使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機複合肥。重病田實行2—3年輪作,適時早播,深度適宜,間苗時注意剔除病苗,加強肥水管理。
(4)對舊架桿應在插架前用50%代森銨水劑1000倍液噴淋滅菌。
(5)發病初期開始噴灑80%鋅雙合劑(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900倍液或25%溴菌腈(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咪鮮胺(使百克)乳油1200倍液、50%咪鮮胺錳絡合物(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1:1:240倍式波爾多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