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篇名:《出郊》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川原一片綠交加[1],深樹冥冥不見花[2]。
風日有情無處著[3],初回光景到桑麻[4]。
注釋
[1]川原:平原,原野。交加:交相掩映。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之三:“種竹交加翠,栽桃爛熳紅。”
[2]冥冥:昏暗。杜甫《高楠》:“楠樹色冥冥,江邊一蓋青。”
[3]風日:風和日麗。著:著意,著力。
[4]光景:風光景色。
[5]無處著:無處用的意思。
[6]景:同"影"
作品翻譯
夏日,最適合深樹蔭中匿。川原於我陌生,不見詩中的綠交加。
卻得見深樹,泉州難得剩下的深樹,無花,卻讓人狂喜不禁。我於樹下借蔭,仰頭望去,光如裂帛,或者雨水也借著這些縫隙滴落人間吧。見老樹,如見長者,更是故人,這樣的仰望,我心足滿。風日的情便是著在這樹上,光景桑麻也在其間,陰隨陽變,流轉不息,甚幸。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謚“文”。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荊公路鄧家巷)。中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善於用典故,風格遒(qiú)勁有力,警辟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著有《臨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