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山[四川省樂山市下轄山川]

凌雲山[四川省樂山市下轄山川]

凌雲山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樂山大佛景區內。樂山大佛坐落於凌雲山上。凌雲山遙峙峨眉,俯臨三江,峰巒疊嶂,山勢錯落,九峰崢嶸,氣勢磅礴。山上茂林修竹終年蔥蘢,丹崖峭壁四時秀色可掬。山下三江會聚,碧浪滔滔,遊船破浪,水光接天,屹然一副天然畫卷,自古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譽,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詠贊。古人感嘆:“夸父之巧,巨靈之工,一至是耶!”

樂山市凌雲山

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州之勝曰凌雲

位置

樂山市凌雲山位於樂山城東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處,與樂山城一水之隔。屬於樂山大佛風景區內。

名稱由來

凌雲山古名青衣山,因青衣江得名。海拔448米,面積約0.6平方公里。山上有集風、棲鸞、靈寶、丹霞、擁翠、望雲、就日、兌悅、祝融九個山峰,所以被明朝人稱作“小九嶷”,通常,人們也稱為九頂山。凌雲一名則是因為凌雲寺的修建而來。

名勝古蹟

凌雲山文物古蹟豐富,民間故事傳奇紛紜,加上世界第一的石刻彌勒大佛——樂山大佛倚崖而坐,還有寺宇輝煌的凌雲古剎、蘇東坡讀書樓、宋代治易洞、明代注易洞,以及海師洞、靈寶塔、碑林、月榭、宋代九頂城遺址等名勝景點,使凌雲景色在名山大川中獨具一格,自唐宋以來,已成為遊覽勝地:民間歷來有“上朝峨眉,下朝九頂”之說。1984年,凌雲山被公布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凌雲寺

凌雲寺 凌雲寺

凌雲寺在凌雲山頂,被凌雲九峰環抱,寺宇輝煌。因是大佛所在,所以又叫大佛寺。凌雲寺 創建於唐代,據史料記載早於大佛開鑿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唐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鑿佛像時,寺宇又有擴建。唐建凌雲寺,毀於元順帝戰亂,明代進行了兩次圈套修復,明末又經兵燹,大部分被毀。現存凌雲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後又經多次修葺,尤其是建國以後不斷維修,保存下來。

樂山大佛

凌雲山[四川省樂山市下轄山川] 凌雲山[四川省樂山市下轄山川]

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雙手撫 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

樂山睡佛

凌雲山[四川省樂山市下轄山川] 凌雲山[四川省樂山市下轄山川]

巨型睡佛又稱隱型睡佛,位於樂山城側的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這尊睡佛全身長達4000餘米。形態逼真的佛頭、佛身、佛足由烏尤山、凌雲山和龜城山三山聯襟組成,四肢齊全,體態勻稱,面目清秀,安詳地漂臥在青衣江山脊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

遊覽路線

從樂山城出發游凌雲山,片刻工夫便到。凌雲山門巍峨雄偉,匾額上“凌雲山”三字為郭沫若手書,氣勢磅礴,道勁有力。山門右側石洞內有一尊石刻彌勒佛盤膝坐像,高1.9米,用整塊石鑿成,為五代時所造。由山門拾級而上,右邊絕壁之下,大江東去,舟如漂葉,令人目眩;左邊崖壁雕刻著唐代至清代的石像和題詠。上行數十步有一長坪,江風陣陣,濕氣襲人,水池中滴嘀噠噠的水聲時緩時急。唐代詩人岑參《登嘉州凌雲寺》

一詩有“迴風吹虎穴,片雨當龍湫”之句寫此,後人即取其意稱這裡為“龍湫”。清朝嘉定知府史致康草書的巨大“龍”字鐫於水池岩壁之上,字大約3米,一筆書就,矯然道勁,就象一條飛舜的巨龍,因此,龍湫又被稱作“一筆龍”。龍湫左上方岩壁上還刻有一草書“虎”字,也取意於岑參詩中“虎穴”二字。

由龍湫上行不遠,有明代開鑿的兜率宮,內有彌勒菩薩像一尊,高約2米。兜率為梵語,義為圓滿、喜足。兜率宮是彌勒菩薩的住處。宮左是明代雨花台故址,岩壁上刻有“雨花台,,三字。所謂雨花台,取義於《佛說阿彌陀經》中,佛說法時,“天雨曼陀羅花”,借指佛法的玄妙廣大。雨花台現已不存,台址改建為載酒亭。據《吳船錄》載:“東坡詩:‘少年不願萬戶侯,亦不願識韓荊州。頗願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凌雲遊。’後人取其意築載酒亭于山上。”原載酒亭已毀,現為新建,正好與兜率宮右面石壁上明朝崇禎時知嘉州郭衛宸書“蘇東坡載酒時游處,,石刻相對。在載酒亭上小憩,近瞰三江,煙波浩渺,遠眺峨眉,青山隱隱,宋代詩人范成大曾有詩道:“聊為東坡載酒游,萬龕迎我到峰頭。江搖九頂風雷過,雲抹三峨日夜浮。”可謂賞景絕佳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