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鍍鋅管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一種管材,這種管材在生產工藝上是主要分為兩種的,一種是熱鍍鋅管而另一種冷鍍鋅管這兩種鍍鋅管後者是比較早出現的。冷鍍鋅管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電鍍鋅的方法,在鋼管外壁鍍上一層鋅的鋼管,這種處理方法是和熱鍍鋅的原理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們稱之為冷鍍鋅管。也正是由於這種鍍鋅的方法其實並沒有改變鋼管表面的化學成分所以其鍍鋅層的穩定性是不高的。
二、工藝流程
1、冷鍍鋅的定義
冷鍍鋅也就是電鍍鋅,這種鍍鋅的方法是用於保護金屬防止腐蝕,為此利用了鋅填料的塗料,在利用任何一種塗敷的方法將其塗在被保護表面,乾燥之後形成鋅填料塗層,在乾燥塗層中具有含量的鋅(達到95%)。適合於修理工作(即在修理工作過程中,僅在被保護的鋼表面損傷的地方,只要修理好表面就可以重新塗敷)。冷鍍鋅工藝用於各種鋼製品和構築物的防腐。2、冷鍍鋅的加工工藝
(1)新鋼材表面處理在做冷鍍鋅前應選擇機械除銹(噴砂、拋丸等),使鋼材表面清潔度達到ISO 85O1—1 Sa 2.5級,相當於GB 8923 Sa 2.5級。它的文字定義為:“鋼材經過機械除銹後,表面無油、無銹,無氧化皮及其他的污物,或僅留輕微的痕跡;95%鋼材表面受到鋼丸(砂)衝擊,露出金屬的光澤。”
同時在我們的冷鍍鋅管中對於表面處理質量的另一個指標— — 粗糙度,不同冷鍍鋅材料對粗糙度的要求不同。在鋅加(Zinga)的施工說明中,要求平均粗糙度Ra=12.5 ,即粗糙度Rz=55~75微米。在“強力鋅”及“羅巴魯”施工說明書中,對粗糙度的要求略低,Rz=40~60微米。
如果冷鍍鋅單獨成膜,作為防腐塗層時,表面粗糙度可控制得略小一點,以保證冷鍍鋅的塗層厚度;而當冷鍍鋅作為重防腐塗料的底層,總配套塗層厚度大於180微米時,為保證整個塗層的附著力,鋼材表面粗糙度Rz應大於60微米。
(2)舊鋼材的表面處理
最好亦是採用噴砂的辦法去除舊漆膜、銹斑後,鋼材表面尚有一定的粗糙度。若條件限制,也可採用手工打磨及風(電)動工具打磨除銹的辦法,除銹等級標準達到ISO 8501—1 St 3級,即非常徹底的手工和動力工具除銹。它的文字定義為:“表面應無可見的油脂和污垢,並且幾乎沒有附著不牢的氧化皮、鐵鏽、舊塗層和異雜物。表面應具有金屬底材的光澤”。不同品牌的冷鍍鋅材料對表面處理的等級要求各有不同。如比利時Zinga在塗裝前,允許鋼材表面有5%左右輕微鏽蝕面積;ROVAL在對鋼材表面打磨到st 3級時,經中國船舶工藝研究所測試,60~80微米(乾膜厚)的ROVAL塗層,對鋼材的附著力極好,拉開法可達到6.1MPa。
(3)電焊縫的表面處理
電焊縫部位是鋼構件最易鏽蝕的部位。實踐證明:在有電弧噴鋅(鋁)和熱浸鋅鍍層的鋼構件焊接安裝後,用冷鍍鋅對焊縫進行修補,是經濟而有效的辦法。但修補前,焊縫表面必須認真去除“飛濺”、“焊渣”及“焊煙”,去除油脂、焊縫探傷劑及其他污物,打磨處理至ISO 8501—1的St 2級。表面處理完畢後,立即塗裝第1道冷鍍鋅。
三、發展簡史
冷鍍鋅管的發展史是分為兩個方面的,一個是世界上的發展;另一個則是在我們國家內部的發展。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的依據是因為我國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的工業發展是很落後的。那時我們中國的生產力很低同時生產科技含量也很低造成的。這也就使我們國內的鍍鋅管發展史和世界上的有所脫軌。1、在世界上
1955年以前日本東京的自來水供水管道普遍使用的是鍍鋅管材。而我們國家也是在很早就開始使用冷鍍鋅管作為自來水供水管道了。因為這種冷鍍鋅管是當時公認的最耐腐蝕和使用年限最長的管材,這種管材業是被當時很多主要國家所使用。到了1955~1980年間儘管鍍鋅管的水質問題和漏水問題得到部分解決,但是東京供水管網漏水現象仍十分嚴重,滲漏率在 70年代曾達到令人難以接受的40%~45%,而且由於冷鍍鋅管的單面鍍鋅的特點使得我們的自來水的衛生情況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由此東京還爆發了 0-157病原性大腸菌集體中毒事件,因此整個日本就開始整改自來水的供應系統了。把原先的鍍鋅管換成較為先進的塑膠管和鋼塑複合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