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鎖冬街節
每年冬至節,是金沙江畔的大理、麗江、楚雄三州交界的鐵鎖地區
沿江兩岸的彝、苗、白傣、納西等少數民族傳統的冬街盛會。每逢冬至這一天,鐵鎖街上家家戶戶都要用白生生的糯米舂成糍粑,放在鍋里和炭火上烤得又泡又香,蘸著蜂蜜,和客人一起吃。以表示賓主親密、和睦、團結,又表示一年辛苦贏來的香甜生活,特別是對遠方來的客人,更是優惠招待。夜間,人們圍著篝火,吹起嗩吶、蘆笙,縱情歌舞,通霄達旦,直到次日旭日升,主客才在一片祝福聲中分別。這個傳統的集會,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傳說很古的時候,鐵鎖這個地方原屬一個姓灰的彝族土司所統轄。這個灰土司很重視農耕,帶領彝族胞在樂春山上操兵習武,後引起京城皇帝懷疑他有謀反稱帝之圖,就派兵進剿,將灰土司一家斬盡殺絕,彝民被官兵攆上了高山密林,壩子被官兵占據,自此,彝族人民終年不敢走下壩子,也吃不上鹽巴,他們就堵斷了流向壩子的山泉,不給官兵喝。為了爭鹽搶水。山上山下常發生械鬥。後來有個姓董的彝族老,他不忍看著彝漢人民這樣常年爭打,就冒命危險,帶著彝民的友好願望,下山去對壩子裡的漢民們說合、勸解。這天正好是冬至節,彝漢人民吃夠了相互械鬥的苦頭,經老人說合,壩子裡的漢民也經常上山去。為紀念這友好的日子,雙方約定在每年冬至節這到,彝家人背著山貨,土特產品到壩子裡做客;並通過農產品換回鹽巴。壩子裡的漢民,每逢冬至節這天,就早早把舂好糍粑來招待彝家客人。白天,他們互換農產土特,同杯共飲水酒,同聲共敘友情;夜晚他們又吹笙打跳來慶賀民族友好團結,這種熱鬧的場面要連續三天。節日一過,彝家人背著用土特產品換來的鹽巴高高興興地回山去,彝漢聯姻的習俗也開始從這時興起。這個古老的習俗,年復一年,一直沿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