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
【藥 名】冬桑葉。
【別 名】又名霜桑葉、晚桑葉、老桑葉。
【拼音名】 Dong Sānɡ Yè
【英文名】FOLIUM MORI
【來 源】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乾燥葉。初霜後採收,除去雜質,曬乾。為晚秋至初冬經霜後採收的桑葉,以葉大而肥、色黃橙者為佳。
【性 狀】本品多皺縮、破碎。完整者有柄,葉片展平後呈卵形或寬卵形,長8~15cm,寬7~13cm;先端漸尖,基部截形、圓形或心形,邊緣有鋸齒或鈍鋸齒,有的不規則分裂。上表面黃綠色或淺黃棕色,有的有小疣狀突起;下表面顏色稍淺,葉脈突出,小脈網狀,脈上被疏毛,脈基具簇毛。質脆。氣微,味淡、微苦澀。
【性 味】味甘、苦,,性寒。
【歸 經】歸肺、肝經。
【主要成份】桑葉中富含粗蛋白、食物纖維、鎂、鋅、鐵等多種礦物質以及18種胺基酸等營養成分。
藥理研究證明
1.桑葉有解痙作用。
2. 桑葉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桑葉煎劑在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和大腸桿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外,還可殺滅鉤端螺旋體。
3. 桑葉有抗炎作用。
4. 桑葉有降血糖作用。其所含的蛻皮甾酮對多種方法誘導的血糖升高均有降糖作用,可促進葡萄糖轉化為糖元,但不改變正常動物的血糖。
5. 桑葉有降低血壓的作用。桑葉提取液給狗麻醉後股靜脈注射,出現暫時血壓降低,但不影響呼吸。
6. 桑葉對平滑肌有影響,其對動物動情子宮有興奮作用,對鼠腸肌有抑制作用。
7. 桑葉還有降血脂、利尿作用 。
【鑒 別】
(1)本品粉末黃綠色或黃棕色。上表皮有含鍾乳體的大型晶細胞,鍾乳體直徑47~77μm 。下表皮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4~6個。非腺毛單細胞,長50~230μm。草酸鈣簇晶直徑5~16μm;偶見方晶。
(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熱回流30分鐘,棄去石油醚液,藥渣揮乾,加乙醇3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熱水10ml,置60℃水浴上攪拌使溶解,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桑葉對照藥材2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2: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置用展開劑預飽和10分鐘的展開缸內,展開約至8cm,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炮製】除去雜質,搓碎,去柄,篩去灰屑。
蜜桑葉:淨桑葉加入煉熟的蜂蜜與少許開水,拌勻稍悶,炒至不粘手,取出晾涼(每100斤用煉熟蜂蜜20斤)。
【功 效】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
【主 治】主要用於風熱感冒,或肺部有鬱熱燥咳;或肝經鬱熱所致的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目霧迎風流淚等。並有防治風熱感冒、肺熱燥咳、咽喉腫痛、血虛頭痛、眼部疲勞、習慣性便秘、小便不利、風濕性關節痛、還有助於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預防腦血栓、減肥、保健等功能。
【臨床套用】
(1)桑葉善於散風熱而泄肺熱,對外感風熱、頭痛、咳嗽等,常與菊花、銀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套用。桑葉不僅可用於風熱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對肝火上炎的目赤腫痛,可與菊花、決明子、車前子等配合套用。至於肝陰不足,眼目昏花,桑葉還可配滋養肝腎的女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2)桑葉輕清發散,能散風熱,但作用較弱。臨床主要用於清泄肺肝,如風熱襲肺、咳嗽多痰,或燥熱傷肺、乾咳無痰;以及風熱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為常用的藥品。配牛蒡子、前胡,則散風清肺;配石膏、麥冬,則清燥潤肺;配菊花、決明子,則清肝明目。(3)《本草新編》:桑葉之功,更佳於桑皮,最善補骨中之髓、添腎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腦明目,活血生津,種子安胎,調和血脈,通利關節,止霍亂吐瀉,除風濕寒痹,消水腫腳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卻老,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桑葉采葉如茶,種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又次之。與其小,無寧大也。過大,則止可煎湯以入藥,有堪為丸散矣。洗目,宜取老桑葉,自落者無用矣。
【用 量】乾品每次5~9g;鮮品常用量每次15-30克。。
【貯藏】置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方法:用水煮冬桑葉15分鐘,隔渣後再加熱濃縮即成可放在雪櫃內備用。然後每朝洗面時,在洗面水中加入30 毫升冬桑葉水,以之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