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1938年春,冀魯邊人民抗日武裝鬥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有了較大發展,5月,八路軍第五支隊和津浦支隊挺進冀魯邊區,開闢、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根據地。9月下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政治委員肖華率旅機關一部,進抵樂陵,將當地抗日武裝整編為八路軍挺進縱隊,肖華任軍政委員會書記兼縱隊司令員、政治委員。縱隊下轄津浦支隊、第五支隊、第六支隊。至1939年3月,平原、禹城以東,惠民以西,滄縣以南,徒駭河以北的冀魯邊抗日根據地基本形成。1941年4月,山東分局決定成立中共冀魯邊區委,以加強對抗日武裝鬥爭的領導。1944年1月起,冀魯邊和清河區合併為渤海軍區,楊國夫任司令員,景曉村任政治委員。
相關詞條
-
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山東省軍民創建的敵後抗戰基地。
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冀東抗日根據地
1937年七七事變,全國抗戰開始後,中共冀熱邊特委根據中共中央的決策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部署,開始在冀東創建抗日根據地,大概分為腰帶山根據地、魯家峪根據地...
歷史沿革 實際情況 -
山東抗日根據地
山東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堅持華北抗戰的四大根據地之一,它包括津浦路以東的山東大部地區和江蘇、安徽、河南三省邊界的部分地區,東...
背景 建立 發展 戰績 地位 -
濱海[濱海抗日根據地]
濱海抗日根據地,南起橫貫大半箇中國的隴海鐵路,北至山東半島的大動脈——膠濟鐵路,東濱黃海,西界沂河,位於蘇魯兩省交界地帶。包括今安邱、高密、東海、郯城、...
星火燎原 初創根據地 教導二旅挺進濱海 山縱二旅開闢路南 開闢路北 發展路南 -
根據地
根據地一般是指軍事指揮的中心地。 近代中國革命,八一南昌起義勝利後,部隊沒有根據地,只能是不停地轉移撤退。毛澤東秋收暴動成功後,在井岡山建立了紅色革命根...
詞語概念 革命史名詞 -
清河抗日根據地
清河抗日根據地是山東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1944年1月,清河區與冀魯邊合併成立渤海區。
簡介 -
濱海抗日根據地
濱海抗日根據地,景曉村任區黨委書記兼軍區政委,王卓如任副書記,楊國夫任軍區司令員,龍書金任副司令員,劉其人任行署主任兼軍區副政委,李人鳳任行署副主任。
-
根據地[漢語詞語]
根據地一般是指軍事指揮的中心地。 近代中國革命,八一南昌起義勝利後,部隊沒有根據地,只能是不停地轉移撤退。毛澤東秋收起義成功後,在井岡山建立了紅色革命根...
詞語概念 革命史名詞 -
冀魯邊區黨委
1937年10月,由於抗日鬥爭的需要,中共北方局決定,把津浦路東的鹽山、滄縣、寧津、慶雲、樂陵、信陽、無棣、惠民等縣的黨組織交給山東省委領導。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