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1992年以冀引3號為母本,Vc2808A為父本雜交,經連年選育、試驗,於1998年出圃育成。經1999-2003年品系鑑定、全國區域試驗及生產鑑定,於2004年3月16日通過國家小宗糧豆新品種技術鑑定委員會的鑑定。
特徵特性
(1)植物學特徵
冀綠9239根系發達,主根較深,葉片較大,濃綠色,闊卵圓形,莖稈較硬,花黃色,莢為黑色,成熟時不炸莢。夏播株型直立有限、抗倒,株高65厘米左右,生育期70天左右,為早熟種。春播區適宜區域生育期90天左右,株高55厘米左右。主莖節數8.7個,單株分枝3.0個,莢長9.4厘米,單莢粒數11.2粒,單株結莢23.9個,百粒重5.8克,為中粒種。
(2)生物學特性
該品種增產性、穩產性較好,一般產量為120公斤/畝,最高產量138.0公斤/畝。籽粒綠色,有光澤,飽滿。經測試籽粒粗蛋白含量為23.95%,粗澱粉含量為49.79%。田間自然鑑定抗病毒病、葉斑病和白粉病等。
產量表現
該品種全國區域試驗平均產量1552kg/公頃,較對照冀綠2號增產7.8%,居所有參試品系第一位,生產鑑定平均產量1479kg/公頃,較對照平均增產20.3%,最高產量可達2074kg/公頃。
種植技術要點
該品種可在東北、西北及華北地區的春播區春播種植,適宜播期為5月中旬左右,在華北、黃淮及長江中下游區地區春播或夏播,適宜播期為6月20號左右。播量為1.0-2.0kg/畝,播深3-5cm。密度以當地土壤肥力、水肥狀況而定,一般為春播7000-8000株/畝,夏播8000-10000株/畝。苗期一般在第二片三出複葉展開時定苗,定苗後根據蟲情用功夫或氯氰菊酯、滅多威等藥劑防治一遍蚜蟲、紅蜘蛛、棉鈴蟲、地老虎等,並進行一次淺耕除草。封壟前進行一次中耕。自開花初期起至結莢期噴藥2-3次防治棉鈴蟲、豆莢螟、造橋蟲等。花莢期遇旱適時澆水,當80%的莢成熟時及時收穫。小豆忌連作,注意輪作倒茬,一般輪作3-4年必須倒茬一次。
適宜種植區域
該品種適宜在河北、河南、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陝西、山西、新疆等地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