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跡

《兵跡》是中國清代分類輯述軍事史實的兵書。魏禧纂輯,共12卷,分14編:歷代、列國、將體、將物、將獸、將能、將效、華境、華人、土夷、島夷、近國、遠邦、邊塞,共9萬餘字。1915年由南昌《豫章叢書》編刻局刊印。

中國清代分類輯述軍事史實的兵書。魏禧纂輯。12卷,9萬餘字。魏禧(1624~1681),字叔子,又字冰叔,號裕齋,又號勺庭,江西寧都人。明末諸生,明亡後絕意仕進,以散文著稱於世。喜談兵,有《兵謀》、《兵法》等兵書傳世。《兵跡》撰於明末清初,至1915年始由南昌《豫章叢書》編刻局刊印。該書分14編:歷代、列國、將體、將物、將獸、將能、將效、華境、華人、土夷、島夷、近國、遠邦、邊塞。編下設目。書中廣集自遠古以至明代中國境內和其他一些國家的風土人情、軍事地理、軍事制度、戰爭、軍隊、兵器以及用兵作戰的史料故事,作者偶有議論,從中可窺其軍事思想。該書從民本思想出發,重視民眾和民心,認為既強且大的元朝,不到百年而亡,其原因就在於統治者"不顧民怨"、"不顧民變"。提倡融貫文武,認為將應通儒,儒亦或可為將,或在戰爭中承擔各種重要使命,反對"儒不可戰"的觀點,指出"漢高溺儒冠,全忠置濁流,亦大誤矣"。由此,強調"能得士者強,能用士者勝",並提出對士要善求、恭禮、尊事、納其謀、任之專等。主張以法治軍,認為"從來名將未有不法之峻者",又強調寬容待下,"必寬猛得宜"。作戰中主張臨時制變,因機制勝,靈活用兵。肯定長城的防禦作用,反對"長城易潰,頃刻而入,無益疆圉"的觀點,指出如無長城,"則塞下田不可得而耕","塞下人不可得而居",提出"外憑長城以為藩,內列堡塞以為固"的防禦戰略。
《兵跡》資料豐富,評論不乏精語,有一定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