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黑雲翻墨未遮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黑雲翻墨未遮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黑雲翻墨未遮山是一首由作者蘇軾在宋朝時代創作的古詩。

作品原文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作品賞析

1072年(熙寧五年),蘇軾在杭州任通判。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遊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樓上喝酒,寫下五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一首。
這首詩寫的是坐船時所見。
詩人將一場變幻的風雨寫得十分生動。他那時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劃到望湖樓下。忽見遠處天上湧起來一片黑雲,就像潑翻了一盆墨汁,半邊天空霎時昏暗。這片黑雲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來,一眨眼間,便潑下一場傾盆大雨。只見湖面上濺起無數水花,那雨點足有黃豆大小,紛紛打到船上來,就像天老爺把千萬顆珍珠一齊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桌球乓的聲響。船上有人嚇慌了,嚷著要靠岸。可是詩人朝遠處一看,卻知道這不過是一場過眼雲雨,轉眼就收場了。遠處的群山依然映著陽光,全無半點雨意。開頭兩句寫的就是這場景象。
這片黑雲,順著風勢吹來,也順著風勢移去。還不到半盞茶工夫,雨過天晴,依舊是一片平靜。水映著天,天照著水,碧波如鏡,又是一派溫柔明媚的風光。
詩人把一場忽然而來又忽然而去的驟雨,抓住它幾個要點,寫得如此鮮明,富於情趣,頗見功夫。用“翻墨”寫出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的特點,說明是驟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驟雨才有的景象。“捲地風”說明雨過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實描寫,卻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應,烘托得好。最後用“水如天”寫一場驟雨的結束,又有悠然不盡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雲”映襯,用“水如天”和“捲地風”對照,用“亂入船“與“未遮山”比較,都顯出作者構思時的用心。這二十八個字,隨筆揮灑,信手拈來,顯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著痕跡罷了。

作者簡介

蘇軾畫像蘇軾畫像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