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山紋銅鏡

六山紋銅鏡

中國古代青銅器。戰國銅鏡紋飾豐富多彩,僅幾何圖紋就有山字紋、菱形紋、連弧紋等,其中山字紋鏡分布地區廣,數量多,堪稱是戰國銅鏡的典範之作。

基本信息

直徑:21厘米

這面銅鏡出土於西耳室,三弦鈕。以六個“山”字為主體紋飾,以浪花形的羽狀紋為地紋。“山”字是戰國時楚國文字的寫法,和今天的漢字類似。用山代表高山,可能寓有長壽之意,“山”字鏡有三山、四山、五山、六山等多種,以六山鏡最為少見。“山”字紋鏡是典型的楚式鏡,說明南越和楚地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

關鍵字

即銅鏡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絲帶,便於把持和懸掛。

照面容用的器物。古代的鏡子用青銅製作,一般作圓形,照臉的一面磨光發亮,背面大都鑄有鈕和紋飾。就考古發現看,出土銅鏡時代最早的為甘肅廣河齊家坪和青海貴南尕馬台齊家文化墓葬里的銅鏡。齊家文化距今約四千年左右,學者們認為它的下限應與夏王朝接近。殷墟五號墓中已出土四面鏡,鏡較小,背有直線紋。1957年在河南陝縣上村嶺發現三件銅鏡,時代屬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兩件背為素麵,一件背鑄動物紋。戰國時期銅鏡開始盛行。形制輕巧,背面有的無紋飾,有的飾單層或雙層花紋,鈕細小,無銘文。西漢至東漢前期的銅鏡逐漸厚重,紋飾有幾何圖案、神人和禽獸紋等,鈕多作半球形或柿蒂形;開始有銘文,內容多是通俗的“吉祥”語,王莽時的鏡有紀年銘文。西漢時還出現所謂“透光鏡”。東漢中期至魏晉,有的鏡背呈浮雕畫像或神獸的鏡,鈕座有的作蝙蝠形。到唐代,除圓鏡外,更出現菱花鏡、八稜鏡、帶柄手鏡等多種式樣,紋飾有花蝶、葡萄、鳥獸、人物故事等。還創造了金銀平脫螺鈿的裝飾。宋代多菱花鏡,紋飾以纏枝花草、牡丹等為主,常附有制鏡作坊的標記。清乾隆後,銅鏡漸被玻璃鏡所代替。

地紋

主體紋飾周圍的細小紋飾,視之如主體紋飾飾於其上。地紋通常有雷紋、回紋等。

文物特點

戰國銅鏡紋飾豐富多彩,僅幾何圖紋就有山字紋、菱形紋、連弧紋等,其中山字紋鏡分布地區廣,數量多,堪稱是戰國銅鏡的典範之作。

山字紋鏡,國外學者又稱之為丁字鏡、T字鏡。此類銅鏡,均為圓形,鈕座有方有圓,鈕座外飾羽狀地紋,地紋上規律排列三至六個類似山字的主題紋飾。山字有左鏇、右鏇兩種,根據山字的數目可分為三山鏡、四山鏡、五山鏡、六山鏡四種,其中四山鏡出土數量最多,可占山字紋鏡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山字紋鏡中六山鏡的數量絕少,這枚鏡是其中的精品。鏡圓形,三弦鈕、雙重圓鈕座,座外有六個山字紋,字型瘦削,傾斜度很大。山字中間的豎畫甚長,頂住鏡緣,每個山字的外框鑲有細邊,左邊細邊延長伸至另一山字的底邊,形成六出星芒形。鈕座外均勻向外伸出六片段預告瓣,各山字右肋又配一花瓣,共12花瓣,精美華麗。

注意事項

山字紋鏡數量繁多,湖南、四川、廣東、陝西等地均有出土,所以在古玩市場中可輕易尋到,但其中也不乏偽作,收藏者應小心鑑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