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子

六安瓜子

六安瓜子即六安瓜片,是國家級歷史名茶,中國十大經典名茶之一。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采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六安瓜片六安瓜片
早在唐代,《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

《茶經》就有“廬州六安(茶)”之稱;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農政全書》里稱“六安州之片茶,為茶之極品”;明代李東陽、蕭顯、李士實三名士在《詠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風自六安”“陸羽舊經遺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評價;“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為“貢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兩;大文學家曹雪芹曠世之作《紅樓夢》入竟有80多處提及,特別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讀來令人盪氣迴腸;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為中央軍委特貢茶,開國總理周恩來同志臨終前還念嘮著“六安瓜片”;1971年美國前國務卿第一次訪華,“六安瓜片”還作為國家級禮品饋贈給外國友人,2007年國家主席胡錦濤參加“俄羅斯中國年”活動並贈送“特級六安瓜片”由此作為中國國禮贈送給俄羅斯總統普京。可見,“六安瓜片”在中國名茶史上一直占據顯著的位置。“六安瓜片”馳名古今中外,還得惠於其獨特的產地、工藝和品質優勢。主產地是革命老區金寨縣,全縣地處大別山北麓,高山環抱,雲霧繚繞,氣候溫和,生態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綠色飲品。同時,“六安瓜片”的採摘也與眾不同,茶農取自茶枝嫩梢壯葉,因而,葉片肉質醇厚,營養最佳,是我國綠茶中唯一不採梗不採芽只採葉的片茶。“六安瓜片”炒制工具是原始生鍋、芒花帚和栗炭,拉火翻烘,人工翻炒,前後達81次,茶葉單片不帶梗芽,色澤寶綠,起潤有霜,形成湯色澄明綠亮、香氣清高、回味悠長等特有品質。正因為如此,“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飲品,又是清心明目、提神消乏的良藥,更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勞的保健佳品。

近年來,“六安瓜片”經歷了一系列的潮起潮落,其產量曾一度嚴重滑坡,為了使“六安瓜片”老枝綻新蕾,切實改變其生產工藝簡化、規格下降的實際情況,六安市委、市政府從抓品牌、品質、品位入手,強力突出“六安瓜片”產地、工藝和品質的獨特優勢,進一步發掘“六安瓜片”深厚的歷史積澱,使“六安瓜片”這一深待閨中的少女,再一次煥發出青春亮麗的光彩。目前,全市已擁有天然優質的“六安瓜片”茶園30萬畝,開發出“六安瓜片”三品十級等系列,年產報品、精品“六安瓜片”達3萬餘公斤,產品遠銷日、法、德、美及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有效地推動了全市經濟的發展。

產地環境

六安瓜片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產於六安金寨霍山三縣之毗鄰山區和低山丘陵,分內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兩個產區。內山瓜片產地有金寨縣的響洪甸、鮮花嶺、龔店;六安縣的黃澗河、雙峰、龍門沖、獨山;霍山縣的諸佛庵一帶。外山瓜片產地有六安市的石板沖、石婆店、獅子崗、駱家庵一帶。產量以六安最多,品質以金寨最優。瓜片原產地齊頭山一帶,舊時為六安管轄,現屬金寨縣。齊頭山所產“齊山名片”為六安瓜片之極品。齊頭山是大別山的余脈,海拔804米,位於大別山區的西北邊緣,與江淮丘陵相連,幾十里外就能看到她巍然兀立,如天然畫屏。全山為花崗岩構成,林木蔥翠,怪石崢嶸,溪流飛瀑,煙霧籠罩。山南坡上有一石洞,處於人跡罕到的懸崖峭壁之上,因大量蝙蝠棲居,故稱為蝙蝠洞。傳說洞口曾有“神茶”,有年春天,一群婦女結伴上齊頭山採茶,其中一人在蝙蝠洞附近發現一株大茶樹,枝葉茂密,新芽肥壯。她動手就采,神奇的是茶芽邊采邊發,越采越多,直到天黑還是新芽滿樹。次日她又攀藤而至,但茶樹已然不見,於是“神茶”的美談就傳開了。50年代曾有茶葉工作者,為調查六安瓜片茶樹品種資源和生態環境,冒險攀登探洞,見洞內蝙蝠糞便厚積,鬆軟如綿。蝙蝠棲居石縫深處,白天很難見到,但靜坐洞中卻時而能聽到蝙蝠飛翔之聲,如風似濤。洞口有野茶一叢,有人說為蝙蝠銜籽而生,無從斷定。六安瓜片產區位於大別山東北麓,屬淮河流域,年平均溫度15℃,年平均降水量1200~1300毫米,土壤ph6.5左右,多為黃棕壤,質地疏鬆,土層深厚,茶園多在山坡沖谷之中,生態環境優越。

環境

氣溫

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氣溫15℃,海拔300米以上,低於14℃,7月份平均氣溫28.2℃,1月份平均氣溫2.1℃,春秋氣溫涼爽溫和,4月和10月平均氣溫分別為15.4℃、16.7℃。年平均無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為11月5日,終霜日為3月29日,穩定通過10℃的初日為4月15日,終止於11月4-9日;≥0℃積溫為5085-5500℃;≥10℃積溫為4384-4750℃。

光照

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氣溫≥0℃期間的太陽輻射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總量射量73%。年日照時數為2000-223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資源比較豐富。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間,據統計,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數為125.6天,常年相對濕度80%,乾燥度0.8以下,屬濕潤地帶。

土壤

土壤類型比較複雜。中山區(內山區)主要是黃棕壤,即普通黃棕壤與山地黃棕壤,母質多為花崗岩、花崗片麻岩、角閃片麻岩,土壤深厚達1.5米以上,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崗地區(外山區)屬下蜀系成土母質分化而成的黃棕壤為主,土層雖厚,但耕作層淺薄,質地黏重,底層常有不透水粘盤層,肥力和通透性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兩岸及谷地,多為沖積土類,即沙質壤土(烏沙土),土層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為高產茶園區。

生產區域

六安瓜片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現在已經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認證”。並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詳細列出了六安瓜片茶原產地保護範圍為六安市的26個鄉鎮。名列第一位的是六安市裕安區石婆店鎮。其次,分別為:石板沖鄉、獨山鎮、西河口鄉、青山鄉,金寨縣響洪甸鎮、青山鎮、燕子河鎮、響齊辦、天堂寨鎮古碑鎮張沖鄉、油坊店鄉、長嶺鄉、槐樹灣鄉、張畈鄉,霍山縣佛子嶺鎮、黑石渡鎮諸佛庵鎮、磨子潭鎮、漫水河鎮、太陽鄉、大化坪鎮,金安區毛坦廠鎮、東河口鎮、舒城縣曉天鎮。

石婆店鎮所產的六安瓜片茶無論在形、色、味、香均堪稱一絕。是典型的六安瓜片茶核心生產區。鎮內有多家專門從事六安瓜片茶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企業和廠家。如安徽皖雲茶廠,安徽省六安市徽煌茶廠,六安市金六茶廠,紅石春茶廠等。

保健作用

六安瓜片是所有綠茶當中營養價值最高的茶葉,因為全是葉片茶生長周期長,茶葉的光合作用時間長,茶葉積蓄的養分多。
六安瓜片的化學成分具有非常的保健作用。其化學成分是由3.5-7.0%的無機物和93~96.5%的有機物組成。茶葉中的無機礦質元素約有27種,包括磷、鉀、硫、鎂、錳、氟、鋁、鈣、鈉、鐵、銅、鋅、硒等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胺基酸生物鹼茶多酚有機酸、色素、香氣成分、維生素、皂苷、甾醇等。
茶葉中含有20-30%的葉蛋白,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5%左右。茶葉中含有1.5-4%的游離胺基酸,種類達20多種,大多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茶葉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4%。茶葉中含有4-5%的脂質,也是人體必需的。

主要功效

六安瓜片六安瓜片
抗衰老

六安瓜片所含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抵抗老化。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過氧化,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會使細胞受傷。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劑,能有效清除過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六安瓜片中的兒茶素能顯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抑制細菌

六安瓜片抗菌研究顯示,六安瓜片中兒茶素對引起人體致病的部分細菌有抑制效果,同時又不致傷害腸內有益菌的繁衍,因此六安瓜片具備整腸的功能。

降血脂

六安瓜片降血脂,科學家做的動物實驗表明,茶中的兒茶素能降低血漿中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時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人體的實驗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動脈硬化發生率的功效。六安瓜片含有黃酮醇類,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塊及血小板成團,降低心血管疾病。

瘦身減脂

六安瓜片瘦身減脂,六安瓜片含有茶鹼及咖啡因,可以經由許多作用活化蛋白質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減少脂肪細胞堆積,因此達到減肥功效。

防齲齒、清口臭

六安瓜片防齲齒、清口臭,六安瓜片含有氟,其中兒茶素可以抑制生齲菌作用,減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發生。茶所含的單寧酸,具有殺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細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防癌

六安瓜片防癌,六安瓜片對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於推論階段。對防癌症的發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勵作用。

美白及防輻射作用

六安瓜片美白及防輻射作用,專家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六安瓜片中的兒茶素類物質能抗UV-B所引發之皮膚癌,從綠茶中提取的茶多酚具有多方面的抗輻射作用,茶多酚既可以直接清除輻射中產生自由基,減少臟器的損傷,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又可以對機體造血功能起保護作用,從而達到良好的抗輻射效果。因此對長期接觸電腦、長時間看電視的“螢屏族”、核工業工作人員、放射科醫生等,綠茶是不可多得的保護神。綠茶被譽為“原子時代的飲料”。

六安瓜片可改善消化不良情況,近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六安瓜片能夠幫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況,比如由細菌引起的急性腹瀉,可喝一點六安瓜片減輕病況。

沖泡方法

六安瓜片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一般都採用兩次沖泡的方法,先用少許的水溫潤茶葉,當然水溫一般在80℃因為春茶的葉比較嫩,如果用100℃來沖泡就會使茶葉受損,茶湯變黃,味道也就成了苦澀味,“搖香”能使茶葉香氣充分發揮,使茶葉中的內含物充分溶解到茶湯里。
待茶湯涼至適口,品嘗茶湯滋味,宜小口品啜,緩慢吞咽,讓茶湯與舌頭味蕾充分接觸,細細領略名茶的風韻。此時舌與鼻並用,可從茶湯中品出嫩茶香氣,頓覺沁人心脾。此謂一開茶,著重品嘗茶的頭開鮮味與茶香,飲至杯中茶湯尚餘三分之一水量時(不宜一開全部飲乾),再續加開水,謂之二開茶。如若泡飲茶葉肥壯的名茶,二開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餘味無窮,齒頰留香,身心舒暢。飲至三開,一般茶味已淡,續水再飲就顯得淡薄無味了。

有關傳說

傳說一

據多年來請教了不少老農和茶工,尋根溯源略有所獲。較為可信的說法有二。一種說;1905年前後,六安州(現改為市)某茶行的評茶師,從收購的上等綠大茶中專揀嫩葉摘下,不要老葉和茶梗,作為新產品,拋售於市,獲得好價。這一創舉,不脛而走,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隨即雇用當地婦女,如法炮製。並起名曰:“峰翅”,意為“毛峰”(蜂)之翅也。此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靠近齊頭山的後沖,把採回的鮮葉直接去梗,並分別老嫩炒制,結果事半功倍,成茶無論色,香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於是周圍茶農竟學習,紛紛仿製。附近的齊頭山茶戶,自然捷足先登。這種茶形如葵花子,遂稱“瓜子片”以後叫得順品,就成了瓜片。

傳說二

麻埠附近的祝財主(人稱祝家樓),與袁世凱是親戚..祝家常以土產孝敬.袁飲茶成癖,茶葉自是不可缺少的禮物,但其時當地所產之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滿意,祝家為取悅於袁,不惜工本,雇用當地有經驗的茶農,炮製貢茶。1905年前後,有人在附近的後沖專采春茶第一、二片嫩葉,用刺茅的花穗紮成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製成新茶,形質俱麗。獲得袁的讚賞。當地茶商也懸高價收買,促使周圍茶農仿製。這種新茶登市之後,蜚聲遐邇,連當時茶市上的峰翅,亦遜色多矣。峰翅因其不含老葉和茶梗,品質自然較大茶為優。但畢竟深深刻上了大茶的烙印。這種先夭不足,終使其超脫不了商品光衰的規律,到20世紀50年代初就絕跡於市了;而瓜片則無論是色、香、味、形和採制方法,與大茶相比已有了脫胎換骨。

製作工序

六安瓜片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採摘,標準為多采一芽二葉,可略帶少許一芽三四葉;第二道工序為摘片,將采來的鮮葉與茶梗分開,摘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摘下,隨摘隨炒。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制或四葉制“梅片”,芽制“銀針”;第三道工序的技術關鍵是在於把葉片炒開。炒片起鍋後再烘片,每次烘葉量僅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茶香充分發揮時趁熱裝入容器密封儲存。其獨特處是無法用機械,必須採用傳統工藝,工具是生鍋、熟鍋和竹絲帚或芒花帚。炒制時,每次投鮮葉100克左右,翻炒1—2分鐘,葉片變軟,色澤變暗時,轉至熟鍋,邊炒邊拍,使葉子逐漸成為片狀。六安瓜片的顏色、香味之所以與其它茶葉不一樣,其奧妙主要在於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拉毛火時,均用精選栗炭,每烘籠投2—3斤,烘到八九成乾時,揀去黃片、漂片、紅筋、老葉等。拉毛火的後一天開始拉小火,每烘籠投葉5—6斤,火溫不宜太高,烘到足乾。拉老火,場面很大,木炭通紅,火焰沖天,兩個人抬著烘籠烘上3—5秒鐘.拾下翻茶,如此這般,連續翻烘81次.直至葉片綠中帶霜.趁熱裝桶密封。這樣,六安瓜片就形成了特殊的色、香、味、形。果如宋代梅堯臣《茗賦》所言:“當此時也,女廢蠶織,男廢農耕,夜不得息,晝不得停”。
生鍋與熟鍋:炒茶鍋口徑約70厘米,呈30度傾斜,兩鍋相鄰,一生—熟。生鍋溫度100℃左右,熟鍋稍低,投葉量約100克,嫩片酌減,老葉稍增。鮮葉下鍋後用竹絲帚或蘆花帚翻炒1—2分鐘,主要起殺青作用,炒至葉片變軟時,將生鍋葉掃入熟鍋,整理條形,邊炒邊拍,使葉子逐漸成為片狀,用力大小視鮮葉嫩度不同而異。嫩葉要提炒輕翻,帚把放鬆,以保色保形。炒老葉則帚把要帶緊,以輕拍成片。炒至葉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時即可出鍋,及時上烘。
毛火:用烘籠炭火,每籠投葉約1.5公斤,烘頂溫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乾即可。揀去黃片、漂葉、紅筋、老葉後,將嫩片、老片混勻。
小火:最遲在毛火後一天進行,每籠投葉2.5—3公斤,火溫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乾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後一次烘焙,對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響極大。老火要求火溫高,火勢猛。木炭要先排齊擠緊,燒旺燒勻,火焰沖天。每籠投葉3—4公斤,由二人抬烘籠在炭火上烘焙2—3秒鐘,即抬下翻茶,依此抬上抬下,邊烘邊翻。為充分利用炭火,可2—3隻烘籠輪流上烘。熱浪滾滾,人流不息,實為我國茶葉烘焙技術中別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籠茶葉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籠拉來拉擊,一個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葉片綠中帶霜時即可下烘,趁熱裝入鐵筒,分層踩緊,加蓋後用焊錫封口貯藏。

品鑑技巧

六安瓜片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的一般品嘗有四個步驟:

嘗茶:從乾茶的色澤、老嫩、形狀,觀察茶葉的品質。

聞香:鑑賞茶葉沖泡後散發出清香。

觀湯: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展之過程,茶葉溶解情況及茶葉沖泡沉靜後的姿態。

品味:品賞茶湯的色澤和滋味。品飲前,先用“高沖、低斟、括沫、淋蓋”等傳統的方法沖泡。品飲時,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邊沿,中指頂住杯底,戲稱“三龍護鼎”品茶工於煎,重在品茶湯的湯花。對茶湯的色、香、味,形以色為主。

六安瓜片的選購常識。正常氣溫年景,新茶一般在穀雨前十天內即可產出;真正葉片營養豐厚的茶草應在穀雨前後幾天內。選購品嘗“六安瓜片”通常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即從乾茶和泡茶兩個角度考量茶的“色、香、味、形”。

乾茶評賞

望色:通過觀望應具備鐵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澤一致,可見烘製到位。聞香:通過嗅聞應具備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氣,尤其是有如燒板栗那種香味或幽香的為上乘;有青草味的說明炒制功夫欠缺。嚼味:通過細嚼應具備頭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覺,略用清水涮口後有一種清爽甜潤的感覺。

觀形:通過察看應具備片卷順直、長短相近、粗細勻稱的條形,可見形狀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乾茶發湯品嘗

茶具一般選用白瓷茶杯(碗)。以泉水或深井水為佳,沒有條件的可選用礦泉水或純淨水等PH值近於中性的水質為適宜。根據茶具容量,放入茶葉適量,清淡適中,不宜過多。為避免片茶原香流離,當今有人主張用開水高沖、緩收、起壺至茶具2/3處加蓋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滿加蓋)。片刻後,即可品鑑。步驟如下:首先聞其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覺是否有悠悠的茶葉清香;以其香味濃度體驗茶葉的香醇。次是望其色。用碗蓋扶動茶葉查看湯色,一般是青湯透綠、清爽爽的,沒有一點的渾濁。其葉片顏色一般是穀雨前十天的茶草製作的新茶,泡後葉片顏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勻稱。相近穀雨或穀雨後茶草製作的片茶,泡後葉片顏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勻稱,茶湯相應也濃些、若時間稍候一會兒青綠色也深些。再是品其味。通常是先慢喝兩口茶湯後,再小呷細細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涼、絲絲的甜味;葉片營養生長豐厚的茶草製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湯,往往能夠使你明顯感覺到茶湯的柔度。四是觀其形。乾茶開水發湯後,先浮於上層,隨著葉片的開湯,葉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陸續下沉至杯碗底。有原來的條狀開發為葉片狀,葉片大小近同,片片疊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