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六塘河,舊名北鹽河,亦稱茆家河。明清之際,鑿斷馬陵支麓,引駱馬湖東注,曰攔馬河,康熙十七年,靳輔於攔馬河遞建六壩,築堤成塘,以泄湖運漲水,又於碩項築屯堤,於是廢湖為河,六塘之名始著,其自駱馬湖東出,在江蘇原宿遷縣(今為江蘇宿遷市宿豫區)東、泗陽縣北者,名總六塘河,東北流至淮陰縣北境之錢集,歧為二支,一至武障壩,曰南六塘河,一至龍溝,曰北六塘河,併入於鹽河,東出合為灌河,至灌河口入海。清乾隆時曾設六塘同知,專司河事,今上游淤墊高仰,水止不流,滾壩遺址,蕩然無存,下游南北兩支,河身淺狹,稍漲即決,而由灌口入海之途,復有鹽壩,扼阻,故每遇大水,時有潰溢之患。六塘河歷史悠久,自明崇禎末年為引駱馬湖水切開宿遷城北的馬陵山,就形成總六塘河最初的上段河道。如今的總六塘河經過多年的疏浚治理,排澇標準提高至十年一遇,防洪標準提升至二十年一遇。
六塘河水利風景區通過近幾年的疏竣、綠化、亮化、護坡等工程改造,已形成融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大型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景區共分為“一帶、兩核、四區、八景”。特別是依託井頭翻水站改造的水利遺址博物館已成為展示水利成果的一張亮麗的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