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六垢法】 垢。穢也。謂此六法。皆能穢污真心。故名為垢。一誑誑。虛妄也。謂以不實之言。欺己欺人也。二諂諂佞也。謂以巧言取悅於人。使其親於己也三憍憍慢也。謂重己輕人而無謙讓之德也。四惱惱。侵撓也。謂其無利樂之行。常懷侵撓之心。使人不安其所也。五恨恨。怨恨也。謂有一言忤意。即起嗔忿之心。常懷怨恨也。六害害。傷害也。謂無慈憫之心。而行慘毒之行。傷害於物也。
詞語出處
出華嚴孔目並顯宗論
【六垢法】垢。穢也。謂此六法。皆能穢污真心。故名為垢。出華嚴孔目並顯宗論。
【六垢法】 垢。穢也。謂此六法。皆能穢污真心。故名為垢。一誑誑。虛妄也。謂以不實之言。欺己欺人也。二諂諂佞也。謂以巧言取悅於人。使其親於己也三憍憍慢也。謂重己輕人而無謙讓之德也。四惱惱。侵撓也。謂其無利樂之行。常懷侵撓之心。使人不安其所也。五恨恨。怨恨也。謂有一言忤意。即起嗔忿之心。常懷怨恨也。六害害。傷害也。謂無慈憫之心。而行慘毒之行。傷害於物也。
出華嚴孔目並顯宗論
諸法無行(hèng)經 梵名 Sarva-dharmāpravrtti-nirdes/a。凡二卷。姚秦鳩摩羅什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闡說諸法之實相,原...
諸法無行經全文 《智度論》《宗鏡錄》開示 與《妙法蓮花經》相似之處六即指天台圓教所立的六種行位:即理即、名字即、觀行即、相似即、分真即(分證即)、究竟即。此六即又稱理即佛、名字即佛,乃至究竟即佛;或理佛、名字佛,乃至究...
天台六即佛 印光法師說六即佛 宣化上人說六即佛 真宗立了義教時所說的六即 論“六即佛”法藏法師(643年-712年),唐朝佛學高僧,華嚴體系實際構建者。又稱賢首國師,華嚴宗三祖。
簡介 學說著作 佛學常見辭彙 生平經歷 學術思想六識,(名數)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也,其與六根、六塵,合稱為十八界。唯識學派則加上末那識與阿賴耶識,稱為八識。
定義 分類 九識佛教徒懺悔罪業的儀則和修習止觀的行法。起於東晉的道安和尚,南朝宋、齊、梁、陳亦很流行,梁、陳之際尤甚。歷代僧人撰制了不少懺法的佛書。今流行的有《梁皇懺》...
簡介 簡歷 發展歷程《慈悲三昧水懺法》 凡三卷。唐代知玄(一作智玄)述作。系依據宗密之圓覺經修證儀著錄而成之懺法書。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唐懿宗時,悟達國師知玄膝上患人面瘡...
佛光大辭典 、本懺的懺主 本懺的懺題 、本懺的宗要《六妙法門》全書主要在闡示天台三種止觀中的不定止觀法門。為智顗應尚書令毛喜之請,於金陵瓦官寺所說。自光大元年(567)至太建七年(575),歷經八年而講說完成。
概述 南懷瑾釋 綜述引法照大師 (公元約747-821)唐代高僧,中國佛教淨土宗第四代祖師。 法照大師的俗世事跡,史料中不見記載。按照大師於唐代永泰年中(765年)既已在南...
個人信息 法師生平 佛學思想 詞典資料大圓滿是普賢王如來的教法、是最高的佛法、密法的精髓、圓滿成佛的訣竅。大圓滿藏語叫做”佐巴欽波“,是佛教的最高法門。大圓滿法在實修正行方面有「徹卻」與「脫...
簡介 本教大圓滿傳承 法脈傳承: 大圓滿生根活佛法脈傳承名單: 甚深大圓滿寧提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