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國事紀要:外交卷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二十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平裝: 37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43860252, 9787543860254
條形碼: 9787543860254
尺寸: 24.6 x 17.4 x 2.2 cm
重量: 522 g

內容簡介

《六十年國事紀要:外交卷》是在1999年出版的《五十年國事紀要?外交卷》的基礎上增補而成的。這次增補再版,對原有書稿未作大的改動,刪掉了原第十五章,增寫了五章內容,敘述1992-2008年間中國外交新思維和重大外交事件。
《六十年國事紀要:外交卷》雖為外交卷,但並不想事無巨細、面面俱到,更不願把它寫成一本外交政策文獻史,而是把那些對中國發展乃至國際政治發生過重大影響的事件,以紀事本末體手法,詳述其來龍去脈。尤其著眼於發掘一些重大的外交內幕,即它的歷史背景、互動過程、決策考慮及其實踐效果,以敘為主,略加點評。為此,作者廣為蒐集、發微鉤沉,運用了迄今所能看到並可以使用的材料及國內外研究成果。寫作中,以我為主,同時也用較多筆墨分析了對方。《六十年國事紀要:外交卷》力求文筆流暢、文氣順達,避免了大量引述,所敘各事,皆有所據,寧缺毋濫。至於歷史本身的空白,只好把遺憾留給自己,把希望寄予將來,有待更多的歷史檔案的披露了。
《六十年國事紀要:外交卷》選擇的23件大事,不是任意而為。細心的讀者從中可以看出,每個問題雖獨立成篇,卻都圍繞一條主線,即從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幾代中國領導人的對外戰略來謀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東方之盟——“一邊倒”方針的緣起與中蘇結盟
抗戰後期,毛澤東一度希望做美蘇橋樑;抗戰結束,史達林勸說中共不要打內戰
內戰爆發,史達林對中共半信半疑;決戰肇始,中國黨明確對蘇“一邊倒”
史達林繼續奉行彈性外交;劉少奇秘密訪蘇尋求支持
毛澤東首次訪蘇遭冷遇;史達林對簽新約不熱心
周恩來奉命赴蘇談判簽約;毛澤東如願而歸中蘇締盟
第二章 “另起爐灶”——中美圍繞外交承認問題的早期接觸與鬥爭
中共決心“另起爐灶”;美國等待“塵埃落定
司徒尋找接觸渠道;中美相互試探摸底
美國不承認不撤離意在施壓;中國清除西方特權不容交涉
美英國際聯合行動分歧迭見;中國堅持談判建交主動在手
中國主張同西方做生意;美國策劃對中國搞禁運
第三章 心力的較量——抗美援朝中的外交內幕
美國入侵朝鮮,步步向北逼進;中國退避三舍,頻頻發出警告
唇亡齒寒,毛澤東毅然決定出兵:尋求支援,周恩來秘密赴蘇談判
戰場失利,美國謀求停火;選擇時機,中國回應和談
談談打打,以兩手對兩手;靈活應變,順勢打破僵局
第四章 打破遏制——從日內瓦到萬隆
毛澤東推動世界和平運動;周恩來踏上大國外交舞台
周恩來首倡五項原則;中印緬共謀和平共處
中國總理力促亞非團結:二十九國共創萬隆精神
積極推進睦鄰友好;巧妙拆解戰略包圍
第五章 對抗與會談——中美圍繞台灣問題的鬥爭
朝鮮戰起,美國趁機侵占台灣;戰略北移,中國被迫推遲攻台
中國再次顯示統一決心;美蔣加緊策劃共同防禦
周恩來積極推動中美會談;杜勒斯頑固堅持敵視中國
毛澤東決策炮擊金門;美蔣間矛盾驟然加劇
聯蔣抵美,挫敗“一中一台”陰謀;以美制蔣,制止“反攻大陸”蠢動
第六章 “蜜月”中的裂痕——20世紀50年代的中蘇關係
史達林不乏友好願望又總露大國心態;毛澤東重視中蘇聯盟卻難拂抑鬱心情
赫魯雪夫上台調整對華政策;毛澤東首次感受到平等氣氛
赫魯雪夫批判史達林驟起軒然大波;中國黨介入東歐事件助蘇渡過難關
求同存異,中蘇間外熱內冷;維護大局,毛澤東二訪蘇聯
毛澤東怒拒“聯合艦隊”;赫魯雪夫狐疑炮擊金門
赫魯雪夫熱衷美蘇緩和;毛澤東堅持獨立自主
第七章 “中間地帶”——中國與亞非拉國家
毛澤東鄭重宣布承擔義務;中國堅持以阿拉伯國家為友
中緬邊界條約率先示範;中國堅定推行睦鄰友好
印度錯估形勢,挑起邊界衝突;中國反擊有度,頻發和解信號
毛澤東確定反帝反修兩條線戰略;周恩來出訪亞非13國廣交窮朋友
為亞非團結,周恩來頗費心血;雖環境嚴峻,卻迎來建交高潮
第八章 “漸進積累”——中日建交前23年漫漫路
民間先行,打破不相往來僵局;以民促官,爭取發展官方關係
周恩來“等著喝香檳酒”;鳩山一郎不敢跨越雷池
岸信介對華政策迅速右轉;中國堅決反擊反華逆流
中日關係進入半官方時期;雙方認同漸進積累方式
佐藤上台,中日關係再度冷卻;中美接近,日本驚呼越頂外交
第九章 從論戰到對抗——中蘇關係全面惡化
兩黨爭論逐步升級;兩國關係走向惡化
蘇美簽訂核禁試條約企圖約束中國;中國反對核控制加快研製核彈進程
毛澤東“轉入反攻”,中蘇論戰公開化;周恩來再度赴蘇,尋求和解新途徑
蘇聯增兵邊境加強軍事威脅;兩國關係惡化走向戰爭邊緣
機場會晤,兩國總理謀求有限緩和;中蘇對峙,九年邊界談判一籌莫展
第十章 解凍——中美關係從對抗走向正常化
僵硬背後,敵對氣氛悄然降溫;世界分化,中美和解出現契機
中美間互傳信號暖風頻吹;毛澤東調動“小球”推動“大球”
周恩來與基辛格秘密舉行會談;毛澤東同尼克森攜手打破堅冰
中國專注於抗蘇,毛澤東提出“一條線”戰略;美國熱衷於緩和,正常化進程暫失勢頭
卡特上台,決心實現關係正常化;鄧小平訪美,捲起一陣“鄧旋
第十一章 等待太久的勝利——中國重返聯合國
美國控制表決,一再阻撓討論;中國寧願等待,絕不落人圈套
聯合國內要求中國進入呼聲日高;美國變換手法拋出“重要問題”案
聯合國通過決議驅蔣納我;美日聯合提案終遭失敗
毛澤東親自點將,派代表團赴聯合國;中國第一次亮相,與中小國家站在一起
第十二章 “第二世界”——中國同西方國家關係的突破
中國想與西方建立和平統一戰線;周恩來說改善關係將從英國開始
戰略共同點使中法靠攏;東西方兩領袖心靈相通
中美緩和障礙頓消;中西之間全面建交
毛澤東支持西歐聯合自強,共同反霸;西歐人總想“禍水東引”,偏安自保
第十三章 締造友好——中日建交與締約
中日復交遇到“天賜良機”;兩國秘密交涉緊鑼密鼓
日本首相首次訪華;中日建交一氣呵成
蘇聯人施壓,阻撓中日締約;日本人退縮,談判一波三折
反霸條款寫進和平友好條約;中日兩國謀求世代友好合作
第十四章 是處有友朋——中國與第三世界
“文革”亂及邦交,糾紛迭起;總理奮力糾“左”,修復關係
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理論;中國堅定支持第三世界鬥爭
擴展空間,迎來新的建交高潮;消除誤解,中國與東協國家修好
調整政策,放棄“以蘇畫線”或“以美畫線”;加強合作,支持“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中國領導人重訪非洲,奠定合作新基礎;鄧小平提出新思路,消除周邊諸爭端
第十五章 回歸之路——中英香港問題談判紀實
長期打算,有心擱置香港問題;打破封鎖,充分利用香港渠道
租期臨近,港英急切投石問路;高峰會談,中國決意收回香港
兩階段談判艱難曲折;歷史性協定終於達成
英國過渡期出新招,意在保留影響;中國以鬥爭求合作,爭取平穩過渡
第十六章 合作與折衝——20世紀80年代的中美關係及中國對外戰略
中國對越自衛反擊,美國明批評暗支持;蘇聯侵入阿富汗,中美加強戰略合作
里根上台,台灣問題風波再起;中美交鋒,最終簽訂《八一七公報》
謀和平環境,中國實行戰略調整;為結束爭吵,兩國高層頻繁互訪
注重經貿合作,雙邊關係全面拓展;世界局勢緩和,三角戰略漸行瓦解
第十七章 掃除障礙——中蘇關係恢復正常化內幕
面對挑戰,勃列日涅夫發出和解信號;抓住時機,鄧小平派專使赴蘇傳說帖
蘇聯拒絕討論“三大障礙”;中國頻頻發動“葬禮外交
鄧小平放言,願為中蘇會晤破例出國;戈氏上台,對華政策作出重大調整
實現高級會談,結束過去開闢未來;確立睦鄰友好,既不對抗也不結盟
第十八章 迎接挑戰——風雲變幻中的中國外交
風雲突變,西方紛紛制裁中國;頂住壓力,中國沉著應付變局
既制裁又接觸,白宮不願滑向徹底破裂;不示弱不對抗,中國從容謀求恢復交往
穩定周邊,進一步加強睦鄰友好;調整布局,積極開拓亞非拉外交
面對現實,西方七國解除制裁;中美和緩,海灣危機提供機遇
蘇聯解體,戰後體制最終崩塌;韜光養晦,中國實施務實外交
時勢轉換,各國紛說“新秩序”;有所作為,中國力倡和平共處
第十九章 從夥伴關係到和諧世界——冷戰後中國的對外政策
推行夥伴關係外交
融入經濟全球化
走和平發展道路,
倡導和諧世界
拓展多邊外交
第二十章 對手還是夥伴——冷戰後中美關係的跌宕起伏
“以柔克剛”應對“以壓促變”
不確定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
從衝突邊緣拉回正軌
來自經貿領域的驅動力
面向全球合作的新框架
第二十章 戰略協作——冷戰後的中俄關係
從“建設性夥伴”到“戰略協作夥伴
中俄邊界問題的最終解決
從“上海五國”到“上海合作組織”
進入新世紀的中俄關係
第二十二章 遙遠的合作——冷戰後的中歐關係
從“全面制裁”到全面對話
走向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經貿合作:中歐關係重要基石
第二十三章 以鄰為伴——冷戰後的周邊外交
中國周邊關係的演變
南亞格局:中國同印巴的關係
從猜疑到合作:中國同東協關係的發展
結構性變遷中的中日關係
中國同朝韓的關係與半島局勢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