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現象
實驗證明,公雞打鳴是由內在的生物鐘控制的,外在的光線和聲音刺激也會誘發公雞打鳴,但外在刺激對公雞打鳴的影響也受公雞內在生物鐘的控制。
當他們改變了光照和黑暗的周期時,公雞表現出了如同人們跨大時區飛行後的時差現象。這是由於雞的生物鐘,就如同人的生物鐘一樣,受到夜晚(黑暗中)時分泌的褪黑素影響。同時,公雞打鳴和雞的雄激素也有關,閹雞和母雞不會打鳴正是由於它們沒有雄激素,如果給母雞注射雄激素,母雞也會開始打鳴。
打鳴含意
除了梟(貓頭鷹)、鵠(一類類似於梟的猛禽,它們的區別是梟的頭部有兩朵像貓耳的羽毛,而鵠沒有)等少數鳥類外,其它的鳥在夜間都是看不到東西的。公雞也是一樣,在夜裡,它們隨時都有可能受到攻擊,所以感到非常不安。到了清晨,公雞的眼睛又能夠看得到東西了,於是興奮得不得了。為了表達這種興奮的心情,就興奮地打起鳴來。
這也是公雞對於光刺激的一種本能反應。經過很長的時間,早上打鳴已成為公雞的一種習性保存下來。現在,即使將公雞放到黑暗的地方,讓它看不到光線,到了清晨,它還是一樣要打鳴的。
此外,公雞也是一種很好鬥的動物,它通過打鳴來告誡其它的公雞,不要到它的領地來,否則就不客氣了。
公雞還通過打鳴來引起母雞的注意,來提醒母雞,這有一個美男子,可千萬不要到別的地方去。總之,公雞打的鳴有很多不同的含意,因此啼叫的方式也有很大區別。
試驗觀察
剛開始研究者讓公雞單獨居住,不過獨居的公雞停止了打鳴,試了好幾個品種都是如此。研究者發現公雞的打鳴是一種宣布自己領地的方式,於是研究者改為把40隻30周齡純種PNP公雞每4個住在一間隔音隔光的房間裡,但每隻公雞有自己獨立的籠子,為了防止它們互相啄傷。公雞們居住環境恆溫20度,保證公雞隨時可取食和飲水。
據日本研究人員經過對12尾公雞的分組試驗得知,公雞體記憶體在一個23.8小時的生物鐘周期。也就是說,每隔23.8個小時,公雞自然就會打一次鳴。
具體研究方法是,首先將12尾公雞分三組置於不同房間內,每隔12個小時開關一次日光燈。兩周后統計得知,每一組公雞都在燈光亮起約2小時前打鳴。
其次,研究人員將三組公雞在昏暗的房間裡飼養了2周。結果發現,公雞在光度不變的狀態下也會按一定的周期打鳴。經統計得出這個周期為23.8小時。通過這個試驗得知,公雞打早鳴是與其體內周期相關的,與朝陽沒有關係。
研究發現
日本名古屋大學的兩位研究者新村毅(ShimmuraTsuyoshi)和吉村崇(YoshimuraTakashi)通過實驗證明,公雞打鳴是由內在的生物鐘控制的,但外在的光線和聲音刺激也會誘發公雞打鳴,但外在刺激對公雞打鳴的影響也受公雞內在生物鐘的控制。研究論文於2013年3月18號發表在《現代生物學》雜誌上。
研究者還發現,光照開始後,公雞的打鳴次數和光刺激的強度正相關,和聲音的刺激強度也正相關。提供給公雞的聲音刺激是他們熟悉的公雞的打鳴聲。光刺激和聲音刺激的疊加效應也很清晰。
有意思的是,在一天的不同時候給與公雞光照和聲音刺激,公雞明顯會在早上受到刺激時做出更多的打鳴行為。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公雞打鳴存在一個生物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