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購併動因與效應分析

經營協同效應主要指的是,兼併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在效率方面帶來的變化及效率的提高所產生的效益。 企業兼併對企業效率的最明顯作用,表現為規模經濟效益的取得。 在西方,由於預期效應的作用,企業兼併往往伴隨著強烈的股價波動,因此造成了極好的投機機會。

企業兼併的動機與效應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有些兼併的起因來源於一些兼併將會出現的後果。綜合考察,企業兼併的原始動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購併動因

1.追求利潤的動機。稍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會清楚,在市場經濟中,一個企業的經濟活動,必然是一個追逐利潤的過程。這是其生產的目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尤其如此。追求利潤最大化是西方企業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根本宗旨,企業兼併作為一種商品經濟活動也不例外,它最初產生的動力就源於資本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機。由於通過企業兼併可以提高經濟規模,增加產品產量,獲得更多的利潤,因此企業家總是想方設法地利用企業兼併的途徑獲得更大的利益。投資銀行家受高額佣金的誘使,也在極力促使企業兼併的成功。因此,利潤最大化的生產動機刺激了企業兼併的不斷產生和發展。

2.競爭壓力的動機。企業兼併的另一動力來源於競爭的巨大壓力。有市場就會存在競爭,這幾乎是市場經濟中一條鐵的法則。儘管競爭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從最根本上講,競爭還是單位成本的競爭。哪一廠商產品的單位成本低,就會獲得比其他企業更多的利潤,從而在市場上站住腳,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打敗對手。當然,競爭的前提是其產品適銷對路。

以上兩點僅僅是西方企業兼併的原始動力。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兼併的原始動力又是以各種不同的具體形態表現出來的。也就是說,企業並不僅僅由於某一種原因進行兼併,實際的兼併過程是一個多因素的綜合平衡過程。西方學者認為,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因素影響西方企業兼併活動:(1)經營協同效應;(2)財務協同效應;(3)企業發展動機;(4)市場份額效應;(5)企業發展的戰略動機

二、效應分析

1.經營協同效應。所謂協同效應即2乾2>4的效應。兼併後,企業的總體效益要大於兩個獨立企業效益的算術和。經營協同效應主要指的是,兼併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在效率方面帶來的變化及效率的提高所產生的效益。

企業兼併對企業效率的最明顯作用,表現為規模經濟效益的取得。企業規模經濟由工廠規模經濟和企業規模經濟兩個層次組成。

兼併對工廠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是:(1)企業可以通過兼併對工廠的資產進行補充和調整,達到最佳經濟規模的要求,使工廠保持儘可能低的生產成本。(2)兼併還能夠使企業在保持整體產品結構情況下,在各個工廠中實現產品的單一化生產,避免由於產品品種的轉換帶來的生產時間的浪費,集中在一個工廠中大量進行單一品種生產,從而達到專業化生產的要求。(3)在某些場合中,企業兼併又能夠解決由於專業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現代化大生產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很多生產領域中要求實行連續化生產,在這些部門,各生產流程之間的密切配合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企業通過兼併,特別是縱向兼併,可以有效地解決由於專業化引起的各生產流程的分離,將它們納入同一工廠中,可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環節間隔,降低操作成本、運輸成本,充分利用生產能力。

規模經濟的另一個層次是企業規模經濟,通過兼併將許多工廠置於同一企業領導之下,可以帶來一定程度的規模經濟。這主要表現在:(1)節省管理費用。由於中、高層管理費用將在更多數量的產品中分攤,單位產品的管理費用可以大大減少。(2)多數企業可以對不同顧客或市場面進行專門化生產的服務,更好地滿足他們各自的不同需要。而這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可以利用同一銷售渠道來推銷,利用相同技術擴散來生產,達到節約行銷費用的效果。(3)可以集中足夠的經費用於研究、發展、設計和生產工藝改進等方面,迅速推出新產品,採用新技術。(4)企業規模的相對擴大,使得企業的直接籌資和借貸部比較容易,它有充足的財務能力採用各種新發明、新設備、新技術,適應環境和巨觀經濟的變化。

2.財務協同效應。財務協同效應主要是指兼併給企業在財務方面帶來的種種效益,這種效益的取得不是由於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而是由於稅法、會計處理慣例以及證券交易等內在規定的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純金錢上的效益。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通過兼併實現合理避稅的目的。稅法對個人和企業的財務決策有著重大的影響。不同類型的資產所徵收的稅率是不同的,股息收入和利息收入、營業收益和資本收益的稅率有很大區別。由於這種區別,企業能夠採取某些財務處理方法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在西方現有稅法下,稅收對兼併的刺激作用主要有兩種。一種同兼併的形式無關,另一種則同兼併的形式緊密相關。

2)企業可以利用稅法中虧損延遞條款來達到合理避稅目的。所謂虧損延遞指的是,如果某公司在一年中出現了虧損,該企業不但可以免付當年的所得稅,它的虧損還可以向後延遞,以抵消以後幾年的盈餘,企業根據抵消後的盈餘交納所得稅。因此,如果企業在一年中嚴重虧損,或該企業連續幾年不曾盈利,企業擁有相當數量的累積虧損時,這家企業往往會被考慮作為兼併對象,或者該企業考慮兼併一盈利企業,以充分利用它在納稅方面的優勢。

當企業B兼併企業S時,如果企業B不是用現金購買企業S的股票,而是把企業S的股票按一定比率換為企業B的股票,由於在整個過程中,企業S的股東既未收到現金,也未實現資本收益,這一過程是免稅的。通過這種兼併方式,在不納稅情況下,企業實現了資產的流動和轉移,資產所有者實現了追加投資和資產多樣化的目的。在美國1963年至1968年的兼併浪潮中,大約有85%的大型兼併活動採用這種兼併方式。

3)買方企業不是將被兼併企業的股票直接轉換為新的股票,而是先將它們轉換為可轉換債券,過一段時間後再將它們轉化為普通股票。這樣做在稅法上有兩點好處:-①企業付給這些債券的利息是預先從收入中減去的,稅額由扣除利息後的盈餘乘以稅率決定,可以少交納所得稅。②企業可以保留這些債券的資本收益直到這些債券轉化為普通股票為止。由於資本收益的延期償付,企業可以少付資本收益稅。

(4)預期效應對兼併的巨大刺激作用。財務協同效應的另一重要部分是預期效應。預期效應指的是由於兼併使股票市場對企業股票評價發生改變而對股票價格的影響。預期效應對企業兼併有重大影響,它是股票投機的一大基礎,而股票投機又刺激了兼併的發生。在西方市場經濟中,企業進行一切活動的根本目的是增加股東的收益,而股東收益的大小,很大程度決定於股票價格的高低。雖然企業股票價格受很多因素影響,但主要取決於對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判斷,這一流量只能依據企業過去的表現作出大致的估計。因此,證券市場往往把市盈率,即價格一收益比率(Price-earnings ratio ,PE)比率作為一個對企業未來的估計指標,該指標綜合反映了市場對企業各方面的主觀評價。企業在t時刻的股票價格等於它在t時刻每股收益與PE比率的乘積。

在外界環境相對平靜的情況下,-一個企業在短時間內PE比率不會有太大變動,只有當企業的盈利率或盈利增長率有很大提高的情況下,PE比率才會有所提高。因此,股票價格在短時間內一般不會有較大波動,當企業B兼併企業S時,由於兼併方企業規模往往較大,企業B的PE比率通常被用作兼併後企業的PE比率。當企業S的PE比率低於企業B的PE比率,但每股收益高於企業B的每股收益時,說明市場由於種種原因對企業S評價偏低。兼併後,企業B平均了企業S的每股收益,’使兼併後的每股收益有可能上升,從而引起PE比率的上升,造成企業B和企業S的股票價格劇烈上升。

一個企業,特別是那些處於兼併浪潮中的企業,可以通過不斷兼併那些有著較低PE比率,但有較高每股收益的企業,使企業的每股收益不斷上升,讓股份保持一個持續上升的趨勢,直到由於合適的兼併對象越來越少,或者為了兼併必須同另外的企業進行激烈競爭,造成兼併成本不斷上升而最終無利可圖為止。預期效應的刺激作用在美國1965年至1968年的兼併熱潮中表現得非常顯著,在絕大部分的兼併活動中,兼併方的PE比率一般都大大超過被兼併方。

在西方,由於預期效應的作用,企業兼併往往伴隨著強烈的股價波動,因此造成了極好的投機機會。所謂“內幕交易”(Insider Trading或Insider Dealins)就是掌握了兼併內幕信息的企業或個人,預先購入兼併方或被兼併方的股票,待兼併完成後,按上漲的價格將股票售出,從而獲得巨大利益。這種情況與稱為“風險營利”(Risk Hbitrage)交易的行為雖然是同出一轍,但由於後者是一種正常的商業行為,因而是常見的和允許的;而前者是一種利用事先的信息從事的經營活動,因而是違法的、不允許的。但在股票市場上,這種對投機利益的追求反過來又極大地刺激了企業兼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