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國有企業在以公司化為主導的制度改革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代理問題。這些代理問題表現為經理與股東以及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公司各方的利益衝突影響了公司的管理效率和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而對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理論研究為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實踐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本書共分理論和實證兩個層面。在理論層面,本研究主要探討了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結構和功能;在實證層面,作者以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為背景,實證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治理機制現狀及其功能。最後根據經驗研究的結果評價了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運作效率,並嘗試性地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
本書比較了發達經濟下的兩種代表性的公司治理範式。通過對這兩種存在根本差異的公司治理體系的比較制度分析,作者發掘了它們的機制結構和系統特徵。在深入考察和評價這兩種極端治理模式的制度背景和相對價值的基礎上,作者指出了我國國有企業治理改革所應借鑑和學習的方向。另外,在總結東歐轉型國家企業治理改革歷程中的成敗得失的基礎上,作者進一步探討了我國國有企業治理改革的路徑選擇問題。這一系列的探討對於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治理機制的改進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都具有建設性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