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38年

(圖)天福元寶天福元寶

公元938年是天福三年

歷史紀事

後晉禁私鑄銅器

後晉天福三年(938)三月,後晉因喪亂以來,各地銅冶監務久已廢馳,民間銅貴,有人為趨利銷銅錢鑄器具,屢禁不止,下令禁民私下鑄造銅器。

後晉限諸道薦官

自後唐以來,諸道職掌均許推恩,各藩鎮所薦動輒數百,後唐長興年間即曾規定諸道薦官數額。後晉天福三年(938)三月,後晉中書舍人李詳上疏,請今後諸道除統兵將校之外,節度使所治之州,只許奏薦朱記大將以上十人,其它州只許奏薦都押牙、都虞侯、孔目官,其餘均由本道量遷職名。從之。

石敬瑭對契丹稱兒皇帝

後晉天福三年(938)、契丹天顯十三年八月,後晉高祖石敬瑭以馮道為太后冊禮使,劉煦為契丹主冊禮使,備鹵簿、儀仗、車輅往契丹上尊號於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太后述律氏,十一月,至契丹。石敬瑭於契丹奉表稱臣,稱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每年入貢金帛三十萬之外,所進珍玩不絕於途,賄賂契丹上下群臣。同年十一月,後晉又派遣趙瑩獻幽、薊十六州及圖籍於契丹。

後晉不許幽州內附

契丹於天顯十一年(936)得幽州(今北京西南),以後唐降將趙思溫為留守,以幽州為南京。後晉天福三年(938),趙思溫通過在後晉任祁州刺史的兒子趙延照向後晉表示內附之意,後晉
高祖石敬瑭不許。

南唐離間後晉、契丹

(圖)公元938年公元938年

南唐升元二年、後晉天福三年(938)八月,契丹派使者至南唐。南唐左丞相宋齊丘勸南唐前主李升,利用此機會離間後晉與契丹的關係,以保證淮南的安全。遂厚賄契丹使者,送至淮北後晉屬地,暗中派人刺殺使者。契丹果然見疑於後晉。

後晉建東京於汴

後晉天福三年(938)十月,後晉因大梁(今河南開封)為南北水陸交通樞紐,便於漕運,遂建東京於汴州,以汴州為開封府,以原東都洛陽為西京,西都長安為晉昌軍。復後梁之制。

後晉罷宰相兼樞密

自後唐宰臣郭崇韜兼樞密使,自天成元年(926)郭崇韜死後,很少再有宰相兼樞密使。後晉以宰相桑維翰、李崧兼樞密使,宣徽使劉處讓及宦官深感不快。劉處讓有意引起大將楊光遠對桑、李的不滿。楊光遠上表論桑、李的過失,後晉高祖石敬瑭雖知其原由,但不得已,加桑維翰為兵部尚書、李崧工部尚書,罷二人兼樞密使,以劉處讓為樞密使。

吳權代掌安南

南漢大有十一年(938)、後晉天福三年,原安南節度使楊廷藝部將吳權自愛州(今越南清化)舉兵,攻前年殺楊廷藝據交州(今越南河內)而立的皎公羨。皎公羨向南漢求援。南漢高祖劉龔想乘機取交州,不聽崇文使蕭益進諫,以大將梁克貞領兵赴交州援助皎公羨,又以萬王劉弘操為靜海節度使,徙封交王,領戰艦由白藤江赴交州,自己領兵屯于海門以為聲援。劉弘操尚未至交州,吳權已殺皎公羨,據交州。引兵迎戰南漢軍,預先于海口豎裝有鐵尖的大木樁,然後派輕舟乘漲水誘南漢水軍深入。南漢戰艦中計追擊,待落潮,戰艦均被木樁所阻不能退,南漢軍大敗,士卒大半溺死,劉弘操戰死。劉龔收殘兵而返。

後晉許公私鑄錢

後晉天福三年(938)十一月,晉許公私有銅者鑄鑄,文為“天福元寶”,由鹽鐵鑄范,頒下諸道,規定每錢重二銖四參,十錢重一兩,不準雜以鉛鐵;另許百姓開煉諸道原已廢棄的銅冶,永遠為主,朝廷不征課,但所煉生熟銅,只許賣給官家或鑄錢,不得私鑄銅器謀利。後來因私人鑄錢不少都雜以鉛錫,品質惡劣不是規定的重量,後晉又於四年七月下令禁私人鑄錢,統由官府鑄造。

吳遜帝楊溥卒

吳帝楊溥於天祚三年(937)禪位於南唐前主李升,被南唐尊為"讓皇帝"。南唐升元二年(938)、後唐天福三年五月,李升改潤州(今江蘇鎮江)牙城為丹楊宮,將楊溥遷居其中,以嚴兵把守。至十一月,楊溥卒于丹楊宮。謚睿皇帝。

契丹改元會同

契丹天顯十三年(938)十一月、後晉天福三年,契丹大赦,改元會同元年

後蜀鑄廣政通寶

後蜀廣政元年(938)、後晉天福三年,後蜀鑄銅錢,"廣政通寶"。至王季末後周時,又鑄有鐵錢,文同銅錢。

文化紀事

毋昭裔蜀中刻經

後蜀宰相毋昭裔性喜藏書,酷好古文。蜀中自唐末以來,學校廢絕,毋昭裔出自己百萬資財建學宮。因其貧賤之時曾因借《文選》而受難,發奮如有可能當雕版印之,以贈學者。後蜀明德二年(935)毋昭裔為宰相,即令門人句中正、孫逢吉書寫《文選》、《初學記》、《白氏六帖》,刻版印行。至廣政元年(938),毋昭裔又於蜀中刻經,由平泉令張德釗書寫,然後刻石,置於成都學宮,其中《孝經》、《論語》、《爾雅》、《周易》、《毛詩》、《尚書》、《儀禮》、《禮記》、《周禮》、《春秋左氏傳》(至十七卷)等為後蜀時期所刻。入宋後又刻有《左氏傳》十八--三十卷,《穀梁》、《公羊》、《孟子》以及《石經考弄》等,共一百二十七萬多字,稱"廣政石經",或"孟蜀石經",有拓本傳於今世。毋昭裔致力於推廣文化歷史稱蜀中,因此文學復盛。

雜譚逸事

石敬瑭獻燕雲十六州

天顯十一年(936)十月,遼太宗耶律德光在晉安行帳召見石敬瑭說:“我三千里舉兵而來,一戰而勝,這是天意吧?我看你氣宇不凡。應該領受南邊的土地,世世作我的藩臣。”十一月,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太宗冊封石敬塘為“大晉皇帝”。天顯十二年(937),石敬瑭派遣使臣去契丹,願以幽、薊、瀛、莫、涿、檀、順、媯、儒、新、武、雲、應、朔、寰、蔚等十六州“奉獻”給契丹。會同元年(938),後晉皇帝石敬瑭派遣使臣給契丹送去十六州的圖籍。從此,燕雲十六州歸入契丹的版圖,幽州改稱南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