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76年

公元576年

公元576年為農曆丙申年,屬猴年,北齊後主高緯隆化元年,陳太建八年,年號隆化。

大記事

(圖)公元576年公元576年
1.公元576年,周武帝大破齊軍,齊厲主逃回晉陽,改元隆化。
2.公元576年,至聖母親艾米乃去世,穆聖由祖父阿布杜孟托利布撫養。
3.公元576年,歐洲基督教會在今日的法國召集了一詞神職學者大會,研討女人是否有靈魂?
4.公元576年,拜占庭帝國的使者兩次出使西突厥。
5.公元576年(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東羅馬皇帝提比留斯(Tiberus)繼位,再次派出使團(瓦倫丁,Valentin)至西突厥,重申東羅馬與突厥所訂盟約,要求繼續支持這場戰爭。
6.公元576年,高緯禪位給兒子高恆。
7.公元前576年,宋國國君共公去世,右師華元執掌國政。

逝世名人

(圖)王褒作品王褒作品

詩人王褒
王褒(南北朝,約513—576年)南北朝詩人、書法家。梁元帝時任吏部尚書、左僕射。江鈴淪陷後入西魏。被扣留不復南返。北周武帝時為宜州刺史。在梁時曾寫過《燕歌行》等詩歌,描寫征戰艱辛,塞北苦寒,曾被廣泛傳誦和摹仿。到北方之後,他的詩風雖和齊梁詩人仍有相近之處,但由於受到北方生活風俗的影響,詩歌內容比過去充實了許多,風格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寫了不少關於邊塞和征戰等方面的樂府詩。

文化紀事

詩人王褒卒
北周建德五年(五七六),詩人王褒卒於官。王褒(約五一三至約五七六),字子淵,祖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出身於門閥世族,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養。七歲能文,二十歲舉秀才,仕於南朝。梁武帝愛賞其才,以侄女妻之,襲爵南昌縣侯。歷任秘書丞、宣城王文學、轉南平內史。梁元帝時備受寵遇,官至吏部尚書、右僕射。西魏陷江陵,隨元帝出降,後同王克等數十人入長安,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以門第文才為北朝所重。周明帝每出遊,必命其談論賦詩。武帝時參議朝政,凡大詔冊,皆出其手。授太子少保,遷少司空,出為宜州刺史,卒於任上。王褒美儀容,善談笑,博覽史傳,善作草書,富於文才。今存詩四十多首,前期輾轉宮廷,所作多為應詔、奉和詩,傷於浮華工巧;後期寄身北朝,描寫塞外景物,寓託故國之思,詩風漸趨質樸蒼勁。《關山月》、《渡河北》等向稱名作。特別是《渡河北》發端二句:“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尤為後世選家所稱賞。原有文集二十一卷,已佚。明人輯有《王司空集》。

雜譚逸事

周伐吐谷渾
周建德五年(五七六)二月,武帝命太子宇文贊巡撫西土,因勢討伐吐谷渾。上開府儀同大將軍王軌、宮正宇文孝伯從行。軍中節度,盡委二人,宇文贇仰成而巳。八月,北周軍進止吐谷渾國都伏俟城(今青海四新南)而還。

北齊括雜戶
北齊武平七年(五七六)二月,朝廷下令大括雜戶,雜戶大都為北魏時所虜西涼隸戶,後東魏北齊時仍世代供廝役。此次括戶令雜戶女子未嫁者全部齊集,有隱匿者處以死刑。

江總為陳太子詹事
陳太建八年(五七六)六月,陳宣帝任江總為太子詹事。江總為南朝風流才士江斆曾孫,文才聞於江左。太子陳叔寶雅好文學,多次請求任左戶部尚書的江總為詹事,吏部尚書孔奐以江總浮華綺麗而不許。叔寶在宣帝面前力爭,終得江總為太子詹事。不久,江總與皇太子作長夜之飲,宣帝聞知後免江總官。

北齊宰相趙彥深卒
北齊武平七年(五七六)六月,宰相宜陽王趙彥深卒。趙彥深,自稱南陽宛人(今屬河南),幼孤貧,性聰敏,善書計。從齊神武高歡為書令史,自後歷事累朝,掌參機密。彥深性溫柔謹慎,喜怒不形於色。河清元年(五六二)進爵安樂公,累遷尚書令,封宜陽王,後拜司空、轉司徒。齊朝宰相,善始善終者唯彥深一人,死年七十歲。彥深既死,北齊朝貴典機密者唯侍中斛律孝卿一人,余皆後主高緯嬖倖,皆貪穢驕橫,不知國之將亡。

周武帝教誡皇太子
周建德五年(五七六)八月,皇太子宇文贇還都。王軌奏稱太子宮尹鄭譯、王端與太子在軍中戲狎,多有失德。周武帝大怒,杖太子及鄭譯等,除鄭譯官,宮臣親幸皆遭遣責。事後太子不思悔改,復召鄭譯,戲狎如初。武帝對太子要求甚嚴,有過輒加捶撻,並令東宮官屬錄太子言語動作,每月奏聞。太子畏父皇威嚴,矯情修飾,以致過惡不上聞。開府儀同大將軍王軌又在內宴時對武帝陳言:“可愛好老公,但恨後嗣弱”,並稱皇太子非社稷主。武帝詢問諸大臣,深以王軌之言為然。但太子以下次子漢王贊又不才,餘子皆幼。雖知太子惡劣,也不得廢。

北齊後主營邯鄲宮
北齊武平七年(五七六)八月,後主高緯又幸晉陽(今山西太原),下令於邯鄲建設宮殿。九月,北周武帝又以北齊後主昏亂,朝政腐敗,集群臣議東伐北齊,企圖混同一軌。而齊後主卻仍然一味遊獵。十月,後主獵於祁連池。

周再舉攻齊
周建德五年(五七六)十月四日,武帝發兵十四萬五千,再舉伐北齊。武帝自為統帥,以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隋公楊堅為右三軍;譙王宇文儉、大將軍竇泰、廣化公丘崇為左三軍;齊王宇文憲、陳王宇文純為前軍,直指晉州(今山西臨汾)。齊守將崔景嵩向後主告急,適值後主與馮淑妃在天池(今山西西寧武西南管涔山上)行獵,右丞相高阿那肱稱邊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馮淑妃請更獵一圍,後主竟不顧告急驛馬三至,依舊行獵。崔景嵩見無後援,遂降北周。對於此事,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諷譏云:“巧笑和堪敵萬機,傾城最在著戎衣。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回。”北周俘齊行台仆射海昌王尉相貴。諸路大軍,各有進展。北齊守將紛紛投降。

周,齊晉州爭奪戰
北周建德五年(五七六)十一月,齊後主高緯率援軍至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聲勢甚盛,周武帝西還以避其鋒芒,主力撤出晉州(今山西臨汾),留兵一萬,令梁士彥堅守。齊師追擊,周武帝遣齊王宇文憲等拒戰,斬齊驍將賀蘭豹子等,齊師乃退。周武帝又於玉壁(今山西萬榮)集結各路兵馬八萬多人回援晉州。時齊師晝夜攻晉州,梁士彥激勵將士,一以當百,擊退齊師。而齊後主在爭城激戰時竟與馮淑妃觀戰以為樂,致殆誤戰機。十二月,周武帝逼城置陣,東西二十餘里。齊後主擁馮淑妃觀戰,未及接戰,淑妃恐懼大喊軍敗,後主引淑妃北走高梁橋(今山西臨汾北)逃命。於是齊軍大潰,死者萬餘,軍資器械,委棄山積。周軍乘勝進入晉城與梁士彥會合。

齊後主狼狽逃竄
北齊武平七年(五七六)十二月,晉州潰敗,齊後主高緯逃至洪桐(今屬山西),馮淑妃仍臨鏡施粉添妝自玩,聞聲即唱賊至,於是復走。遁途中後主竟遣宦官往晉陽(今山西太原)取皇后服,將立淑妃為左皇后。及至晉陽,憂懼不知所為。欲北奔突厥,留安德王高延宗、廣寧王高孝珩守晉陽,並密遣左右先送皇太后、太子於北朔州(今山西朔縣)。高延宗等苦諫不從。六日,周師至晉陽,後主大赦天下,改元隆化,命高延宗為相國,總山西兵。是夜後主出城欲奔突厥,從官多散,領軍梅勝郎叩馬苦諫,乃回向鄴(今河北磁縣南),從者僅高阿那肱等十餘騎。

北齊安德王高延宗稱帝
北齊武平七年(五七六)十二月,後主高緯自晉陽(今山西太原)逃回鄴城(今河北磁縣南),留安德王高延宗守晉陽。并州將帥請高延宗稱帝,稱“王不為天子,眾人實不能為王出死力”,延宗不得已,十四日,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德昌。以錄尚書事唐邕為宰相,並發府庫及後宮美女以賜將士,將士聽命,從者相屬。延宗殺宦官群小十餘家。後主高緯聞知,宣言寧使周得并州,不欲安德據有。高延宗整頓城內軍馬,抵禦北周軍隊。

周武帝破晉陽
北周建德五年(五七六)十二月九日,武帝宇文邕率大軍進抵晉陽(今山西太原),遂四面圍城,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北齊新帝高延宗四面調軍,並親自督戰,奮力守城,城內兒童女子也乘屋投石禦敵。傍晚,宇文邕攻入東門,遭齊主所率軍隊夾擊,周師大亂,死者二千餘人,武帝幾難身免。齊軍得勝後入坊飲酒,士卒醉臥,高延宗不復能整。十七日早晨,周武帝復攻東門,破城而入,高延宗不支,逃至城北,為周軍擒獲。宇文邕視延宗為北齊天子,復其衣帽以禮相待。宰相唐邕籌皆降於周。十八日,周武帝宣布大赦,削除齊制,收禮文武之士。

齊後主歸鄴都
北齊武平七年(五七六)十二月十六日,後主高緯逃歸鄴都(今河北磁縣南),為抵禦北周,下令立重賞招募戰士,卻並不出物。廣寧王高孝珩獻御敵之策,並請出宮女珍寶賞將士,後主聽後極不痛快。斛律孝卿請後主親勞將士,整軍再戰,並為其撰辭,囑其宜慷慨流涕,以感激人心。後主臨眾,不復記所受辭,遂大笑不止,左右也大笑。將士怒道:皇上自己尚如此,我輩何急亡國。皆無戰心。後主於是大封公卿將相。二十日,皇太后也回到鄴都。

齊後主禪位皇太子
北齊武平七年(五七六)十二月,北周武帝出所獲齊宮女珍寶班賜將士。二十九日引兵攻鄴城(今河北磁縣南)。北齊後主高緯問諸貴臣以御周之策,人人異議,後主不知所從。於是人情凶懼,士無鬥志,官員出降者晝夜相繼。後主不能制止,乃引尚書令高元海等議,決定禪位皇太子。齊後主高緯字仁綱,武成皇帝高湛長子,天保七年(五五六)五月五日生於并州,大寧二年(五六二)立為皇太子,河清四年(五六五)受父禪而為帝。

高麗僧至北齊
北齊武平七年(五七六),高麗國大丞相王高德崇信佛法,北齊沙門統師釋法上通曉佛法,於是高麗國遣僧至鄴都(今河北磁縣南)向釋法上請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