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奐

孔奐

孔奐(514-583):吳興太守孔琇之的曾孫、太子舍人孔臶(jian)之孫、無錫縣令孔稚孫之子,孔子的第31世孫。字休文,會稽山陰人。生於梁武帝天監十三年,卒於陳後主至德元年,享年70歲(《南史》作年七十餘。此從《陳書》)。孔奐品學兼優,為人剛正,曾任晉陵太守,廣受好評。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孔奐,字休文,是會稽郡山陰縣人。孔奐幾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被叔父孔虔孫收養。很好學,善於寫文章,經史及諸子百家的著作,沒有不通讀過的。州里薦舉孔奐為秀才,參加射策考試,成績優異。後進入朝廷為尚書倉部郎中,轉任儀曹侍郎。當時左民尚書沈炯被匿名信所誹謗,將要被判重刑,事情牽連到朝廷中樞機關,人人都心懷憂懼,孔奐在朝廷上發表議論辯審這件事,最後終於弄清楚了。丹陽尹何敬容因為孔奐剛直不阿,請求補孔奐為功曹史。京城被侯景攻陷後,侯子鑒命令把孔奐的腳鐐手銬去掉,命他主管文書工作。有人勸說孔奐道:“現在是亂世,人人都想苟且偷生,免予災禍,這些異族之徒全不懂得道理,您又怎能以節義來抗拒他們?”孔奐說:“我的生命存在,即使不能為大義而死,但又怎么可以獻媚討好兇惡不善之人,以求得保全自己?”不久因為母親去世,悲傷異常以致於毀損身體,超過了禮法的要求。高祖受禪即位後,孔奐轉任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授為晉陵郡太守。孔奐清白自守,妻子兒女都不赴任所,惟自己一人乘單船到達郡治所在地,所得的官俸,隨即分給贍養孤寡之人。當初,世祖在吳中,聽說孔奐能妥善地處理政務,等到繼承帝位後,徵召他為御史中丞,兼領揚州大中正。孔奐性格剛直,善於推理,多次彈劾官吏的過失罪責,朝廷官員對他很是敬怕。孔奐深曉治國的綱領要旨,每次陳述上奏,皇上沒有一次不稱好的,朝廷百司所積壓或難解決的事,都托請孔奐決斷。天嘉四年,重授他為御史中丞,不久又任五兵尚書,散騎常侍、大中正不變。這時候世祖患病,朝廷的很多事,都委託僕射到仲舉同孔奐一起決定。世祖曾對孔奐等人說:“現在三方鼎立對峙,人民未得安寧,天下的事很重,應該要有一位年長的君主。我想近則效仿晉成公,遠則弘揚商朝的方法,你等必須遵照我的意思去做。”孔奐流著眼淚抽泣著洗:“陛下只是飲食不大正常,很快就會痊癒恢復,皇太子正當盛年,聖明的品德一天天隆厚,安成王有皇弟的地位尊嚴,足能夠像周公旦那樣成為皇帝的輔政大臣,陛下若有廢太子而立他人之心,恕臣子們只知道忠誠而不明事理,不敢按照您的意思去做。”世祖說:“古代堅持正道堅守原則的遺風,又在你的身上看到了。”天康元年,遂起用孔奐為大子詹事。世祖駕崩後,高帝即位。孔奐在職任上清廉儉樸,對不當之處進行了很多改正,高宗對此很讚賞。孔奐性格很耿直,對私相囑託之事一概回絕,即使尊貴如大子,重臣如公侯,對他感情相加,也不為此屈服。後主時常在東宮,想要讓江總作為太子的詹事。高宗準備答應允許,孔奐於是上書說::江總是有才華的人,現在皇太子才華也不差,怎么能跟從江總學習!按照我的不太高明的見解,希望挑選敦厚忠實的人,用來輔導(太子)》皇帝問:”就算像你說的這樣,誰又可以擔任呢?“孔奐說:”都宮尚書王廓世代都有好美德,知識豐富性格敦厚聰敏,可以擔任。後主當時也在(皇上)旁邊,於是說:廓王是傲慢的人,不可以位居太子的詹事。”孔奐又上書說:“宋朝的范曄也是傲慢的人,同樣也是太子的詹事,以前的朝代沒有懷疑。“後主仍然固執爭論這件事,皇帝死後用江總為詹事,孔奐仍然違背旨意。這大概就是這樣。

到了德元年死了,當時正七十歲。

史書記載

《陳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五》:

數歲而孤,為叔父所養。好學善屬文,經史百家,莫不通涉。沛國劉顯深相嘆服,盡以藏書相付。州舉秀才,射策高第。起家揚州主簿,宣惠湘東王行參軍,並不就。又除鎮西湘東王外兵參軍,入為尚書倉部郎中。後又為丹陽尹。陳永定中,除晉陵太守。郡中號曰:“神君”。宣帝時,為吏部尚書,應接引進,門無停賓,加以識鑒人物,詳練百氏,凡所甄拔,莫不悅服。性耿介,絕諸請託,達於政體。後主時,終弘范宮衛尉。奐著有文集十五卷,彈文四卷,(均陳書本傳)並傳於世。孔奐,字休文,會稽山陰人也。曾祖琇之,齊左民尚書、吳興太守。祖臶,太子舍人、尚書三公郎。父稚孫,梁寧遠枝江公主簿、無錫令。奐數歲而孤,為叔父虔孫所養。好學,善屬文,經史百家,莫不通涉。沛國劉顯時稱學府,每共奐討論,深相嘆服,乃執奐手曰:“昔伯喈墳素悉與仲宣,吾當希彼蔡君,足下無愧王氏。”所保書籍,尋以相付。

州舉秀才,射策高第。起家揚州主簿、宣惠湘東王行參軍,並不就。又除鎮西湘東王外兵參軍,入為尚書倉部郎中,遷儀曹侍郎。時左民郎沈炯為飛書所謗,將陷重辟,事連台閣,人懷憂懼,奐廷議理之,竟得明白。丹陽尹何敬容以奐剛正,請補功曹史。出為南昌侯相,值侯景亂,不之官。

京城陷,朝士並被拘縶,或薦奐於賊帥侯子鑒,子鑒命脫桎梏,厚遇之,令掌書記。時景軍士悉恣其凶威,子鑒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見者,莫不卑俯屈折,奐獨敖然自若,無所下。或諫奐曰:“當今亂世,人思苟免,獯羯無知,豈可抗之以義?”奐曰:“吾性命有在,雖未能死,豈可取媚凶醜,以求全乎?”時賊徒剝掠子女,拘逼士庶,奐每保持之,得全濟者甚眾。

尋遭母憂,哀毀過禮。時天下喪亂,皆不能終三年之喪,唯奐及吳國張種,在寇亂中守持法度,並以孝聞。

及景平,司徒王僧辯先下辟書,引奐為左西曹掾,又除丹陽尹丞。梁元帝於荊州即位,征奐及沈炯並令西上,僧辯累表請留之。帝手敕報僧辯曰:“孔、沈二士,今且借公。”其為朝廷所重如此。仍除太尉從事中郎。僧辯為揚州刺史,又補揚州治中從事史。時侯景新平,每事草創,憲章故事,無復存者,奐博物強識,甄明故實,問無不,儀注體式,箋表書翰,皆出於奐。

高祖作相,除司徒右長史,遷給事黃門侍郎。齊遣東方老、蕭軌等來寇,軍至後湖,都邑搔擾,又四方壅隔,糧運不繼,三軍取給,唯在京師,乃除奐為貞威將軍、建康令。時累歲兵荒,戶口流散,勍敵忽至,徵求無所,高祖克日決戰,乃令奐多營麥飯,以荷葉裹之,一宿之間,得數萬裹,軍人旦食訖,棄其餘,因而決戰,遂大破賊。

高祖受禪,遷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晉陵太守。晉陵自宋、齊以來,舊為大郡,雖經寇擾,猶為全實,前後二千石多行侵暴,奐清白自守,妻子並不之官,唯以單船監郡,所得秩俸,隨即分贍孤寡,郡中大悅,號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綺,見奐居處素儉,乃餉衣一襲,氈被一具。奐曰:“太守身居美祿,何為不能辦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獨享溫飽耳。勞卿厚意,幸勿為煩。”

初,世祖在吳中,聞奐善政,及踐祚,征為御史中丞,領揚州大中正。奐性剛直,善持理,多所糾劾,朝廷甚敬憚之。深達治體,每所敷奏,上未嘗不稱善,百司滯事,皆付奐決之。遷散騎常侍,領步兵校尉,中書舍人,掌詔誥,揚、東揚二州大中正。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尋為五兵尚書,常侍、中正如故。時世祖不豫,台閣眾事,並令僕射到仲舉共奐決之。及世祖疾篤,奐與高宗及仲舉並吏部尚書袁樞、中書舍人劉師等入侍醫藥。世祖嘗謂奐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乂,四海事重,宜須長君。朕欲近則晉成,遠隆殷法,卿等須遵此意。”奐乃流涕?#91;欷而對曰:“陛下御膳違和,痊復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聖德日躋,安成王介弟之尊,足為周旦,阿衡宰輔,若有廢立之心,臣等愚誠,不敢聞詔。”世祖曰:“古之遺直,復見於卿。”天康元年,乃用奐為太子詹事,二州中正如故。

世祖崩,廢帝即位,除散騎常侍、國子祭酒。光大二年,出為信武將軍、南中郎康樂侯長史、尋陽太守,行江州事。高宗即位,進號仁威將軍、雲麾始興王長史,餘並如故。奐在職清儉,多所規正,高宗嘉之,賜米五百斛,並累降敕書殷勤勞問。太建三年,征為度支尚書,領右軍將軍。五年,改領太子中庶子,與左僕射徐陵參掌尚書五條事。六年,遷吏部尚書。七年,加散騎常侍。八年,改加侍中。時有事北討,克復淮、泗,徐、豫酋長,降附相繼,封賞選敘,紛紜重疊,奐應接引進,門無停賓。加以鑑識人物,詳練百氏,凡所甄拔,衣冠縉紳,莫不悅伏。

性耿介,絕請託,雖儲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終不為屈。始興王叔陵之在湘州,累諷有司,固求台鉉。奐曰:“袞章之職,本以德舉,未必皇枝。”因抗言於高宗。高宗曰:“始興那忽望公,且朕兒為公,須在鄱陽王后。”奐曰:“臣之所見,亦如聖旨。”後主時在東宮,欲以江總為太子詹事,令管記陸瑜言之於奐。奐謂瑜曰:“江有潘、陸之華,而無園、綺之實,輔弼儲宮,竊有所難。”瑜具以白後主,後主深以為恨,乃自言於高宗。高宗將許之,奐乃奏曰:“江總文華之人,今皇太子文華不少,豈藉於總!如臣愚見,願選敦重之才,以居輔導。”帝曰:“即如卿言,誰當居此?”奐曰:“都官尚書王廓,世有懿德,識性敦敏,可以居之。”後主時亦在側,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可居太子詹事。”奐又奏曰:“宋朝范曄即范泰之子,亦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後主固爭之,帝卒以總為詹事,由是忤旨。其梗正如此。

初,後欲官其私寵,以屬奐,奐不從。及右僕射陸繕遷職,高宗欲用奐,已草詔訖,為後所抑,遂不行。九年,遷侍中、中書令、領左驍騎將軍、揚、東揚、豊三州大中正。十一年,轉太常卿,侍中、中正並如故。十四年,遷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領前軍將軍,未拜,改領弘范宮衛尉。至德元年卒,時年七十。贈散騎常侍,本官如故。有集十五卷,彈文四卷。

子紹薪、紹忠。紹忠字孝揚,亦有才學,官至太子洗馬、儀同鄱陽王東曹掾。

人物軼事

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會稽郡山陰縣人 孔奐出任晉陵太守.晉陵自南宋,南齊以後,一直是個較大的郡,雖幾經盜寇騷擾,仍然是個殷實富足之地.在這裡任職,對於那些貪婪的官員說,當然是一個肥缺.所以前後不少人在這裡為官,都有貪沾公家財物的行為.唯獨 孔奐清白自守,妻子兒女都沒有隨他到晉陵去,只他一人單獨赴任.不僅如此,他到任後,所得俸祿,常常用來贍養那些生活無靠的孤寡老人.晉陵郡的老百姓都很慶幸本郡來了這么一位太守,尊敬地稱他為"神君".曲阿一家富戶的主人殷綺,看到 孔奐人為一郡之守,住的用的穿的都那么樸素節儉,以為他手頭拮据,給他送來一套比較象樣的衣服和一床氈被. 孔奐答謝說:"太守的俸祿是很多的,怎么會買不起這東西呢 只是我看到郡中老百姓的生活還不富裕,所以才不敢使自己生活豪華.多謝您的美意了,但東西我卻不能收下,願以後也別再這樣打擾麻煩您了."

由於 孔奐注重品德修養,又十分幹練,一個時期內在仕途上還算順利.到陳宣帝太建八年(公元576年), 孔奐已是南陳的侍中了,相當於宰相,握有選拔人才,黜百官的重權.有些人想走他的後門向上爬,他一概拒絕.即使是皇親國戚,甚至那些公侯王子們,他也不肯通融.始興王叔陵在湘州,曾幾次私下活動,欲求宰相之職.這天, 孔奐與陳宣帝議論起此事,頗對始興王叔陵的行為不滿,對陳宣帝說:"我認為象宰相這樣的要職,考慮人選時應以品德是否高尚為根本,不一定非得是皇帝的後代或親戚."陳宣帝表示同意他的意見.當時陳後主為東宮太子,他想讓江聰為太子詹事,讓管記陸瑜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 孔奐, 孔奐直言相告說:"江聰這個人,雖有晉朝潘岳,陸機那樣的橫溢的文采,卻沒有漢初商山四皓中東園公和綺里季那樣的見識和才幹,讓江聰輔佐東宮,我認為很難達到輔佐的目的."陸瑜把這些話原原本本地說給了陳後主,陳後主為此對 孔奐懷恨在心,並親自把想讓江聰任太子詹事的事問陳宣帝說了,陳宣帝竟然同意了陳後主的意見. 孔奐聽說後立即進諫說:"江聰是個文人,如今皇太子並不缺乏文才,何必借重於江聰!依我之見,應當選擇品行敦厚又有政治主見的人輔佐太子."陳宣帝問他說:"依你所言,誰比較合適 " 孔奐說:"都官尚書王廓,世世代代德行操守都很有名聲,他本人又才識過人,是較合適的人選."當時陳後主也在旁邊,連忙阻止說:"王廓是王泰的兒子,不可居太子詹事之職." 孔奐又上奏說:"南宋范曄即范泰之子,也曾任太子詹事之職."陳後主聽了他這番話,仍然堅持已見,極力向陳宣帝陳述他的理由,陳宣帝最後還是聽從了陳後主的意見,結果江聰成了陳後主身旁的要人,陳後主即位後又成了寵臣.最後南陳江山喪落在陳後主手中,與這件事極有關係.如果陳後主或陳宣帝聽從 孔奐的意見,那么後陳的歷史恐怕是要另寫的.

司馬光評事

永定元年(557),陳霸先稱帝,建立陳朝,是為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霸先在位雖只二年,卻很能幹,史評“江左諸帝最為賢”。陳霸先喜愛侄兒陳蒨勝過自己的兒子們,常稱道說“此兒吾宗之英秀也”。永定三年(559),陳霸先駕崩,陳蒨繼位,是為陳文帝。

陳文帝起自艱難,知百姓疾苦。《通鑑》載有他勤於國事的一例。為避免晚上打瞌睡,陳文帝命每晚傳送更籤(古代夜間報更用的計時竹籤)的人,一定要把簽扔到石階上,令其鏘然有聲,“吾雖眠,亦令驚覺。”陳文帝在位七年,表現也不差。

天康元年(566),陳文帝病重,國事皆由到仲舉、孔奐兩人來決斷。此時中國版圖上也是小三國的形態。北方原有東魏西魏,之後高洋篡東魏建北齊,宇文覺篡西魏建北周。

陳文帝知道兒子陳伯宗懦弱,擔心“三方鼎峙”的局面,陳伯宗守不住江山,表示要將皇位傳給弟弟安成王陳頊。陳頊撲通跪在地上,一把濞涕一把淚,推辭不做。文帝又對尚書僕射到仲舉、五兵尚書孔奐說:如今局勢複雜,需要長者為君,我想把皇位傳給弟弟,你們依詔行事。然而孔奐聲淚俱下地表態:堅決擁護太子,不同意行廢立事,況且安成王足可當周公之任。

將死的陳文帝聞言,很是高興,稱讚孔奐有直道而行的遺風。於是任命孔奐為太子詹事。“太子詹事”在南北朝時期是東宮所有官員的首長。也就是說,陳文帝將保駕太子的重任交給了孔奐。

然而一年之後,陳頊野心勃發,廢了侄兒陳伯宗,自立為帝,是為陳宣帝。孔奐對此無動於衷,被宣帝從外任招回朝廷,歷任清要之職而終天年。

司馬光在“臣光曰”第84篇里,首先祭出“人臣之事君,宜將順其美,正救其惡”一句。意思說,人臣事君,要玉成其美事,匡救其過失。然後分三點,把孔奐批得非常狠。

其一,孔奐負托腹心重任,決策國家大計,如果認為陳文帝的話不出真心,就應當像竇嬰、袁盎那樣,據理力爭,防微杜漸,以絕陳頊非分覬覦之心。

其二,如果認為陳文帝真有那個意思,就應當請皇帝明下詔書,向中外宣布。這樣,既可宣揚陳文帝舍子立弟的美德,又可避免陳頊後來廢侄自立的惡行。

其三,如果真心擁護皇太子,就應當竭忠盡誠來輔佐他。可是陳奐在陳文帝活著時,一味揣測他的心思而去迎合。等到陳文帝死了,陳頊篡國卻不能挽狂瀾於即倒,嗣主失位又不能殉節去死。

司馬光認為,象孔奐這號人,“乃奸諛之尤者”,是奸詐奉承到極品的人物。陳文帝托他顧命之重,是看走眼了。

孔奐不死於太子,這是當時的風氣所致。從南北朝的實際來看,行的是紳士政治,皇帝的走馬燈,士族們才不管,這一點我們在《城頭變換大王旗》(臣光曰76)中說過。孔奐不算最典型,他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司馬光的評論往往基於事實,又高過事實,他是從為人臣的大勢來看,認為孔奐當死。但我以為,死不是盡忠的最高境界。盡忠的最高境界當是匡扶社稷,如周勃的安劉。孔奐於此兩者都做不到,又不能匡扶太子,又不去死,所以挨批。

其實孔奐其人也有清介可取。孔奐,字休文,會稽人,孔子三十二代孫。善屬文,通經史百家。有個叫劉顯的,很是推重他,“盡以藏書相付”。侯景之亂時,儘管他側身侯景心腹大將侯子鑒的手下,但別人對侯子鑒都高看一眼,獨孔奐傲然自若,說:“豈有取媚凶醜,以求全乎。”陳宣帝時,他任吏部尚書,誰來買官賣官,他都一律拒絕,連陳宣帝的太子、後來的陳後主的面子,他都不買。《宋書》稱“其梗正如此。”

但孔奐力保太子登基,表明了他的不知大勢。不管真心不真心,陳文帝的擔憂是對的,不有一個成熟的智慧來處理時事,皇位什麼時候被人搶了去還不知道。此一番顧慮宋初的趙匡胤也有。趙匡胤與趙匡義有“燭光斧影”之說,傳為疑案。但我以為,趙匡胤有陳文帝的心思是可以肯定的,趙匡胤本人不就是從孤兒寡母手中奪了皇位的么。基於此而言,可以肯定,疑案之說不能成立。

如果孔奐聽從陳文帝的意見,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事。孔奐誤導了皇帝。因此,司馬光認為,孔奐是善於逢迎之輩。而其平生最為痛恨此類人,比如在“臣光曰”第22篇,就批叔孫通教唆惠帝文過飾非,但語氣沒見這么狠。此篇是司馬光批此類人中語氣最狠的一篇。

廉篇孔奐單船

孔奐清白。赴任單船。俸分孤寡。不受衣氈。

原文

陳孔奐、除晉陵太守。清白自守。妻子並不之官。惟以單船臨郡。所得俸秩。隨即分贍孤寡。郡中號曰神君。殷綺見其儉素。饋以衣氈一具。奐曰。太守身居美祿。豈不能辦此。但百姓未周。不容獨享溫飽。不煩厚意。JL7中國素食文化傳播網 - 素食文化 素食廚房素食菜譜食譜 素食主義 素食館素食環保

孔休文。靖之來孫也。少孤。為叔父虔孫所養。永定中。除晉陵太守。晉陵自宋齊以來為大郡。雖經寇擾。猶為全實。前後二千石。多行侵暴。惟奐清白自守。單船赴郡。應得俸秩。且分贍孤寡。況衣氈乎。JL7中國素食文化傳播網 - 素食文化 素食廚房素食菜譜食譜 素食主義 素食館素食環保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陳朝有一個人。姓孔,單名叫一個奐字的。放到晉陵地方去做太守官。他的為人很清白自守。妻子們並不跟著上任去。只自己坐了一隻船、到晉陵地方去。他所應得的、薪俸。隨手立即分給那一般沒有父母、和沒有了丈夫窮苦的人。那一郡地方的百姓們。都稱呼他叫做神君。有一個姓殷名叫綺的人。看見孔奐很儉樸。就送給他一套衣氈。孔奐見了就說道。我做了太守官。得了很大的俸祿。難道不能夠備辦這些物件嗎。但是百姓們還沒有周全。當然不可以獨自享著溫飽。你這種厚意。是可以不必的。

古籍記載

《通鑑》卷169

臣光曰84:夫人臣之事君,宜將順其美,正救其惡。孔奐在陳,處腹心之重任,決社稷之大計,苟以世祖之言為不誠,則當如竇嬰面辯,袁盎廷爭,防微杜漸以絕覬覦之心。以為誠邪,則當請明下詔書,宣告中外,使世祖有宋宣之美,高宗無楚靈之惡。不然,謂太子嫡嗣,不可動搖,欲保輔而安全之,則當盡忠竭節,如晉之荀息,趙之肥義。柰何於君之存,則逆探其情而求合焉。及其既沒,則權臣移國而不能救,嗣主失位而不能死!斯乃奸諛之尤者,而世祖謂之遺直,以托六尺之孤,豈不悖哉。(《通鑑》卷169)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