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公元544年,蒙古先民失韋遣使與東魏建立聯繫。
公元544年,交趾李賁、並韶起義。建立萬春國,建都龍編,李賁為南越帝,並韶為相。
公元544年,西魏恭帝設縣,名射江縣,北周更名射洪,沿用至今。
北魏時期的科學家賈思勰在公元533—544年寫成的《齊民要術》一書,不僅是中國古代農業科學一部傑出的學術著作,也是一部蘊含豐富運籌思想的寶貴文獻。
出生
劉焯(zhuo)(公元544-610年),字士元,隋朝經學家、天文學家,信都縣(今冀州市)人。
歷史紀事
東魏以高澄為大將軍,領中書監,並將門下省機事移歸中書省,以重其權。高歡本人常居晉陽。東魏以喪亂之後,戶口失實,遣使括戶,得無籍之戶六十餘萬,僑居者均勒還本籍。高歡襲汾州山中稽胡,得萬餘戶,分配各州。西魏改權衡度量。交州李賁稱越帝,年號天德。古代農學名著《齊民要術》約成書於五三三至五四四年間。著者賈思勰,益都(今屬山東)人,曾任魏高陽(治今河北高陽東)太守。文化紀事
東魏魏收修《魏書》梁大同十年(五四四),東魏本年以散騎常侍兼中書侍郎魏收修史。自梁魏通好以來,魏國書中每云:“想彼境內寧靜,此率土安和。”武帝復書,去“彼”字而已。收定稿云:“想境內清晏,今萬里安和。”武帝亦仿效之。
雜譚逸事
李責稱帝
梁大同十年(五四四)正月,李賁自稱越帝,國號越(今越南交趾)。置百官,建元天德。
梁武帝改京口北固樓為“北顧”
大同十年(五四四)三月,武帝登京口城北固樓(東晉蔡謨建),曰:“此嶺不足須固守,然於京口實乃壯觀,可改曰北顧。”
高歡使子澄掌權柄
武定二年(五四四)三月,東魏以高澄為大將軍。領中書監,元弼為錄尚書事,左僕射司馬子如為尚書令,侍中高洋為左僕射。丞相高歡多在晉陽,孫騰、司馬子如、高岳(歡從父弟)、高隆之,皆歡之親黨,執掌朝政,鄴中謂之四貴。權傾中外,多貪婪驕縱。歡欲減奪其權,乃以澄為大將軍、領中書監,移門下省政事怒歸中書,文武賞罰皆由澄裁定。孫騰見證,不肯折腰,澄叱令左右由床上牽下,身周圍環刀,使立門外。太原公洋于澄前拜高隆之,呼叔父,澄怒,罵隆之。歡謂諸大臣道:“兒子漸長大,公等宜避之。”於是,公卿以下見澄無不悚懼。庫狄乾,澄之姑父,自定州來拜謁,立門外,三日乃得見。澄欲安置心腹於東魏孝靜帝側,拔擢中兵參軍崔季舒為中書侍郎。澄每上疏,有所諫請,或文辭冗繁,季舒常為修飾潤色。帝回報澄父子之文,常與季舒討論,言道:“崔中書我乳母也。”
西魏更度量衡損益三十六條
先是,西魏大統元年(五三五)三月,宇文泰命所司斟酌古今可以便時適治者為二十四條新制,奏行之。大統七年又增新制十二條,共為三十六條新舊法制。至大統十年(五四四)七月,敕尚書蘇綽更制度量衡後又增減原三十六條為五卷頒行。搜羅賢才為牧守令長,皆依新制始任命。數年後百姓稱善。
高澄整肅紀綱
武定二年(五四四),魏自正光以後,政刑鬆弛,在位者多貪污。丞相歡薦宋游道為御史中尉(監察首長),澄固請以崔暹為之,以游道為尚書左丞(職司銓選官員)。澄謂暹、游道二人曰:“卿一人處南台,一人處北省(御史台為南台,尚書省為北省),當使天下紀綱肅然。”暹選畢義雲等為御史,皆謂得人。澄欲樹暹威勢,諸公令、仆皆在座,故令暹後至,通名,高視闊步;澄分庭對揖,暹不讓而坐。澄留共進食,暹道:“適才受敕命在台檢校。”遂不待進食而離去,澄降階送之。他日,澄與諸公出,往東山(在鄴)游宴,於途中遇暹,澄前驅為暹赤棒所擊,澄回馬避之。尚書令司馬子如與太師鹹陽王坦趾高氣揚貪財無厭,暹前後彈劾子如、坦及并州刺史可朱渾道元等罪狀,無一遺漏。宋游道亦劾子如、坦及太保孫騰、司徒高隆之,司空侯景、尚書元羨等。澄將子如下獄,削坦太師爵以王還府第,文羨等皆免官,其餘處死及罷黜者甚多。丞相歡自晉陽作書與鄴下諸權貴道:“崔暹居憲台之職,鹹陽王、司馬令皆吾布衣之交,尊貴親昵無過此二人者,彼二人同時獲罪,吾不能救,諸卿其慎之。”
東魏核實戶籍
武定二年(五四四),東魏歷經喪亂之後,戶口嚴重失實,徭賦不均,冬十月,以太保孫騰、大司徒高隆之為括戶大使,分行諸州郡,得無籍之戶六十餘萬,僑居者皆限期還本屬地。
東魏破稽胡
武定二年(五四四)十一月,東魏丞相高歡襲擊山胡(即汾州山中稽胡),俘萬餘戶,分配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