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

公元263年

公元263年,魏將鄧艾,鍾會,攻蜀漢,十一月圍成都,劉禪出降,蜀亡, 蜀漢癸未六年、炎興元年,吳癸未六年,魏癸未四年。

大事跡

(圖)蜀漢蜀漢

1、公元221年―263年,劉備在四川(蜀)成都稱,續漢之大統,國號「漢」。劉備為漢中 山王劉勝之後,其國號“漢”意味著是東漢的延續,又因其占據益州,俗稱蜀地,其政權歷史上也稱“蜀漢”。 國土在今四川東部和雲南、貴州北部以及陝西漢中一帶,懷帝時為魏所滅。

蜀漢(221年--263年)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後主劉禪,共2帝。

東漢末年,劉備與河東關羽、涿縣張飛結為兄弟,募兵參加鎮壓黃巾。先後任安喜尉、高唐令、平原縣令、平原相、徐州牧、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等,後封左將軍、豫州牧。在官渡之戰時,為曹操所敗,逃至新野。公元208年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孔明)輔助,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又南收荊州四郡。後來接劉璋邀請入川抗拒張魯,後吞併益州。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與曹操、孫權鼎足之勢。後關羽率軍徵發荊州北部,因呂蒙偷襲荊州南郡而宣告失敗,而劉備同時也丟失荊州領土。漢獻帝延康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劉備於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四月,正式在武擔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年號“章武”。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率軍徵發孫權,為陸遜敗於彝陵,不久病逝,託孤於諸葛亮,輔佐長子劉禪即位。期間諸葛亮曾七出祁山,但是勝少負多;姜維九伐中原,卻次次失敗。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死後,內廷逐漸為宦官黃皓把持,使得前方戰事不為劉禪所知,最終導致鄧艾偷襲成都成功、劉禪自赴而降。後來姜維“詐降”,意圖藉助鍾會之力復國,但是計畫失敗被殺。共二主,四十三年。有今四川及雲南、貴州北部、陝西舊漢中府一帶。

(圖)《九章算術》《九章算術》

2、中國劉徽註解《九章算術》,創割圓術,計算圓周率,證明圓面積公式,推導四面體及四稜錐體積等,包含有極限思想。

劉徽在公元263年(三國時代曹魏的景元四年)注《九章算術》,對許多沒有證明的結論均作了補充證明。在這些證明中,顯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創造性的貢獻。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並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在代數方面,他正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幾何方面,提出了“割圓術”,即將圓周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介於3.1410與3.1427之間的結果。劉徽在割圓術中提出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可視為中國古代極限觀念的佳作。

《海島算經》一書中,劉徽精心選編了九個測量問題,這些題目的創造性、複雜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當時為西方所矚目。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我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文物

(圖)武候祠武候祠

1、武候祠位於漢中市勉縣城西4公里處,與武侯墓隔漢江遙遙相峙,自成一體,各具特色。公元263年,即諸葛亮死後第29年,劉禪下詔立祠。當時因“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故選祠址於定軍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武侯祠坐南向北,占地約2公頃,西與古陽平關、諸葛讀書台、蓮花池相接,東與馬超墓祠、劉備稱王設壇處等古蹟連成一片。這是全國唯一由皇帝下詔並撥給銀兩修建的祠廟,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稱。

2、天門山的來歷,據史書記載:三國時吳永安六年(公元263年,農曆癸未年),因大地震,致使山壁崩裂,南北洞開,玄郎如門,故景帝孫休以為吉祥,便下令將武陵郡改為天門郡,將此山改為天門山。關於壺頭山,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漢《馬援傳》註:此山在辰州沅陵縣東。武陵記曰:“山頭與東海方壺山相似,神仙多此游集,故名。”關於玉屏山,據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農曆癸年)修刊的《永定縣誌》記載:“雍正十年(公元1723年),永順府通判李瑾路過此地,又改天門山為玉屏山。”然而,由於李瑾職位不高,他的話算不得金口玉言,加上天門山洞行如門,喊的時間又長,故玉屏山改稱不久便又被天門山所代替。

逝世

(圖)嵇康嵇康

1、嵇康(公元223—263年),字叔夜,他是三國時期魏末的名士,有一副不同尋常的怪脾氣。

在生活上,他很怪誕,放任隨便,毫不注意儀容、講究身份。嵇康本是曹操的曾孫女婿,遷郎中,又拜為中散大夫,故又有嵇中散之稱。按理說,社會地位和名望都不低,可是他卻把自己弄得很邋遢。他的頭髮鬍子都留得很長,身上甚至長了虱子。他還有一個奇怪的癖好,就是打鐵。當他赤著膊,掄著大錘,汗流浹背地把通紅的鐵塊打成各種器具的時候,你簡直看不出這是一位皇帝的姻親、才學蓋世的學者。
嵇康不但詩、散文寫得好,還是一位業餘音樂家,對於音樂,有著極為廣闊的知識。他既是音樂理論家,又是作曲家、演奏家。他擅長彈琴,他所彈的《廣陵散》聲調絕倫。但是,他雖然創作了不少琴曲,但卻很少有歌詩的製作或演唱。他的入樂歌詩,見於《樂府詩集》的僅《秋胡行》(瑟調曲)一篇。

在實際生活交往中,嵇康是個很清高的人。他討厭庸俗的勢利小人,也不愛攀附達官貴人。嵇康家在山陽縣(今河南修武),那裡有一大片竹林,風景優美,陳留的阮籍,河內的山濤,沛國的劉伶,陳留的阮鹹,河內的向秀,琅琊的王戎,再加上嵇康,經常在那裡聚會遊玩,因此人們稱他們為“竹林七賢”。“七賢”之外還有一個呂安,家在東平(今山東東平),他跟嵇康也是好朋友,脾氣差不多。他們要么不想起誰,一旦想念起來,就要立刻跳上車子,不遠千里,連夜趕路前往看望,不肯稍緩片刻。

呂安有一次去看嵇康,正好嵇康出門去了,只有他哥哥嵇喜在家。嵇喜是做大官的,客客氣氣地招呼他進屋坐,他不肯,只在門上寫了一個很大的“凰”(“鳳”的繁體字)字就走了。嵇喜心想這風是吉祥之物,以為他是在恭維自己,很高興。呂安的意思卻是認為嵇喜比他弟弟差得遠,是個“俗”人。字拆開來就是“凡鳥”二字,他是諷刺嵇喜不過是只平庸的凡俗的鳥。可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話不假。

嵇康在鄙視“俗人”的同時,對“高人”則很敬仰。他寫有《聖賢高士傳》和對這些聖賢高士的《贊》,對歷史上的以及傳說里的清高的人,如老子、長沮、桀溺、莊周等等總共一百多人,作了熱情讚頌,並深受他們思想的影響。但是,在這一百多個“聖賢高士”當中,卻不包括封建統治者所尊崇的“聖人”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孔子等,可見在他心目中,不管是什麼了不起的偉人,只要他熱衷於功名利祿,那就既不是“高士”,也不是“聖賢”。他還特別敬佩一些隱士。太行山裡有一個孫登,據說是個活神仙,嵇康就常上他那兒去。拜他為師,並且吃“仙藥”。也就是歌詩中第六解所唱的“授我神藥,自生羽翼”。

(圖)阮籍阮籍

2、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國魏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字嗣宗,陳留尉氏人。曾任步兵校尉,故時人稱其為阮步兵。為“竹林七賢”之一,與嵇康齊名。生年肖虎,陰陽五行為“金虎”。

阮籍志氣宏大,胸懷豁達,博覽群書,才華橫溢。嗜酒成性,鄙視禮法,嘯傲山林,放蕩開骸。年輕時本有大濟蒼生之志,曾憑弔楚漢相爭的古戰場,感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他不滿司馬氏集團的高壓政治,故遠身避禍,寄情山水,喜好老莊,倦狂處世。表現其人生處世哲學的代表個《達莊論》,認為天地生於自然,萬物生於天地。文學上成就較高其代表作為五言《詠情詩》82首,內容多是對黑暗統治的委婉抨擊,以及對封建禮教和偽君子的批判,也抒發了正直之士在恐怖政治統治下的無比苦悶與憤世嫉俗、壯志難酬之情,代表了其時知識分子的心志。在表現的手法上,因礙於高壓政治,故不能痛快淋漓地直抒胸臆,以至多用晦澀之辭和象徵之法,並流露出某些頹廢之情。其詩旨意深遠,頗多曲折,下如有人評論:“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但是作為其時著名詩人,阮籍無論是在創作方法上還是繼承傳統方面,都能發揚《詩經》楚辭和建安文學的優良傳統,對魏晉的五言詩及其以後的發民,增有較大的貢獻,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作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大人先生傳》,作品中對儒家思想表現出極大的不滿,對所謂的“大人先生”作了入木三分的諷刺。其文學成就對後世影響甚為深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