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7年

公元前57年,甲子,五鳳元年。中國古代王朝漢朝年代。

日期簡介

公元前57年,甲子,五鳳元年。中國古代王朝漢朝年代。

歷史紀事

羅馬
羅馬共和國變成了羅馬帝國 
蕭望之諫伐匈奴
五鳳元年(前57)七月,匈奴五單于爭立,國內大亂。宣帝召大臣會議。議者多主張乘機攻滅匈奴。御史大夫蕭望之獨以為:乘匈奴內亂髮動攻擊,匈奴必然遠遁,師勞而無功。故主張動之以義派使者前去弔問,輔其微弱。宣帝於是採納蕭望之的建議。

雜譚逸事

韓延壽死
神爵三年(前59)東郡(今河南濮陽西南)太守韓延壽接替蕭望之任馮翊。因其治有政績,聲譽超過前任而受到忌妒。五鳳元年(前57),御史大夫蕭望之獲知韓延壽任東郡太守時曾私發公款一千餘萬,便將此事告與丞相丙吉,以圖處治韓延壽。丞相認為近年接連大赦,此事不必追究了。蕭望之仍命御史到東郡調查。韓延壽聞知也讓部吏查究蕭望之任左馮翊時廩犧倉庫發放公款一百餘萬的事。廩犧官受拷問後供認曾與蕭望之一起舞弊。韓延壽馬上上奏揭發此事,並發文要求宮門禁衛不許蕭望之入宮,以此抵制他對自己的追查。蕭望之上書,言自己的職責在於總管全國監察,遇事不敢不查問,但卻因此遭到韓延壽的脅迫。宣帝於是不理會韓延壽,派人分別查究事實。結果,蕭望之發放公款並無實據,卻查出了韓延壽違法的全部事實。蕭望之乃上奏檢舉韓延壽超越職分,行事不遵法制,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宣帝交公卿論處,一致認為韓延壽先前犯下種種罪行,已屬無禮,後來又誣陷執法大臣,企圖以此解脫自己,可算是刁鑽狡猾、大逆不道。最後,韓延壽被判死刑,棄市而死。

通鑑記載

中宗孝宣皇帝下五鳳元年(甲子,公元前五七年)
春,正月,上幸甘泉,郊泰畤。皇太子冠。
秋,匈奴屠耆單于使先賢撣兄右奧鞬王,與烏藉都尉各二萬騎屯東方,以備呼韓邪單于。是時西方呼揭王來與唯犁當戶謀,共讒右賢王。言欲自立為單于。屠耆單于殺右賢王父子,後知其冤,復殺唯犁當戶。於是呼揭王恐,遂畔去,自立為呼揭單于。右奧鞬王聞之,即自立為車犁單于。烏藉都尉亦自立為烏藉單于。凡五單于。屠耆單于自將兵東擊車犁單于,使都隆奇擊烏藉。烏藉、車犁皆敗,西北走,與呼揭單于兵合為四萬人。烏藉、呼揭皆去單于號,共併力尊輔車犁單于。屠耆單于聞之,使左大將、都尉將四萬騎分屯東方,以備呼韓邪單于,自將四萬騎西擊車犁單于。車犁單于敗,西北走。屠耆單于即引兵西南留闟敦地。
漢議者多曰:“匈奴為害日久,可因其壞亂,舉兵滅之。”詔問御史大夫蕭望之,對曰:“《春秋》,晉士逾帥師侵齊,聞齊侯卒,引師而還,君子大其不伐喪,以為恩足以服孝子,誼足以動諸侯。前單于慕化鄉善,稱弟,遣使請求和親,海內欣然,夷狄莫不聞。未終奉約,不幸為賊臣所殺;今而伐之,是乘亂而幸災也,彼必奔走遠遁。不以義動兵,恐勞而無功。宜遣使者弔問,輔其微弱,救其災患。四夷聞之,鹹貴中國之仁義。如遂蒙恩得復其位,必稱臣服從,此德之盛之。”上從其議。
冬,十有二月,乙酉朔,日有食之。
韓延壽代蕭望之為左馮翊。望之聞延壽在東郡時放散官錢千餘萬,使御史案之。延壽聞知,即部吏案校望之在馮翊時廩犧官錢放散百餘萬。望之自奏:“職在總領天下,聞事不敢不問,而為延壽所拘持。”上由是不直延壽,各令窮竟所考。望之卒無事實。而望之遣御史案東郡者,得其試騎士日車服侍衛奢僭逾制;又取官銅物,候月食鑄刀,效尚方事;及取官錢帛私假徭使吏;及治飾車甲三百萬以上。延壽竟坐狡猾不道,棄市。吏民數千人送到渭城,老小扶持車轂,爭奏酒炙。延壽不忍距逆,人人為飲,計飲酒石餘。使掾、史分謝送者:“遠苦吏民,延壽死無所恨!”百姓莫不流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