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春秋時魯國為“三桓”執政(即魯桓公後裔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把持國政),費邑是季孫氏的封地,邰邑是叔孫氏的封地,成邑是孟孫氏的封地。按照周禮,天子、諸侯、大夫築城的高度、廣度都有定製。“實際上,當時“三桓”已控制不了他們的私邑。而為他們的家臣邑宰所盤據,侵凌“三桓”,甚至越過“三桓”而干預國政。
為了加強魯君的權力,削弱三桓勢力,孔子向國君建議“墮(音:毀)三都”,這一建議被魯定公採納。“墮三都”就是要拆掉季、叔、孟三家封邑的城牆,籍此打擊三家近於失控的家臣勢力,這個自然是受季叔、孟所歡迎的。盤據在費邑的公山不狃,是季氏的心腹之患,他早已不把定公和季桓子放在眼裡,季桓子早有翦除公山不狃之意,無奈費邑兵強城高,他實在是無能為力。孔子的弟子,季氏宰子路去奉命毀三家之都城。毀費邑時,費宰公山弗擾率費人襲擊魯國,孔子就請魯定公與季孫、叔孫、孟孫,進入到季氏的家裡,登上季孫武子之台;費人攻擊它,達到台側,孔子命申句須、樂頎統領士眾下討伐他們,費人兵敗,公山弗擾逃到齊國,費邑之城被毀。三桓之中,叔孫氏與季孫氏為削弱家臣勢力,支持孔子這一主張,但此行動受到孟孫氏家臣公斂處父的抵制,孟孫氏暗中支持公斂處父。“墮三都”被迫半途而廢。
孔子以抑制家臣為名,行強公室,抑三卿之實。但這樣以來,家臣勢力固然被打擊,但勢必又削弱了三家做為卿大夫的自身勢力,因“投鼠”不能“忌器”,這種有利於鞏固國君地位的“一石二鳥”之策,總因三家,即“三桓”的半心半意而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