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5年

公元前145年

公元前145年,即中五年,以中國傳統紀年法乾支紀年計算應稱丙申。這以年漢武帝劉徹滿12歲;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出生;漢景帝實現諸侯藩國改制,更新官制。

簡介

公元前145年,即中五年,以中國傳統紀年法乾支紀年計算應稱丙申。這以年漢武帝劉徹滿12歲;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出生;漢景帝實現諸侯藩國改制,更新官制。

大事記

公元前145年-漢朝大事記

立皇子舜為常山王,以《詩經》博士韓嬰為王子傅。

5月,封王皇后兄王信為益侯。

8月,易諸侯國丞相改名為相,從此令諸侯王不得治國民。由漢廷為置長安。

匈奴東胡王盧它之(其父盧綰原為劉邦重臣,封燕王)來降。景帝封之為亞谷侯(封邑在河內郡),封戶1500。對匈奴歸降者封侯的做法,以此為始。)

西漢採用分封諸侯王與設定郡縣之制並行。功臣、宗室大者封王,小者封侯,掌治其國。有太傅,輔佐諸侯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眾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漢朝。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諸侯王不得復治國,天子為置吏,改丞相為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謁者、郎,諸官長丞皆省其員。武帝以後王國大體如郡,侯國大體如縣,由朝廷派相以理行政,其地位與郡守或縣令相當。公元前145年,景帝頒布了新的官銜制度,地方諸侯王的丞相將由中央直接任命。並且大大減少了諸王的朝臣和隨從的數目。其他還有一些未實行的制約諸王的制度,在武帝的時候也得以實施。

公元前145年,隨著朝廷對諸侯番國管理體制的改變,這時的長沙國轄地大為縮小,已析出桂陽郡和零陵郡,僅有臨湘、羅、下雋、益陽、連道、湘南、安成、丞陽、茶陵、攸、昭陵等13縣;長沙國的番王至此也削除了實際權力,不得干預自己所轄諸侯國的政務,成為名義上的王,上至相(管理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改制以前稱為“臣相”),下至縣令全部由朝廷任免。

公元前145年-西方世界紀事

1.公元前145年,羅馬人占領奧薩城達城,到公元450年,羅馬人占據該城達600年之久。公元前7世紀,腓尼基人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建立起3座城市,這就是奧薩、布雷撒和萊普蒂斯,統稱為“的黎波里斯”。後地中海地區發生了一場嚴重的特大地震,3座古城中的布雷撒和萊普蒂斯在這次地震中被徹底毀滅,唯有奧薩古城幸免於難,雖然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但整座城市還是存在,歷經滄桑,發展成為的黎波里市。

2.公元前約145年,羅馬共和國中心地帶的公民生活主要是圍繞著“論壇”,這裡有露天會場,講台,和政府的各種建築。每天,羅馬人都到“論壇”獲得最新新聞。

3.猶太教和基督教聖約觀信徒與世俗協約觀者的分離。 猶太人認為《聖經》真經結束於羅馬人統治地中海東部的歷史時期。公元前145年,哈斯蒙王朝時新獨立的猶太支派納西的西蒙和人民(馬卡比族人),在後聖經時代的第一部猶太立憲性聖約開創了那個時代。西蒙之約創建了歷經三代人之久的獨立猶太國。但公元前63年,由於龐培強制朱迪亞接受羅馬的宗主國地位,它毀滅於羅馬的干預之下。

公元前145年-生卒紀事

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馮翊(pingyi平意)夏陽(今陝西韓城縣西南)人。公元前145年,及漢景帝中元五年(一說為公元前135年),他出生在一個仕宦的家庭。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曾任漢武帝的太史令。漢代的太史令,主要掌管夫文星曆、占卜祭祀、文書記載等事情,屬於比較一般的職司。然而,司馬談博學多才,精通天文學、易學和黃老學,是一位著名的學問家。他寫過《論六家要旨》的學術論文,將古代的學術思想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六家,並對各家的優缺點進行過評論和總結,其中對道家思想尤其推崇。司馬談崇尚道家,與當時漢武帝的“獨尊儒術”,顯然是針鋒相對,獨樹一幟。他是一位敢于堅持己見的思想家。司馬遷在這種家學的薰陶下,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大茅君茅盈

相傳,大茅君茅盈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十月初三日,於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三月十八日得道升天。江蘇省茅山以奉祀三茅真君著稱於世,其進香之香期為農曆之正月至三月,當系大茅君得道之時日為進香之高潮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