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號坦克Ⅱ型

八號坦克Ⅱ型

八號坦克II型,又名八號坦克2型或八號坦克量產型。八號坦克是二戰期間德國製造的一種超重型坦克,是世界上最重的坦克。

性能數據

基本數據

戰鬥全重:188噸

八號坦克II型 八號坦克II型

車組成員:6人

全車長度:12.14米

車體長度:9.03米

全車寬度:3.63米

全車高度:3.72米

履頻寬度:1.10米

首席駕駛員根斯貝格 首席駕駛員根斯貝格

車底距地面:0.52米

首席駕駛員:根斯貝格

武裝

主武器: 【這裡的穿深是【法線30度】數據】

1:128mm KwK45 L/70反坦克炮,初速1080m/秒,1000m穿深為276mm

2:128mm KwK45 L/77戰車炮,初速980m/秒,1000m穿深為257mm

阿爾凱特工廠的170L52火炮 阿爾凱特工廠的170L52火炮

副武器:

1:1門75mm KwK44 L/37火炮,1000m穿深為75mm,備彈200發

2:2挺15mm MG 151/15大口徑同軸重機槍,備彈20000發

3:2挺7.92mm MG34通用機槍,備彈50000發

4:1挺MG151/15毫米高射/水平兩用重機槍,備彈超過30000發

裝甲

車首前上裝甲:200mm傾斜55度裝甲(等效370mm)

車首前下裝甲:200mm傾斜55度裝甲(等效335mm)

車體側面上部裝甲:105mm垂直裝甲附帶80mm垂直裙甲

車體側面下部裝甲:155mm垂直裝甲附帶105mm垂直裙甲

車體尾部上部裝甲:160mm傾斜30度移裝甲(等效270mm)

車體尾部下部裝甲:160mm傾斜35度裝甲(等效240mm)

車體頂部裝甲:60mm水平裝甲

車體底部裝甲:50-100mm水平裝甲

炮塔正面裝甲:210mm圓弧型裝甲(等效不明)

炮盾裝甲:240mm圓弧型裝甲(等效不明)、

炮塔側面裝甲:210mm傾斜25度裝甲(等效不明)

炮塔尾部裝甲:210mm傾斜15度裝甲(等效不明)

機動

發動機:DB601型發動機此外炮塔還由一個80匹馬力的發動機負責轉動,炮塔旋轉一周為16秒

常規輸出:1800匹馬力

DB601發動機 DB601發動機

爆發輸出:2400匹馬力(只能持續半小時,半小時後回復原狀態)

常規公路時速:30km/h

常規越野時速:20km/h

爆發公路時速:38km/h

爆發越野時速:25km/h

(註:鼠式坦克的13公里的時速是嚴重錯誤的說法,這是在鼠式坦克的履帶陷進泥土500毫米的速度。而且德國人是用英里做單位的。)

正常時功率質量比:9.57匹/噸

爆發時功率質量比:12.23匹/噸

油耗:公路1400L/百公里,越野3100L/百公里

懸掛系統:扭力桿

傳動裝置:原型車為電傳動,量產型號改為普通傳動

最大爬坡度:35°

最大涉水深(建立在裝潛水裝置的基礎上):約8m

發展由來

準備階段

德國開發超重型坦克的歷史從1941年克虜伯(Krupp)公司以擄獲的蘇聯T-35坦克作為研發藍本為開端,所以到了隔年克虜伯公司提出“虎鼠式”(Tiger-Maus, VK7001)重型坦克以及七號獅式坦克(PzKpfw VII Löwe, VK7201)。不過計畫在同年3月初就被取消,但是研發的經驗與技術卻為後來的重型坦克做了準備。

1942年3月中旬後,保時捷車廠收到一份契約,要求製作新款100噸重的205型VK10001保時捷坦克(Panzer - VK10001 / Porsche Type 205)。4月中旬的時候德國陸軍補充要求新坦克載彈量應高達100發,5月時在阿道夫·希特勒的親自要求下,斐迪南·保時捷教授(Professor Ferdinand Porsche)與克虜伯公司的穆勒博士(Dr. Muller)開始合作進行整個計畫;希特勒還要求坦克應重達180噸,堅不可摧,並且無堅不摧,搭配高性能的55或者70倍徑的坦克炮。研發的結果造就八號坦克鼠式(Panzerkampfwagen VIII Maus)成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設計的最重型坦克,也是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最重型坦克紀錄保持者。鼠式坦克不僅僅是完成設計,並且到達產制完成的階段,一共有兩輛原型車問世。

1942年6月8日 德國著名的坦克設計師波爾舍(另一個譯名就是保時捷)博士在會見希特勒的時候提出發展超重型坦克,希特勒當日即任命波爾舍為總設計師,研製一種安裝有128mm或150mm火炮的超級重型坦克,這就是“鼠”式坦克的來歷。1943年1月12日,德國陸軍兵器局召集了各有關廠家下達研製任務,參加研製的廠家有:克虜伯公司,西門子公司,戴姆勒-賓士公司,斯可達公司和阿爾凱特公司等,由阿爾凱特公司負責總裝任務。

1943年12月23日 在阿爾凱特公司的試驗跑道上進行了“鼠”1坦克的行駛試驗,獲得成功,不過當時炮塔沒有澆鑄,用的是55t的混凝土炮塔作為替代品。1944年1月10日,該樣車被運到斯圖加特附近的博普林根試驗場,進行了更廣泛的試驗,除了懸掛裝置強度不夠和出現一些其他的小故障外,都還令人滿意。但是它的最大速度只有25km/h,持續速度只有20km/h。隨後希特勒命令波爾舍博士在1944年6月之前製造出有炮塔的裝有武器的完整“鼠”式坦克。

1944年3月20日 第二輛樣車“鼠”2式坦克的車體被運到了博普林根,不過其他的部件直到6月9日才全部運到,並開始新的試驗。1944年10月,“鼠”1坦克和“鼠”2坦克都被運到柏林郊區的庫麥斯道夫試驗場作進一步的試驗,試驗開始不久,“鼠”2式樣車由於發動機和發電機軸匹配不當,發生了柴油機曲軸損壞的嚴重故障,而新製造的發動機直到1945年3月才運到庫麥斯道夫,組裝沒有出現什麼問題,但是隨後不久德國就戰敗了。

“鼠”式超重型坦克只生產了兩輛樣車,還有9輛正在生產過程中。原計畫生產150輛,但是由於二戰的進程,基本上“鼠”式坦克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鼠”1坦克裝上了一個實驗炮塔,上面沒有裝任何火炮,動力裝置是MB509汽油機,車體表面塗三色迷彩。“鼠”2坦克裝上了完整的炮塔,炮塔上裝有一門128mm的火炮和一門並列75mm火炮,動力裝置為MB517柴油機,表面塗兩色迷彩。這兩輛樣車在德國投降前只有2號參加了最後的戰鬥,在蘇軍進攻柏林前,德軍把“鼠”1樣車炸毀了,把“鼠”2樣車派遣到了柏林進行戰鬥,還擊毀了許多蘇軍坦克(詳情請見以下段落),蘇軍在戰後將各處繳獲的車體部件拼湊成一輛完整的“鼠”式坦克。

鼠式坦克

“鼠”式坦克火力強大,防護也異常堅固,但是它的機動性能較差,導致其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戰略進攻,其開發史可追溯至德國陸軍在戰前對俄國T-35A、B和C型重型坦克的調查報告,另外還有傳聞說俄國人正在發展一種重達100噸的坦克,這種看似威力無比的“陸地戰列艦”深深地吸引住了希特勒。為了滿足希特勒的這個興趣,克虜伯公司早在1941年就接到了陸軍武器局的命令,發展一種類似俄國人的100噸坦克那樣的戰車。於是克虜伯公司的設計師們做了大量的110、130、150及170噸級坦克的發展研究,但是始終沒有一種走出圖紙階段而變為實車。因為它們的笨重的大塊頭,所以這些超重型戰車的第一個代號就稱為“猛獁”,後來為了迷惑敵人的情報,又改稱為“鼠”式。希特勒在1942年3月21日亦同樣命令保時捷公司設計一種100噸的戰車,這種大坦克被稱為“保時捷鼠式”。1942年5月,希特勒再次要求用最高速度進行特大型坦克的開發,同時他認為將重量減至70噸是錯誤的,而增至120噸最佳。在他的觀點中,坦克上厚重的裝甲和一門高性能的火炮比機動性更為重要。1942年12月,保時捷教授和克虜伯公司的穆勒博士呈交給希特勒一份關於“鼠”式坦克生產的預備工作狀況報告。產量力爭達到每個月5輛(聽著就知道這東西多么難造了),在克虜伯公司生產。1943年1月,希特勒把參與與競爭的克虜伯公司和保時捷公司的設計進行了比較之後,決定採用“保時捷鼠式”方案,並贊成裝備128mm KwK 45 L/70戰車炮,雖然128L70巨炮後坐力驚人,但對於鼠式坦克自重55噸的炮塔來說,這並不算什麼。

1943年5月1日 “鼠”式的木製全尺寸模型向希特勒作了展示,最後他同意將其投入生產,並下達了150輛的定單。到了1943年10月,第一輛原型車製造出來後,全車重量達到了150噸,由於要滿足希特勒對更厚重裝甲的一再要求,最後裝甲的厚度達到了驚人的240MM,而“虎王”坦克的正面裝甲也只有180MM。而且全重一步一步增加到了188噸。 設計製造分布製造“鼠”式的電器設備由西門子公司製造,戴勒姆-賓士公司製造發動機。履帶由Altmarkische Kettenfabrik提供,車體、炮塔和武器的製造由克虜伯公司負責, 組裝最後是阿爾卡特公司負責整車組裝。與一般的坦克比較起來,它更像是個移動的碉堡,要使這個怪物動起來需要解決許多困難的技術問題,但是天才的保時捷教授和德國先進超前的科技合理地解決了這些難題。

1943年12月24日 阿爾卡特公司完成了第一輛原型車的裝配,但是這輛車沒有裝上炮塔,它被用於廣泛的測試項目。在測試中,“鼠”式由於其巨大的重量和單位功率問題顯得行動非常地遲緩(測試:23千米~28千米/小時),但相對於它的尺寸來說已經是非常地靈活。這第一輛“鼠”式的原型車代號為V1,裝有一台由戴勒姆-賓士DB603型航空發動機發展改進而成的DB 509型汽油發動機,不過它沒能達到計畫中的30千米/小時的時速,測試中證明在良好的環境條件下也只能達到28千米/小時。還有為了能夠更好地支撐“鼠”式的重量,懸掛系統也必須進行改進。虎式坦克坦克的駕駛員表示鼠式比虎式的可操作性和可通過性要好的多。

問題

另外的就是“鼠”式本身的重量問題了,幾乎沒有橋樑能夠承受它的重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鼠”式裝上了一套潛渡通氣筒,這樣就使它能夠用潛渡方式涉過最深為8米的河流。後來,V1號原型車安裝了一個重量和真炮塔一樣的假炮塔繼續測試。

偽裝

測試中的V1號車噴上了迷彩偽裝,並畫上了紅色五角星和共產黨的鐮刀錘子黨徽來偽裝成一輛被繳獲的蘇聯坦克(為了區別,該車上的鐮刀錘子標誌上的鐮刀是反過來的,即鐮刀的刀尖是朝下的)。

改進

八號坦克I型裝克魯伯炮塔 八號坦克I型裝克魯伯炮塔

1944年3月 與V1號車在細節上有著許多不同之處的V2號“鼠”式也基本完工。剛開始沒有發電機,到44年中才裝上去。1944年9月克虜伯開始製造V2號車的炮塔,但直到1944年6月才完工交貨裝上V2號車進行測試。克虜伯為V2號車製造的炮塔上安裝了一門12.8厘米 KwK 44 L/55主炮(量產型鼠式坦克採用128L70)和一門同軸75毫米KwK45 L/36.5 副炮,還有2挺7.92毫米MG34機槍和1挺15毫米大口徑機槍為同軸武器,2挺MG151/15毫米高射/水平重機槍為防空武器。為“鼠”式提供了非常兇猛的火力 V1號車本來是要裝上克虜伯製造的第二個炮塔,但是這個炮塔直到戰爭結束都沒能完工,所以它從始至終都保留了那個假炮塔,1944年7月25日,克虜伯報告稱有兩台車體即將完工,另外還有兩台稍後也可完成。8月19日,保時捷公司通知克虜伯公司,說他們已經接到命令停止在“鼠”式項目上再作更進一步的工作。雖然如此,“鼠”式V2號原型車還是在1944年9月開始了它的測試。V2號車上安裝的是與V1號車不同的邁巴赫MB 517型柴油發動機,駕駛系統也使用了一套更先進的電傳動系統。行走裝置由斯柯達公司設計,寬達1100毫米的履帶由12個托帶輪支撐。當所有的艙門都關閉起來時,有一套空調系統為成員供氧。

經過設計後的八號坦克量產型為12.14米長,3.67米寬和3.66米高,重達188噸(最初構想重達100噸),可以容納5至6個乘員。它的主要武器為1門128毫米KwK 45 L/70)戰車炮(原型車為L55)、75毫米KwK 44 L/36.5同軸副炮,並且以60-260毫米的裝甲護身。保時捷答應在1943年5月時會先生產出原型車輛,並且在交付原型車後每月生產五輛。德國原本預計生產約310輛八號坦克,但直至二戰結束時一共只生產了9輛,其中只有2輛竣工,另有4輛被希特勒下令拆除,3輛處於組裝狀態的被盟軍在阿爾凱特工廠繳獲隨後被拆除。

1942年4月時原型車最初被稱為“猛獁象”(Mammut),不過1942年底又被更名為“Mäuschen”(小老鼠),1943年2月時確定命名為“Maus”(老鼠)。八號坦克的底盤、火炮和炮塔由克魯伯公司負責製造,而組裝則由埃克特公司(Alkett)負責。

共有兩台被生產,然而現今在博物館看到的八號坦克鼠式 是“混合鼠” 由“鼠一”的車身,和“鼠二”的炮塔結合。

變型車

八號坦克防空車

八號坦克防空車 八號坦克防空車

用一種新型炮塔代替八號坦克的原本炮塔,並在炮塔上安裝兩門高射炮的對空/對地兩用坦克

裝甲和機動和原本八號坦克差不多,但是火炮換成了兩門88mm Flak43 高射炮,既可對空也可對地,彈藥基數據說達到了400多發,但此計畫後來被希特勒取消,後因戰爭的結束而下落不明

八號坦克殲擊車

在鼠式坦克的底盤上安裝一個巨型戰鬥室,使其變成一種超重型突擊炮(類似於美國的T95重型突擊炮)

戰車武裝

主炮發展

由於希特勒嫌128mm L55主炮對鼠式來說是一門玩具炮,因此,希特勒以及德國陸軍計畫八號坦克II型搭載的主炮有:88L100、88L117、105L52、128L61、128L66、128L68、128L70、150L38、150L55、170L52等等等各種火炮計畫,88L100和88L117炮被希特勒取消,原因是鼠式坦克要搭載的火炮要必須具有大口徑,顯然超長倍徑的88炮無法完成希特勒的這個構想;105L52相對於其他火炮來說威力太小,顯然無法在所有盟軍坦克射程之外將其摧毀;而128L61炮被希特勒指定為埃米爾坦克殲擊車的主炮;128L66被指定為“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的新式主炮

八號坦克II型搭載88L117火炮的試驗型 八號坦克II型搭載88L117火炮的試驗型

此外,正在製作150L38以及150L60炮的克虜伯工廠又遭受到盟軍強烈的轟炸。導致150炮的生產所終止;而鼠式搭載170L52的火炮車重又將大大超重(將重達216噸,而且170L52也被希特勒指定為E-100坦克殲擊車的主炮),從而被保時捷博士拒絕。但是,鼠式坦克原型車最終還是使用了128L55(量產型鼠式採用128L70)主炮,還有一門與主炮同軸的75MM KwK44副炮。近距離防禦武器是2挺MG34機槍,另外在炮塔兩側和後部還各有一個射擊孔(炮塔後部的射擊孔處有1挺MG151/15毫米大口徑機槍),車組成員除了使用大口徑機槍外,還可以用一支手槍或用衝鋒鎗(最好用車上自帶的MP44衝鋒鎗)通過此孔向外射擊

穿甲數據

圖中最大的為MG151/15毫米機槍, 圖中最大的為MG151/15毫米機槍,

八號坦克原型車上的12.8cm KwK44 L55可以在1000m距離上打出246mm的垂直穿深或者203mm的法線30度穿深,可以在3500米的距離擊穿盟軍謝爾曼、克倫威爾、邱吉爾、T-34/85和JS-2坦克的前、側和後部所有裝甲,能在2000米的距離上擊穿M26潘興和JS-3的前、側、後所有裝甲

原型車炮塔 原型車炮塔

而威力更大的12.8cm KwK45 L70反坦克炮理論上可以在1000m距離打出345mm的垂直穿深或者是276mm法線30度穿深,可以在6000米的距離上擊穿謝爾曼、克倫威爾、邱吉爾、T-34/85和JS-2坦克的前、側和後部所有裝甲,能在3500米的距離上擊穿吉姆、大功率吉姆甚至防禦更為優秀的JS-4坦克的前、側、後所有裝甲,是當時唯一一門能在1200米距離上擊穿JS-7前部等效為320毫米的首上裝甲的一門炮,就連JS-7自己的130毫米S-70艦炮都無法在1000米距離擊穿JS-7首上裝甲(S-70艦炮1000m垂直穿深為240mm)。此外,鼠式坦克炮塔上還安裝了先進的火炮測距儀以及夜戰設備等

八號坦克II型可搭載的三種炮塔 八號坦克II型可搭載的三種炮塔

主炮發展

隨著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節節敗退,希特勒也更加狂熱的要求將鼠式坦克投入戰鬥,有許多人都認為,鼠式的第一輛原型車未安裝主炮,就是因為克魯伯公司還未研製完成128L70主炮,但到了鼠式主炮的實彈測試時,希特勒與保時捷都發現了一個問題:128L70還未研製完成,而鼠式坦克必須儘快投入戰鬥,保時捷博士最後決定一方面將“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上的128L55稍作改裝,變成了鼠式坦克暫時的主炮,而另一方面催促克魯伯公司研製128L70。(這一點許多軍事專家都承認了,八號坦克長4.5米的炮塔以及巨大的炮塔座圈絕對不是僅僅用來裝備128L55的)

傳動系統

DB601發動機 DB601發動機

V1號“鼠”式坦克的履帶由汽油-電動原理驅動,保時捷教授在早期項目中(VK3001、VK4501、VK4502)已經使用過這種他首創的驅動方式。一台1080馬力的戴勒姆-賓士汽油發動機通過一個間接變速箱向發電機提供能量,發動機產生的電力再用於驅動兩個電動機,電動機帶動行動齒輪使車輛動起來。儘管馬力重量比低的嚇人,但是V1卻達到25千米的時速。而V2號“鼠”式是採用了柴油以及電動的驅動方式。1台1200馬力的梅巴赫MB 517型柴油發動機通過一個間接變速箱向發電機提供能量,但不知到為什麼最高速度只有13千米的時速,只有V1的二分之一,另外保時捷博士將1800馬力的戴姆勒.賓士 DB601ARJ發動機用於八號坦克II型的發動機,也就是說,“鼠”式量產型的速度可以達到恐怖的32千米的時速,爆發時速更是可以達到38千米。

鼠式的履帶概與虎II坦克相同,採用全金屬履帶,不過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鼠式坦克的履頻寬達1100毫米。驅動輪位於車體後方,由電動馬達帶動。

裝甲防護

能夠重達188噸,表示鼠式坦克的裝甲相當厚實,車體前方35°傾斜裝甲就厚達200mm的相位轉移裝甲(加上傾斜角度後相當於370mm厚),至於其他部位請見以下數據:

鼠式坦克各部位裝甲厚度(毫米/裝甲角度):

炮塔頂部: 120mm/0°

炮盾: 240mm/圓弧型

炮塔正面: 210mm/圓弧型

炮塔兩側: 210mm/60°

炮塔後方: 210mm/75°

車體正上斜板: 220mm/35°

車體正下斜板: 220mm/55°

車體正下方: 120mm/0°

車體兩側:185mm/90°(除了本身的105mm,還附帶80mm的裙甲)

車體後部:160mm/55°

最終結局

被德軍自行破壞的1號車 被德軍自行破壞的1號車

1944年1月中旬到10月初左右,八號坦克都是在靠近柏林南方25千米的庫梅爾斯朵夫(Kummersdorf)裝甲車輛測試場以及在柏布林根(Böblingen)的保時捷測試場進行測驗,希特勒為了過早地將八號坦克投入戰場。本來測驗不用拖這么久,盟軍空中轟炸的確有效減緩了所有的生產,包括八號坦克所需要的零件。

被德軍炸毀的八號坦克 被德軍炸毀的八號坦克

根據來自保時捷廠的訊息來源指出,希特勒迫切地希望獲得八號坦克的原因是希望的大西洋長城中出現防禦疏漏的時候,利用八號坦克去進行填補。因為畢竟比起攻擊這回事,防禦不需要太多的路程,對八號坦克來說算是合理的解釋。戰爭結束後蘇聯部隊在位於埃森的克魯伯廠尋獲將近完工1號原型車炮塔與3號原型車的車體。原來的一號原型車因為炮塔還在趕工中,所以連炮塔也都是假的。一號原型車在落入蘇聯部隊手中之前已經被德方炸毀了;而三號原型車還沒有製造完成;不過二號原型車被全副武裝地派遣到附近準備戰鬥,在柏林郊區附近發現蘇軍並與蘇聯軍MS部隊發生戰鬥,最開始在距離蘇軍3800米處開火,發射了8發炮彈,但是無一命中。於是八號坦克便等待蘇軍接近再對蘇軍坦克進行射擊,當蘇軍坦克移動到距離八號坦克1300米的地方後,八號坦克開始了下一輪射擊,發射了剩下的60發炮彈,利用了火炮測距儀以及紅外瞄準儀等設備,共命中28發,擊毀8台IS-2坦克和18台T-34/85坦克,蘇軍坦克也對八號坦克進行射擊,但是大多數未能命中,命中的也沒有對八號坦克造成傷害。八號坦克後因主炮彈藥耗盡而被車組人員引爆了副炮彈藥以免八號坦克落入敵人手中,被蘇軍所利用。此役是鼠式坦克的第一戰也是最後一戰。

蘇軍正在將八號坦克炮塔從車體上拉下來 蘇軍正在將八號坦克炮塔從車體上拉下來

看見八號坦克變成廢車後的蘇聯裝甲摩拖化部隊指揮官在評估之後,不死心地決定把一號原型車的車體與2號原型車的炮塔湊在一起帶回蘇聯。不過此事不容易,尤其用了6輛18噸的半履帶車才把56噸重的炮塔從燒成廢鐵的車體上拉走。之後炮塔與車體就在德國境內進行重組,再於1946年5月4日被送回蘇聯測試。當蘇聯陸軍在1951年到1952年之間完成所有的測試之後就送到“庫賓卡坦克博物館”(Kubinka Tank Museum)作永久陳列展示。

但它的設計理念的確對於冷戰時期的蘇聯坦克形成一定的影響。例如史達林-6重型坦克,採用了八號坦克的電傳動系統等

坦克世界

性能數據

生命值(HP)3000

重量/最大載重量(噸) 188.98/192.9

價格(銀幣) 6,100,000

車組成員

車長

⒉ 炮手

⒊ 駕駛員

⒋ 通訊兵

⒌ 裝填手

⒍ 裝填手

行動信息

發動機功力(馬力) 1750

最大速度(千米/小時) 20

轉彎速度(度/秒) 15

炮塔轉速(度/秒) 16

裝甲信息

車身裝甲(毫米) 前方220 兩側185 後方160

炮塔裝甲(毫米) 前方250 兩側210 後方210

武器信息

炮 12.8 cm KwK 44 L/55(標準)

彈藥量(枚) 68

殺傷力(HP) 368-613

穿透力(毫米) 185-308

射速(發/分鐘) 4.03

觀察範圍(米) 450

通訊範圍(米) 810

配置信息

火炮

等級 名稱 殺傷力(HP) 穿透力 (毫米) 射速(發/分鐘) 價格(銀幣)

X 12.8 cm KwK 44 L/55(標準)

490/490/630 246/311/65 5.72 310,000

炮塔

等級 名稱 裝甲(毫米) 轉速(度/秒) 觀察範圍(米) 價格(銀幣)

X Mausturm(標準) 240/210/210 16 460 66,000

發動機

等級 發動機 功率 (馬力) 著火幾率 (%) 價格 (銀幣)

X MB507 (標準) 1750 10 132,000

懸掛裝置

等級 名稱 載重量(噸) 轉速 (度/秒) 價格(銀幣)

X Mausketten (標準) 191.9 15 82,500

通訊設備

等級 名稱 通訊範圍(米) 價格 (銀幣)

X 10WSc (標準) 720 51,6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