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席

八八席

八八席是配有八大碗八小碗菜餚的筵席。亦泛指豐盛的筵席。

由來

根據記載,周朝天子進膳要用“六穀、六牲、六清、八珍”。“八珍”是供周天子享用的食品,代表了當時烹飪的最高水平,也成為後世之八珍宴席的先驅之作。歷代八珍的內容早已經不同,到了清代,更是根據食材的豐富性,有了“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的四八珍,不過大家依然延續了周代“八”為一席的宴席建制方式。

種類

平定三八席;

洪洞重八席;

汾陽三八八席;

房山特色八八席

延慶八八席。

傳說

成雙入對的婚禮習俗

山西“重八席” 資料圖山西“重八席” 資料圖

八八席,有說為紀念人文始祖伏羲氏,伏羲氏是洪洞卦底村人。伏羲氏推演出包含天地奧妙的“先天八卦”。“八”這個數字就成為華夏子孫尊崇的對象。由“崇八”演繹成“重八”,有尊敬、尊崇的含義。至今在洪洞坊間還有“崇八”的說法。人們用自己最得意的生活方式,祭祀鬼神,表示對祖先和神靈的崇拜和祈禱,這就開始了禮儀的行為。

當地婚娶擺宴時,為表達對伏羲氏的敬仰,宴席為取天地和合之美意,以四碗四碟、四乾四鮮、四葷四素、四珍四釀等重八之數為菜式名目,故稱為“重八席”。

這種八八席制的宴席最常見於兒婚女嫁之時,既表達隆重規格之高,也暗含成雙成對之意。

洪洞的重八席在擺桌時也有講究,比如婚宴當中新郎新娘坐的桌子,要擺成“龍鳳呈祥”四字樣。男方迎娶新娘的吃客桌子,要擺成“一品當朝”字樣。女方陪女送嫁的送客坐的桌子,要擺成“得勝回朝”字樣。宴請女婿的桌子,要擺成“狀元及第”的字樣。

招待貴賓的首選宴席

洪洞的“重八席”在春秋時期就有,那時也叫“八八席”,晉文公重耳流亡的時候,逃到洪洞(春秋時又名楊乾邑),當地名士楊蓮公就曾用“八八席”制招待他。後重耳成就霸業,在位時往往採用“楊乾邑八八席”宴請各方諸侯,各諸侯也將這種宴席形制帶回本土。有說,改叫“重八席”是當地民間百姓為紀念輔佐晉文公的八位賢臣而取的,還有傳說是為崇敬捨生救晉靈公迫害的趙氏孤兒的八位義生而得名。

尊師敬老盼重逢的歷史記錄

在洪洞歷史上,一年還有一天必定要全縣大擺一次“重八席”,同接待皇帝一般的規格。那就是每年正月十五這一天,追老會上官方要大擺重八席。據洪洞史志編撰的李新民講,民國之前洪洞當地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叫“追老會”,主要是在上元節這一天縣裡要大宴轄區內60歲以上的老人和所有在私塾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先生。這頓飯要在臘月里就下帖子,開席時,要有鼓樂伴奏,要請大戲,要給老人和先生們行大禮。不難看出,這一道宴席里所包含著的尊老和尊師的儒家禮制。尊老、尊師都是西漢時期大力推廣的儒家禮制。這樣的盛會據說在當地已經有千餘年歷史,也足以明白,山西人尊師敬老的習俗由來已久。

還有人說洪洞人為了盼重逢之喜,到了明朝時期“八八席”才改名為“重八席”。這與洪洞大移民有關,與那位別名叫朱重八的明朝開國元勛朱元璋有關。在洪洞一帶流傳著這樣一曲民謠:“朱重八、朱重八,槐鄉人在天涯;喜相逢、吃重八,百家姓里是一家。”也正是從明洪武以後,洪洞“重八席”的宴席名字就固定下來,一直流傳至今。

影響

隨著飲食交流活動,飲食中的禮儀文化也影響著百姓的生活交往。

平常在家裡吃飯待客,相對隨意,一旦成為正式的禮賓活動,那么穿衣打扮、神情舉止、上菜敬酒……諸多方面就有了各種要求。比如,陳設菜餚要有順序,不能放亂。進食時不要光顧自己吃飽。吃飯不要發出響聲,到口的魚肉不要再放回菜盆。不要把骨頭扔給狗。不要大口喝湯。不要當眾剔牙齒。陪長者飲酒見到長者要遞酒,要趕快起立拜受,等到長者回話,不用客氣,才能回到席位飲酒,如果長者沒有舉杯飲盡,少者不能先喝。席間談話,長者沒有提及的不要亂說。表情要莊重,聽講要虔誠,不要打斷別人的話頭,也不要隨聲附和……這些莫不是我們如今都在遵循的飲食禮儀,而這些又無一例外地在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經開始遵照執行了。

其它

在清代時,八八席招待過當時的最高領導人——康熙。

據記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十一月初四,南巡時曾路過洪洞。並且在洪洞接見過考取了進士,卻不願再為官的名士范鎬鼎。范鎬鼎那時已七十多歲,他在兒子范麟的陪伴下,一大早在官城橋旁候聖駕,還送給康熙一籃子自家產的柑子。當時康熙下榻洪洞,當局人士自然是用最高規格的“重八席”招待這位當朝天子了。後來到了慈禧太后路過洪洞時也品嘗過“重八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