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八仙橋街道系周朝城國故地。漢代屬寧陽縣。清代縣城周圍為坊廓地,西部為臨邑社、青川社,東部為韋周社。抗日戰爭至解放初屬第一區。1951年城周圍為第八區,1957年1月改名為城關鎮。1958年城關鎮與泗店人民公社合併建衛星人民公社,19 59年改為城關人民公社。1982年又改為城關鎮,1984年,城關鎮改為城關區。1985年11月撤區建立寧陽鎮。2010年9月,原寧陽鎮撤銷,同時分設文廟和八仙橋兩個街道辦事處。
地理位置
寧陽鎮位於寧陽縣西部,西鄰東疏鎮,東臨八仙橋街道辦事處,南靠泗店鎮,北依堽城鎮。濟(南)微(山)公路、蒙(陰)館(陶)公路交匯於城區。
行政區劃
八仙橋街道辦事處轄西關社區、邢家莊社區2個居委會和廟東、廟西、周家臨邑、王家臨邑、郭家臨邑、徐馬高臨邑、張陳臨邑、路家臨邑、沙嶺店、紅廟、任家、楊家集、花石橋、李家莊、許家莊、楊家莊、吳家東和、李家樓、青川中、青川寺、青川圍子、大屯22個行政村。
自然狀況
屬典型的“泰萊肥寧”平原,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3.4℃,無霜期為207天,降雨量常年為713毫米左右。土壤以黃壤土為主。 東西最大距離11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公里,總面積5131.8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748公頃。有洸河、趙王河、寧陽溝3條主要河流流經境內,地下水資源豐富。適合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高粱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大豆等。植被面積4105公頃,覆蓋率80%。
社會經濟
街道把招商引資與壯大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相結合,形成了造紙、機械配件加工、機車、電動車生產、生物製藥、鋼球製造六大支柱產業,全街道民營企業已發展到130多家。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增加了農民在家門口就業機會。目前,街道24個村居的年輕人有一半以上在附近企業、合作社上班,農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年人均收入近兩萬元,成為領月薪的“上班族”。
街道還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藉助轄區內人流、商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優勢,大力發展新型商貿服務業,加快了商貿、運輸、餐飲、娛樂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街道已有大型商貿中心2個,村農貿交易點10個,大型物流公司4個,個體工商戶47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2000人。
教育
轄區內目前有西關、臨邑、青川三處國小和三處幼稚園,在校學生2849人,在園幼兒9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