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olar system
國際關係格局的一種形式。指在特定的國際關係範圍內,存在著兩個由實力相當的大國或大國集團組成的相互對立的力量中心,其他國家或多或少地都依附於這兩個力量中心。世界範圍內的兩極體系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形成兩個旗鼓相當、界線分明的力量中心。在這種體系下,國際關係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兩大集團之間關係,特別是美蘇兩國之間關係變化的制約。一般來說,兩極體系是一種僵硬的不穩定的國際關係格局,不符合戰後國際生活日益多樣化的客觀趨勢。隨著第三世界國家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崛起,以及兩大陣營內部出現分化,兩極體系開始向多極體系過渡。1991年蘇聯解體後,兩極體系徹底瓦解。
相關詞條
-
匯率制度兩極論
匯率制度兩極論,20世紀60年代關於這一問題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孰優孰劣上。70年代後,爭論的焦點開始轉向確立什麼樣的標準來進行匯率制...
基本內容 理論依據 倡導者 反對觀點 -
雅爾達體系
雅爾達體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對1945年-1991年間國際政治格局的稱呼,得名於1945年初美、英、蘇三國政府首腦羅斯福、邱吉爾、斯...
雅爾達體系-簡介 雅爾達體系的實質 雅爾達體系的主要內容有 體系特點 -
兩極世界
)。兩大陣營內部基本是一元結構、一個中心。兩極格局長期相對穩定。形成雅爾達體系...的色彩。雅爾達體系結束了歐洲國家作為世界中心的國際格局,為美蘇兩極格局...簡介兩極世界即以美、蘇兩國為首而形成的兩大陣營--北約、華約的對峙...
簡介 特點 形成 -
兩極格局
時間上兩極格局存在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以1991年底蘇聯解體為終點。表現在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北約和華約的軍事對峙,對第三世界的爭奪,經濟上的相互的...
特點 形成 思考 -
全球貨幣儲備體系
全球貨幣儲備體系,也叫國際貨幣儲備體系是指各國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則、採取的措施及相應的組織機...
簡介 變遷 成立 結構 意義 -
體系[雅爾達體系]
體系,是二戰後世界大國開始按照雅爾達等國際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範圍,建立新的國際關係格局。
背景 實質 內容 演化 特點 -
兩極之間的痛苦
出版社: 正文語種: 開本: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
沃勒斯坦的世界體系論
沃勒斯坦的世界體系論是一種關於社會現代化的理論,美國社會學家沃勒斯坦是當代世界體系理論的代表人物。他認為,西方國家工業革命的原因不在這些國家的內部,而在...
人物簡介 世界體系理論簡述 “世界體系”理論:概念與理論淵源 “世界體系”論的基本觀點 -
科學技術體系學
4.啟發人們創立套用科學的新學科。 1.科學的縱向分類 2.科學的橫向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