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幣戰略:大國崛起

全球貨幣戰略:大國崛起

《全球貨幣戰略:大國崛起》內容簡介:人類波瀾壯闊的經濟金融史既是各國自身經濟金融發展史,也是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不斷深化的歷史,既是已開發國家博弈的歷史,也是列強掠奪殖民地國家、已開發國家控制開發中國家的歷史。開發中國家的歷史,就是在已開發國家既定的國際貨幣體系下艱難求生的歷史。但是,在當今的全球格局中,開發中國家絕不是可有可無的陪襯和被玩弄於股掌間的玩偶。以金磚五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大國迅速崛起,正在改變全球經濟格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全球貨幣戰略:大國崛起》對商品貨幣國家依附性的貨幣戰略選擇,俄國、蘇聯、俄羅斯、獨立國協、經互會中東歐國家的貨幣戰略選擇,亞洲、拉美和非洲主要國家的貨幣戰略選擇,以及對中國貨幣戰略歷史的分析,剖析了這些國家貨幣戰略選擇的後果、貨幣國際化的成敗,說明既有國際貨幣體系的束縛使這些國家處於跟隨或夾縫中求生存的境地。

作者簡介

方明,1971年出生於四川省鄰水縣,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銀行公司金融總部高級分析師。在中國銀行從事銀行業務和研究工作13年,曾參加中組部團中央組織的博士服務團在地方掛職。在巨觀經濟、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和國別風險等領域頗有建樹,先後從事巨觀經濟研究、金融市場分析、銀行業務發展戰略研究,以及出口信貸業務、“走出去”業務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在主要報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和金融市場分析文章,主持和參與多個重要國際國內研究課題,為一些政府部門和多家大型企業集團提供過諮詢服務,並多次接受中央電視台、路透電視和新華08等媒體採訪。有專著《蝶變:從金融風暴走向全球共治》以及譯著《美國企業之父的管理藝術》等。

媒體推薦

國際貨幣體系中存在著霸權支配,這是全球金融危機頻發的根源。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作者提出了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的競爭性制衡的改革思路,是一種新的探索。中國的未來發展需要融入全球化的潮流,需要廣闊的國際戰略空間,也應該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本書以全球戰略思維談中國未來貨幣戰略方向,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價值。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李金華
全球金融風暴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而其背後的根源在美元霸權支配的國際貨幣體系。國際貨幣體系受貨幣霸權支配、開發中國家艱難生存的歷史,帶給我們以震撼,促使我們認真思考。不斷崛起的中國如何通過自身貨幣戰略的選擇,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從而為自己贏得長遠發展的國際戰略空間,作者以全球戰略性思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原證監會主席 周道炯
作者從國際貨幣全球格局演變角度出發,對當前全球問題和中國問題進行了思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分析思路。不管是霸權博弈,還是大國崛起,全球貨幣戰略史具有歷史穿越感的回顧,都給我們深深的震撼,值得仔細閱讀。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 尹中卿
作者以全球戰略視野、良好的史學素養、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和多年國際金融領域研究的積累,結出了累累碩果。《蝶變:從金融風暴走向全球共治》已經出版,《全球貨幣戰略》為中國未來的貨幣戰略選擇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提供了獨特的思路。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 楊再平
一部貨幣金融史雖然不時露出權謀的陰險、詭計的骯髒,但經過歷史的沉澱,規律性運動便解開了面紗。也正是基於此,貨幣金融活動才不神秘,貨幣金融學才是一門科學。在對各國貨幣金融發展的描述中,作者不經意閃現出的貨幣金融學的頑強邏輯,便是對此最好的佐證。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曹遠征

圖書目錄

前言
上篇 轉型與新生
第一章 轉型國家的貨幣戰略選擇
第一節 俄國的工業化、戰爭與貨幣戰略
一、俄國貨幣制度革命
二、俄國的財政革命:財政與國家信貸合一
三、俄國的金融體系革命:銀行體系和金融市場的發展
四、具有後發優勢的工業革命
第二節 蘇聯的強大與衰落和貨幣制度選擇
一、蘇聯的輝煌與崩潰
二、“一戰”後的通貨膨脹和第一次貨幣制度改革
三、“二戰”後貨幣制度和匯率制度改革
四、蘇聯外貿金融關係中的困境
第三節 新興商品貨幣國俄羅斯的貨幣戰略:自由兌換
一、俄羅斯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立以來改革成果
二、盧布匯率制度的革命與自由兌換戰略的實現
三、俄羅斯金融體系革命和資本外逃的遏制
第四節 獨立國協國家貨幣匯率體制改革與貨幣戰略未來
一、短暫的盧布區:盧布區解體及其原因
二、中亞國家新貨幣制度的建立及貨幣制度改革
三、獨立國協關稅同盟獲進展¨
四、獨立國協貨幣聯盟的前景並不樂觀
第五節 東歐轉型國家的貨幣戰略:自由兌換與融入歐盟
一、經互會的貨幣戰略選擇與缺失
二、東歐的匯率革命
三、東歐經濟轉型前後的表現和債務危機
四、東歐融入歐元區的貨幣戰略及其挑戰
第二章 拉美貨幣戰略選擇
第一節 拉美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及其貨幣戰略選擇
一、拉美資源經濟的問題與前景
二、獨立後貨幣戰略的發展
三、“二戰”後20世紀70年代拉美匯率制度和發展戰略選擇
四、20世紀80年代以來拉美的“美元化”與“去美元化”
第二節 “拉美病”和主要國家貨幣戰略選擇結果
一、墨西哥貨幣戰略選擇的後果
二、巴西貨幣戰略選擇的結果
三、阿根廷貨幣戰略選擇的結果
四、委內瑞拉的貨幣戰略的結果
五、拉美三國的貨幣戰略選擇後果
第三節 拉美一體化的坎坷路和貨幣一體化展望
一、拉美一體化的進展及限制
二、較為成熟的東加勒比貨幣同盟
三、美洲玻利瓦爾聯盟並不能真正擺脫“美元的獨裁”
四、拉美經濟金融發展與拉美貨幣戰略展望
第三章 非洲的貨幣戰略選擇
第一節 非洲法郎區的貨幣戰略選擇
一、非洲法郎區的演變
二、法郎區的貨幣運行機制和貨幣危機
三、非洲法郎區的弱小
四、西共體的貨幣一體化
第二節 南非及南非貨幣同盟的貨幣戰略選擇
一、南非貨幣匯率制度選擇與經濟潛力空間
二、南非經濟金融實力不強
三、南非蘭特區擴展至南共體並不容易
四、南共體、東非共同體和東南非共同市場的未來
第三節 非洲貨幣聯盟的前景展望:開發式貨幣聯盟
一、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
二、非洲經濟總量不大國際收支失衡國際資本實力極弱
三、非洲發展的理性選擇
第四章 亞洲的貨幣戰略思維
第一節 印度貨幣制度的選擇
一、印度殖民地經濟為何無緣工業革命?
二、1947—1991年印度的外匯管理
三、1991年匯率制度改革及其後的發展
四、印度自由兌換貨幣戰略需要亞洲一體化支撐
第二節 東協主要國家貨幣制度選擇:盯住美元
一、印尼的貨幣匯率制度選擇
二、馬來西亞的貨幣匯率制度選擇
三、泰國貨幣匯率制度選擇
四、菲律賓貨幣匯率制度選擇
五、越南貨幣匯率制度選擇與越南危機
六、新加坡離岸金融中心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第三節 韓國出口導向戰略和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
一、以出口導向為戰略的工業化路徑
二、韓國匯率制度的演變和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
三、韓國國際資本實力有限難以支持其自由兌換的貨幣戰略
第四節 新興亞洲貨幣戰略選擇:從盯住美元走向亞元
一、亞洲金融風暴後清邁協定:區域金融協作的開端
二、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正式建立:區域金融協作的落實
三、亞洲經濟實力的全球比較
四、亞洲國際資本實力並不強
五、新興亞洲區域貨幣戰略選擇:尋求共識打好基礎
第五章 商品貨幣國家的貨幣戰略
第一節 加拿大的貨幣戰略選擇:高息強勢貨幣
一、加拿大資源豐富但經濟金融實力整體並不強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貨幣與匯率的演變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匯率制度的演變
四、浮動匯率制度是貨幣政策機制的有效支撐
第二節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貨幣戰略選擇:高息強勢貨幣
一、澳大利亞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特殊的經濟結構
二、澳大利亞貨幣和匯率制度的發展
三、紐西蘭的貨幣制度的演變與資本賬戶自由化
四、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貨幣戰略:高息強貨幣
第三節 新興商品貨幣:海合會和阿盟的貨幣選擇
一、石油美元與中東金融發展
二、海合會現狀與展望
三、海合會拒絕不穩定國家走向經濟一體化
四、阿拉伯國家聯盟較長時期內難以建成貨幣同盟
第四節 土耳其貨幣戰略:融入歐盟和歐元區
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地理大發現
二、土耳其金融貨幣改革和金融危機
三、土耳其經濟較為脆弱
四、土耳其國際資本實力與融入歐盟和歐元區的貨幣戰略
下篇 屈辱與崛起
第六章 明清民國北洋政府的銀本位制及金融主權的喪失
第一節 銀本位制以前中國貨幣制度的演變
一、中國貨幣的開端及貨幣經濟的確立
二、兩漢的貨幣制度演變及信用的發展
三、晉到隋的貨幣與信用的發展
四、唐代的幣制及貨幣經濟的情況
五、兩宋的幣制和金銀貨幣化職能的演變
第二節 銀本位制的確立和信用的發展
一、金元時期銀本位制貨幣制度的初步嘗試
二、明代的貨幣制度
三、明代的貨幣購買力和通貨膨脹
四、明代信用制度和機構的發展
第三節 清代銀本位制的貨幣制度及物價的變化
一、清代錢幣制度的革命
二、清代銀本位制的發展入
三、清代鈔票的發展
四、清代貨幣數量與貨幣購買力
五、中外物價的比較
第四節 鴉片戰爭後清朝金融主權的淪陷和嘗試性恢復
一、傳統金融機構未能實現自身的革命
二、帝國主義在中國設立銀行侵犯中國的金融主權
三、本國銀行發揮的作用有限
第五節 民國北洋政府的銀本位制和金融主權的旁落
一、兩元之爭與“兩元並用”
二、帝國主義在華金融勢力的擴張和金融控制權的維繫
三、北洋政府中交兩行的改革
四、兩次停兌風潮
五、“信交風潮”
第六節 清末到北洋政府時期的貿易、賠款與金銀流動
一、帝國主義侵略戰爭和清代對外賠款的影響
二、外債和外商投資情況
三、國際收支失衡和中國貨幣體系面臨的壓力
四、英國在國際上推行金本位制實屬有意為之的國際貨幣戰略
第七章 國民黨政府金融主權的淪落與未及完成的金融革命
第一節 帝國主義爭奪中國的金融主權和中國的幣制改革
一、國民政府“廢兩改元”為法幣制度的實行打下了基礎
二、美國收購白銀的貨幣戰爭
三、帝國主義轉嫁經濟危機控制中國金融主權
四、東北金融殖民地化
五、法幣制度改革是中國貨幣制度革命的嘗試
第二節 官僚資本金融壟斷體系的建立和初步的金融革命
一、設立中央銀行
二、國民政府壟斷金融體系的初步形成
三、銀行間市場的發展
四、上海成為全國的金融中心
第三節 抗日戰爭時期的金融戰
一、日本帝國主義對關內淪陷區的金融掠奪
二、國民政府設立四聯總處,加強政府對金融的戰時管制
三、抗戰期間嚴重的財政收支失衡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四、抗戰期間失敗的黃金和外匯政策
第四節 內戰始的惡性通貨膨脹和金融主權的再度旁落
一、接收敵偽銀行和清理敵偽鈔券
二、官僚資本銀行壟斷地位空前加強
三、美國全面支配了國民黨政府並控制了中國的金融主權
四、濫發法幣加劇惡性膨脹
五、法幣繼續惡性膨脹下黃金政策和外匯政策的破產
第五節 國民黨政府在大陸最後兩次幣制改革
一、金元券幣制改革
二、銀元券的發行與破產
第八章 新中國金融主權確立和金融革命
第一節 貨幣制度革命
一、人民幣的誕生和關內解放區貨幣的逐步統一
二、收兌和肅清國民黨政權發行的貨幣
三、禁止金銀計價流通和私相買賣
四、嚴禁外幣在市場上流通,加強外匯管理
五、大陸貨幣的統一和貨幣制度革命的完成
六、1979—1989年的外匯兌換券
第二節 金融體製革命
一、1993年前金融體系的發展
二、中央銀行的革命
三、銀行體系的革命
四、金融市場的革命
五、金融監管的革命
第三節 財政革命
一、1993年前財政體制的變革
二、1993年的財政革命
三、財政革命的深化方向
第四節 匯率革命
一、1993年前不斷調整的匯率制度
二、1993年的匯率革命
三、2005年以來的匯率革命
第五節 人民幣匯率調整和工業革命的初步實現
一、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創造了中國的經濟潛力空間
二、中國經濟周期的獨特性
三、中國初步實現了工業革命
四、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也增加了經濟金融實力
第九章 港澳台的貨幣匯率制度及貨幣戰略選擇
第一節 香港幣制的統一和聯繫匯率制的發展
一、香港銀本位制的確立用了70餘年
二、香港從金屬貨幣向紙幣過渡
三、美國收購白銀導致的香港1935年幣制改革
四、香港浮系匯率時期的貨幣發行
五、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的運行與發展
第二節 澳門特區貨幣匯率制度演變
一、澳門的貨幣發行局制度
二、澳門貨幣的地位
第三節 台灣幣制的演變和貨幣戰略選擇
一、日本占領時期的幣制
二、二戰後幣制改革
三、台灣匯率制度的演變及其貨幣戰略選擇
四、台灣地區盯住美元的貨幣戰略選擇
五、台灣地區經濟金融實力不斷上升
第十章 中國貨幣戰略選擇:關鍵貨幣國
第一節 中國資源戰略之人民幣國際化
一、中國的資源稟賦
二、中國對外部資源的依賴不斷上升
三、中國如何走出資源困境
第二節 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和香港發揮的作用
一、中國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初步進展
二、香港是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
三、香港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地位面臨挑戰
四、離岸人民幣發展與中國資本賬戶開放
第三節 新時期國際戰略之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
一、全球國家貨幣戰略選擇的經驗與教訓
二、釐清新時期中國的國際戰略方向
三、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重在制衡美元霸權
四、樹立全球藍海觀大力推進全球化戰略
第四節 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的貨幣戰略定位
一、貨幣戰略選擇的法則
二、中國貨幣戰略方向:全球關鍵貨幣
三、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的階段
第五節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成為關鍵貨幣的路徑
一、大中華貨幣區戰略:中國統一的大戰略
二、推動東協走向人民幣貨幣區
三、充分利用區域一體化促進中亞西亞走向人民幣貨幣區
四、以部分或全部人民幣資金設立非洲開發基金
五、金融合作推動人民幣在拉美地區的套用
六、以資源儲備和金融博弈推動人民幣在已開發國家的套用
主要參考文獻

序言

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尚在,歐洲債務危機接踵而至。金融和經濟形勢的動盪再次激發了國際貨幣體系發生深刻的變革。出現了各種相關理論和主張,諸如超主權貨幣論、全球統一貨幣論、區域貨幣論、回歸黃金本位論以及其他商品本位論等,但是,如何衡量各國貨幣戰略的優劣,認清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利弊得失,仍然缺乏恰當的、歷史的和完整的分析框架和判斷依據。當前對國際貨幣體系的關注越來越多,陰謀論似乎成了一種意識潮流,而對於已開發國家、新興市場國家、轉型國家的貨幣戰略選擇,國際貨幣秩序的發展,深入研究的不多,具有自身研究體系的也不多見。
方明同志《全球貨幣戰略》兩書行將出版,來求序。他沿襲了此前出版的《蝶變:從金融風暴走向全球共治》一書匯率論的觀點,充分強調了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性。同時,他從戰略的角度、以獨特的分析框架和衡量標準,對世界各國貨幣戰略的選擇歷史、國際貨幣體系的發展歷史及相關影響進行了深入考察和研究。當然,作者的出發點是中國在現階段的切身利益。他認為,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金融中地位的上升,中國未來的貨幣戰略在於人民幣國際化並逐步成為關鍵貨幣。另一方面,基於對全球社會化大生產與有效需求關係的理解和對市場經濟競爭理論的理解,他還認為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也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關鍵,因為這樣才能限制以美元為核心的已開發國家貨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利益同盟,才能限制國際貨幣的流動性過剩,才能限制對非已開發國家金融和經濟體系的投機和掠奪,才能儘可能避免系統性的金融危機和財政危機的爆發。
《全球貨幣戰略:霸權博弈》圍繞著全球經濟中心的轉移、西方霸權興起中金融霸權和國家貨幣戰略的作用,以及英國、美國霸權的更迭,當前正處債務危機的西歐貨幣一體化戰略及其弱點,日本依附美元的貨幣戰略進行了分析,表明了已開發國家自身不同階段貨幣戰略的變化和作用,對國際貨幣體系的支配性以及相互之間的依存共生關係,提出了國際競爭的核心在於國際貨幣實力和相應的國際資本實力的觀點。《全球貨幣戰略:弱國求存》對商品貨幣國家依附性的貨幣戰略選擇,俄國、蘇聯、俄羅斯、獨立國協、經互會中東歐國家的貨幣戰略選擇,亞洲、拉美和非洲主要國家的貨幣戰略選擇,以及對中國貨幣戰略歷史的分析,剖析了這些國家貨幣戰略選擇的後果、貨幣國際化的成敗,說明既有國際貨幣體系的束縛使這些國家處於跟隨或夾縫中求生存的境地。強調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GDP規模、對外貿易規模和國際資本實力的上升,中國具有了參與全球貨幣體系改革的能力。因而,作者強調,中國要解決自身的問題,要成為有效制衡美國的力量,應該通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促進全球大規模生產與財富分配不均和有效需求不足之均衡,制衡已開發國家依靠信用創造的過度消費,制約全球過剩的流動性對全球商品價格和物價的衝擊。
該書通過對全球幾乎所有國家貨幣戰略選擇的歷史後果結合相應的歷史數據進行了頗具說服力的分析,首次從理論上論證了三個至關重要的結論:第一,全球化是一種大趨勢,國際貨幣體系是全球化的支配力量,要解決全球化中的失衡和流動性過剩問題,必須改革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全球需要另一種關鍵貨幣制衡美元。第二,中國的國際責任不在於貨幣升值,而在於人民幣國際化並成為關鍵貨幣,這是中國內外部條件逐步成熟的主動選擇,這對世界和中國同樣重要。第三,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是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均衡而不是取代美元,中國成為關鍵貨幣國,也並非對美國的取代,中國不會成為霸權國家。
作者還指出了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中國成為關鍵貨幣國的條件,即中國需要樹立全球經營觀,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尤其要進一步推動內部的政治體制改革和市場化改革。
通過對全球貨幣戰略史的回顧和研究,作者既指出了制約全球失衡的根本問題,也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在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的重要意義時,更具體化為中國通過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而成為關鍵貨幣國、融入全球化並承擔自己的國際責任的戰略方向,這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深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作者多年從事全球金融研究工作,具有深邃的歷史使命感和全球巨觀視野,注重歷史事實、數據和理論的結合,屢有創見。作者分析了全球大多數國家的貨幣戰略和興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是作者繼《蝶變:從金融風暴走向全球共治》一書後的又一力作,值得向有關管理者和廣大讀者推薦。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晏智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