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語境與本土認同

一、“公元”二000 一、關於“中國” 三、關於“文明”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叢書名: 比較文學典文哲學圖書
精裝: 34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7522706, 7807522704
條形碼: 9787807522706
尺寸: 20.4 x 14.8 x 2.6 cm
重量: 422 g

內容簡介

全球語境與本土認同》是筆者近年相關課題的成果結集,包括比較文學和族群研究兩個方面,現以《全球語境與本土認同》為題結集出版,目的在於突出論題干涉的雙向雄度,即全球化與本土化。對我來說,這樣的突出是想表達一個看法,即在不同文明多元交匯的時代,唯有從全球化角度方可理解本土認同的演變與危機;同樣的,必須經由本土化的立場纔能體認全球化的衝擊和影響。而這恰好體現了比較文學與族群研究的當下重點。

目錄

建構中的獨特
引論 從邊疆到腹地:中國的多民族文化格局
第一編 東西方的交匯
第一章 西方文論在中國:觀察、回顧與思考
一、“世紀末”的引進與論爭
二、“中華圈”的認同與離合
三、“後冷戰”的街突與交往
四、“學術史”的承繼與拓展
第二章 批評的界限:語文分野中的文化選擇
一、批評與言說
二、從“語音標準化”到“族際共同語”
三、從“文化中國”到“漢語國際”
四、“文字本位”與“漢語精神”
五、多語“對話”與漢語“批評”
第三章 比較詩學:誰是“第三者”?
一、“現代漢語”與“中國詩學”
二、“中西比較”與“翻譯詩學”
三、文化之“隔”與“詩學對話”
第四章 文學人類學:中西交流中的兼容與發展
一、時代背景
二、西方源起
三、中國之路
四、學術主張
第五章 重新走向“總體文化”
一、提出緣起
二、相關爭論
三、中西比較
四、新的拓展
第二編 跨學科的對話
第六章 “地方”的含義:開於“全球化”的反向思考
一、“公元”二000
二、“後軸心”時代
三、全球地方化
第七章 西南的“話語”:關於“中心”與“邊緣”
一、蘇俄模式與中國國情
二、新時期策略
三、走向正史與記錄少數
四、“一點四方”和西南書系
五、“橐聲喧譁”與“西南話語”
第八章 邊疆的演變:從“野蠻”“到“文明”
一、關於“中國”
二、關於“邊地”
三、關於“文明”
第九章 作為文化記憶的文學:伍略和他的《虎年失蹤》
一、省城眼光
二、社會歷史
三、古今交融
四、民族-地域
五、文化記憶
六、文學鄉土
第十章 流行的歌者:阿來創作論
一、作家、詩人、歌者
二、權力、族別、時間:小說虛構中的歷史與文化
第十一章 由死而歌:瞿小松和他的音樂意含
一、藝術治療
二、歌可以怨
三、祭祀演唱
四、因情宣洩
五、遇渡-中介
六、由死而歌
第十二章 “新時期”與“新文學”:侗族作家騷展論
一、“新時期”與新背景
二、老傅統與新碰承
三、“新文化”與“新文學”
第三編 族群間的導同
第十三章 瑤族語文:語言裂變與文化整合
一、多國民族和多民族國
二、石碑借文與族籍變異
三、雙語教育與瑤文創造
第十四章 侗族大歌:“文本”與“本文”的相關和背離
第十五章 苗族傅統:從古歌傅唱到劇本製作
第十六章 口語詩學:回到生活事相的比較研究
第十七章 本土認同的全球性:民族文化的“三度合作”
第十八章 和而不同:軸心時代與世界文明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