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

全球化作為當今世界發展的一種重要特徵,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人類社會的一切領域,是當今覆蓋面最廣、影響最大、滲透最深的社會現象。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眾多學者開始從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歷史學、社會學等不同的角度研究全球化問題,他們形成的共識是:經濟全球化深刻地影響了文化的發展。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各民族間的文化不斷跨越本國、本民族的空間障礙和社會障礙而相互影響、相互滲透。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全球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

作 者:孫煕國叢書:周向軍

出版社山東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4月

ISBN: 9787560738321

開本: 16開

定價: 30.00 元

內容簡介

全球化作為當今世界發展的一種重要特徵,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人類社會的一切領域,是當今覆蓋面最廣、影響最大、滲透最深的社會現象。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眾多學者開始從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歷史學、社會學等不同的角度研究全球化問題,他們形成的共識是:經濟全球化深刻地影響了文化的發展。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各民族間的文化不斷跨越本國、本民族的空間障礙和社會障礙而相互影響、相互滲透。 全球化對當代中國的影響,始於經濟方面,然後又及社會生活及文化諸方面。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快的過程中,各種文化、多種思潮相互交錯、相互激盪,開啟了世界歷史的一個新時代。作為經濟全球化的伴生物,文化全球化不僅意味著文化的全球整合,也意味著文化的衝突。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既產生了積極影響,又帶來了負面效應;既提供了良好機遇,又提出了嚴峻挑戰。如何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有利因素而又消除其消極影響,如何回應全球化的挑戰,而又不喪失機遇,從而進一步搞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實踐向我們提出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作者簡介

姓名:孫煕國 劉志國

作者簡介:

作品:《全球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

編輯推薦

全球化對當代中國的影響,始於經濟方面,然後又及社會生活及文化諸方面。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快的過程中,各種文化、多種思潮相互交錯、相互激盪,開啟了世界歷史的一個新時代。作為經濟全球化的伴生物,文化全球化不僅意味著文化的全球整合,也意味著文化的衝突。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既產生了積極影響,又帶來了負面效應;既提供了良好機遇,又提出了嚴峻挑戰。如何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有利因素而又消除其消極影響,如何回應全球化的挑戰,而又不喪失機遇,從而進一步搞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實踐向我們提出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目錄

一、文化、傳統文化、現代化

二、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研究概況

三、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研究應把握的原則

第一章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的歷史軌跡

一、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路徑的歷史省察

二、近代以來中國傳統文化變革的特點

三、困境重重的中國傳統文化

第二章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的客觀必然性

一、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的緊迫性

二、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之間的衝突

三、關於文化激進主義與文化保守主義的思考

第三章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何以可能

一、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能夠實現現代轉換

二、中國傳統文化中哪些內容可以實現現代轉換

第四章全球化為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帶來的挑戰

一、全球化對當代社會的多維影響

二、全球化與世界文化發展的多元化趨勢

三、文化全球化帶來的問題

四、全球化時代現代化演進的複雜性

五、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面臨的現實問題

第五章 全球化為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帶來的新契機

一、中西方文化的互斥互補

二、西方全球化模式的危機與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的契機

第六章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的根本立足點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的根本立足點和不竭動力源泉

二、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必須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要

三、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必須滿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需要

四、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必須滿足國家文化安全需要

第七章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的基本路徑

一、多元並存、共同發展是實現傳統文化現代轉換的思想前提

二、批判繼承法是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的根本方法

三、綜合創新法是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的具體方法

四、綜合創新的具體實現方式

附錄

中國古代和諧思想的兩大源頭

全球化與儒學發展的新契機

論《易傳》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塑造

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新道德建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書摘

第一章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的歷史軌跡

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化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只要這個社會在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轉換的過程就會一直持續下去。探討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首先要明確歷史上中國傳統文化的轉換經歷了什麼樣的過程和階段。縱觀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不難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是在“急行軍”中進行的,這種“急行軍”導致轉換中的文化存在著嚴重的“先天缺陷”,這就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仍是一個未竟的歷史任務。

一、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換路徑的歷史省察

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與社會經濟的現代化基本同步,肇端於19世紀50年代,大發展於20世紀末,近一個半世紀的文化變革可用“困惑、衝突、啟蒙、探索”加以概括,這期間的演進過程大致可劃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失敗。這是一個對傳統文化開始懷疑,對外來文化開始接觸的時期,也是一個經世致用觀念復活、承認在器物上比不上西洋,並採取“制器為先”策略的時期。鴉片戰爭的失敗使中國人看到了西方物質文明的進步,從而產生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和後來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洋務運動就是這種思想的實踐。

只認識到西方物質文化的進步和以為只要模仿西方辦企業就能富國強兵的觀點,現在看起來是十分膚淺的。但在當時,它卻無疑是衝破閉關鎖國的利器。從狹義的文化進步觀念看,近代教育事業的興起乃是這一時期的一大業績。為了洋務之需,19世紀60年代初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相繼設立了第一批外語學堂,即同文館。近代軍事工業創辦以後,洋務派出於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科技的需要,在同文館中增加了天文和算學的內容,各個地方設立的學堂也以科學技術為主要教育內容。在整個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共興辦了二十多所培養現代科技人才的學堂,同時還派遣了約兩百名學生去歐美留學,以便更全面地掌握西方先進科技文化。近代教育事業的建設,不僅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如嚴復那樣的現代性文化人才,同時也在事實上對傳統的教育制度提出了挑戰,為下一階段中國進行教育體制改革,廢除禁錮人們智慧的科舉制度打下了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