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代謝疾病合理用藥

內分泌代謝疾病合理用藥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第2版 (2009年2月1日)

叢書名: 專科醫生合理用藥系列
平裝: 60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117110112
條形碼: 9787117110112
尺寸: 20 x 13.8 x 2.8 cm
重量: 581g
ASIN: B001VAK42M

內容簡介

《內分泌代謝疾病合理用藥》是《專科醫生合理用藥系列》的一本,主要介紹內分泌代謝疾病常用藥物的合理套用。著重介紹每一種疾病的主要特點及診治進展,介紹與此疾病有關的藥物及臨床套用,為臨床醫生提供了合理用藥及藥物選擇的依據。通過《內分泌代謝疾病合理用藥》對疾病、診治進展和藥物的介紹,使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時,對藥物有一個全面了解,對各種藥物的治療效果及有相似作用的藥物之間有所比較,更加合理地選擇藥物治療,以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編輯推薦

《內分泌代謝疾病合理用藥》是專科醫生合理用藥系列之一。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
一、臨床藥動學的基本任務
二、臨床藥動學的基本概念
三、治療藥物監測與給藥方案設計
第二節 藥效學
一、受體學說
二、構效關係
三、藥物作用
四、量效關係
第三節 時間藥理學
一、時間藥理學的研究內容
二、時間藥效與時間毒性
三、時間藥動學
第四節 藥物流行病學
一、藥物流行病學的研究目的、任務與作用
二、藥物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藥品不良反應
一、藥品不良反應相關概念
二、藥品不良反應分類
三、藥品不良反應的影響因素
四、藥品不良反應因果關係分析評價
第六節 藥源性疾病
一、藥源性疾病基本分型
二、藥源性疾病的易感因素
三、藥源性疾病的發病機制
四、常見藥源性疾病
五、易致藥源性疾病的藥物
第七節 藥物相互作用
一、藥動學相互作用
二、藥效學相互作用
第八節 特殊生理狀況對藥效的影響
一、老年人用藥
二、小兒用藥
三、妊娠期婦女用藥
四、哺乳期婦女用藥
五、肝腎功能不全者用藥
第九節 藥物經濟學
一、藥物經濟學的概念
二、藥物經濟學的任務與分析方法
三、藥物經濟學的套用
四、藥物經濟學評價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十節 循證醫學
一、循證醫學的定義與起源
二、循證醫學的作用
三、循證醫學與傳統醫學的區別
四、循證醫學與臨床藥理學
五、循證醫學與合理用藥
六、循證醫學的局限性
七、循證醫學所存在的問題
第二章 內分泌代謝及其疾病概述
一、內分泌腺及激素
二、激素的作用機制
三、內分泌系統功能的調節
四、營養和代謝
五、內分泌系統代謝疾病的診斷
六、內分泌代謝疾病的防治
七、如何做到合理用藥
第三章 下丘腦一垂體疾病合理用藥
第一節 概述
一、下丘腦綜合徵
二、肥胖一生殖無能綜合徵
三、垂體瘤
四、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五、泌乳素瘤和高泌乳素血症
六、腺垂體無功能腺瘤
七、腺垂體功能減退症
八、生長激素缺乏症
九、空泡蝶鞍綜合徵
十、尿崩症
十一、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調綜合徵
十二、神經性厭食症及神經性貪食症
第二節 治療垂體瘤的藥物
溴隱亭
奧曲肽
賽庚啶
第三節 治療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的藥物
一、糖皮質激素
二、鹽皮質激素
去氧皮質酮
三、甲狀腺激素
四、性腺激素
五、生長激素
重組人生長激素
第四節 治療尿崩症的藥物
鞣酸加壓素
氯磺丙脲
氫氯噻嗪
第四章 甲狀腺疾病合理用藥
第一節 概述
一、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二、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三、甲狀腺炎
四、甲狀腺腫
五、甲狀腺結節與甲狀腺腫瘤
第二節 抗甲狀腺藥物
一、硫脲類
丙硫氧嘧啶
甲硫氧嘧啶
二、咪唑類
甲巰咪唑
卡比馬唑
第三節 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粉
碘塞羅寧鈉
左甲狀腺素鈉
第四節 促甲狀腺素
促甲狀腺素
普羅瑞林
第五節 碘劑
碘化鉀
第五章 腎上腺疾病合理用藥
第六章 性腺疾病合理用藥
第七章 糖尿病合理用藥
第八章 肥胖症合理用藥
第九章 高尿酸血症及痛風合理用藥
第十章 代謝性骨病合理用藥
第十一章 營養性疾病合理用藥
第十二章 維生素缺乏疾病合理套用
第十三章 微量元素及礦物質合理套用
第十四章 調節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藥物
第十五章 代謝性腦病合理用藥
附錄
索引

序言

本書第1版於2004年3月出版。出版後受到了廣大臨床醫生、藥師、內分泌專業醫生和醫學院校學生的認可和好評。本書著重介紹每一種疾病的主要特點及診治進展,介紹與此疾病有關的藥物及臨床套用,為臨床醫生提供了合理用藥及藥物選擇的依據。通過本書對疾病、診治進展和藥物的介紹,使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時,對藥物有一個全面了解,對各種藥物的治療效果及有相似作用的藥物之間有所比較,更加合理地選擇藥物治療,以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為了做好本書的再版,我們查閱和參考了近年來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診治進展,並且結合多年來在臨床工作中的經驗,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做到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既能反映現代醫學的進展,又能結合臨床給予具有實用性價值的合理用藥選擇,對一些不成熟的論點和資料不予以介紹。在撰寫過程中,力求介紹概念清楚,措詞嚴謹,言之有據,使用規範醫學名詞和術語,旨在撰寫一本高質量的內分泌代謝疾病診治的專業書籍。
本書在第1版的基礎上,各章更新了一些內容,如疾病發病機制新的理論基礎,疾病診斷的公認新標準,突出循證醫學和藥物的臨床評價。隨著醫藥科學的進步與發展,有大量的新藥和特藥相繼問世,為臨床的治療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治療方法和途徑。但是如何針對患者的實際病情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這是擺在臨床醫生面前的主要問題。所以我們在編寫中,詳細地介紹了治療內分泌代謝疾病的各種藥物及新藥,並且把一些治療方案介紹給讀者,希望能給予臨床醫生和內分泌專業醫生在合理用藥方面的一些提示和幫助。

文摘

在此時期的患者血清中的尿酸濃度會增高,但並未出現臨床上的關節炎症狀、痛風石、或尿酸結石等臨床症狀。有些男性患者會在青春期即發生此種情形,且可能與家族史有關,女性患者則較常在停經期才出現。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情形可能終其一生都會存在,但也可能會轉變成急性痛風關節炎或腎結石,臨床大多數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會先發生痛風症狀,才轉變其他情形,但注意約有10%~40%患者會先發生腎結石症狀。
2.第二期急性痛風關節炎期
此時期的患者會在受累關節部位出現劇痛症狀,在發病早期較常侵犯單一關節(占90%),其中約有半數發生於一腳掌骨關節,發展到後來,也很可能會侵犯多處關節,有時也可能只侵犯其他部位,痛風常犯部位包括大腳趾、腳背、腳踝、腳跟、膝、腕、手指和肘等部位,但其他部位也會發作。
一般而言,痛風患者會在晚上開始發生劇痛及關節發炎的情形。有時候也會同時出現發燒症狀,此種情形的發作常常見於飲食過量(尤其是宴會後發作)、飲酒、藥物、外傷或手術後,有時在腳踝扭傷後也會引發,尤其是脫水時。臨床上在患者睡前可能尚無任何異樣,但痛風發作時所引起的劇痛可能會使患者從睡夢中痛醒,且在受犯關節會出現嚴重紅腫熱痛現象,症狀會由輕度而重,發冷與顫抖現象也會因而加重,最痛時有如撕裂般,令人無法忍受,而後症狀慢慢減輕。
由於局部出現紅腫熱痛,且常伴隨發燒症狀,有些患者且可能出現關節 腫大積水,且抽取液體時會出現黃濁液體,因此有時會被誤為發生蜂窩組織 炎或細菌性關節炎,從而使用抗生素治療。此期可能會持續一、二天或至二 周,而後會慢慢改善。
3.第三期發作間期
痛風的發作間期是指患者症狀消失的期間,即臨床上患者未出現任伺 症狀;發作間期長短不等,可能會持續一、二天至幾周,約7%患者的痛風會 自然消退,不再有發作症狀,但是大多數患者會在一年內復發。反覆發作後 傾向於多關節性,發作較嚴重,發作期較長,且伴隨著發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