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涅槃
詞義
佛教用語(梵語音譯),指幻想中的沒有煩惱、超脫生死的境界,也做僧尼死亡的代稱。
涅槃翻譯成中文為不生不滅意,乃指佛教之中心思想,若無涅槃佛教就形同生滅的世間法。簡單來說,也有重生的意思。
詳細解釋
1. 亦作“涅槃”。
1.佛教語。梵語的音譯。舊譯“泥亘”、“泥洹”。意譯“滅”、“滅度”、“寂滅”、“圓寂”等。是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滅生死輪迴後的境界。 晉 僧肇 《涅槃無名論》:“涅槃之道,蓋是三乘之所歸,方等之淵府。”《魏書·釋老志》:“涅槃譯雲滅度,或言常樂我浄,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 宋 王安石 《請秀長老疏》:“雖開方便之多門,同趣涅槃之一路。”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佛涅槃時,受我最後法供。”
2. 世俗文化中作為死亡的美稱。
徐遲 《火中的鳳凰》七:“這是一隻火中的鳳凰,一隻新生的鳳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卻又從灰燼里新生。”
涅槃概念
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叫做涅槃,涅槃翻譯過來叫做不生不滅,不生不滅的意思就是我們要用這一顆心,智慧的心,解脫的心,來面對這個世間,什麼叫做不生不滅呢?意思就是任何的東西增加,也沒感覺增加,任何的東西減少,也不計較減少,因為這些相只是心的影像而已,沒有實體可得,簡單講涅槃就是來無來相,去無去相,增也沒有增相,減也沒有減相,也沒有什麼是跟非,也無所謂的對跟錯,簡單講涅槃就是不落入對立,完成了絕對的智慧。絕對就是絕對,就像虛空可以 涅槃安樂之道
包容一切,這就是我們修學佛道要追求的,用一顆智慧的心,過活了每一分每一秒的現象界的生活,換句話說用一顆像虛空那么大的胸量來過著我們每一分每一秒的現象界生活。這個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慢慢的每一分每一秒,進入了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生不滅,那我們慢慢就了解涅槃的心是什麼,就是我們佛教追求的最好的一個原則一個領域,換句話說每一個人,眾生都佛性,到最後都要進入涅槃,但是有因緣的人碰到佛法的人,就比較早成熟,沒有因緣碰到佛法的人,就要經過百萬劫。所以看個人的因緣,看個人的福報,不過啊用一點點智慧的心,涅槃的心在生活當中,總是可以過很快樂的日子,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來無來相,去無去相,生滅增減,是非對立相統統沒有,化作絕對的智慧,絕對的包容,那么人絕對的包容就無諍,社會絕對的包容就不會戰爭,國家跟國家絕對的包容就沒有爭戰。那么人民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如果一個人懂得涅槃的心,不管他走到那裡都是那么的忍辱,那么的平和,那么的安詳,包括他晚上睡覺都不作惡夢。這是佛弟子要積極追求的就是涅槃的智慧心,菩提心。乃梵語也。此雲智慧。稱波羅蜜多者何。亦梵語也。此雲到彼岸。謂生死苦趣。猶如大海。而眾生情想無涯。無明不覺。識浪奔騰。起惑造業。流轉生死。苦果無窮。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塵。煩惱永斷。諸苦皆盡。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證涅槃。故云彼岸。
涅槃寂靜
入此系佛教之中心思想,意指不生不滅,身心俱寂之解脫境界。若離開涅槃思想,佛教就形同生滅的世間法,只能稱之為勸善,不能體會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奧義。
未入正信者,每以涅槃為死亡,此乃嚴重之誤解。倘能如其所言,則死亡又為另一生命之開端,豈非生死未了?眾生長嬰輪迴之苦,乃受業力所牽,作主不得。唯有佛陀為究竟死亡,以其死即不得再生,不生則不滅,蓋已打破無始無明,徹見本來面目,此允稱為佛教是可貴之處。
凡人皆貪生畏死,因世間他事,皆有解決之道,唯獨死亡,無可商量。聖者超脫物外,於現實生活中,即是不生不滅之涅槃妙心,所謂: 不染六塵名護法;不生妄想名涅槃。心外見法,名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槃 。生死與涅槃本無距離,只在當下一念間。若體悟本性,生死、涅槃皆不可得。吾人但不造生死業,即得大涅涅;若求大涅槃,即造生死業。
涅槃是大徹大悟,愚人把人死了,就叫涅槃。其實不然,這在惠能壇經中有專門的論述。
涅槃是證得自性,得到無上佛果,但人是大活人一個。世人妄想紛飛,煩惱不斷。如果保持一顆無分別的心,平等心,那么就能夠經常保持一顆清淨心。通過修證,能夠消除一切煩惱,明白自身、宇宙萬物的一切真相。這就是涅槃。
入涅槃
每一個佛,衪住世都有一定的期間,有的長到幾十劫,像釋迦牟尼佛只有住世八十歲,這就是我們減劫時期眾生比較福薄。像我們去參訪吠舍離(廣嚴城)這個地方,在這《八大靈塔經》裡面提到吠舍離是佛思量壽處,在這地方衪思壽處,衪到底要活多久、要住世轉 多久,還是要入涅槃?衪在這邊思考結果,慈悲心起,衪想再住世轉 度眾生,衪就跟阿難講,一個修行證得仙人境界者,他可以住世一劫,一劫多久?有的長劫的話,一個地球滅、一個地球生,那時間有五億年 乘三千,這還包括三千佛,大略算是這樣。
不要這樣算,我們就算一小劫,也有一千六百八十萬年,這樣住世一劫,這是修到仙道者就能住世一劫。仙有十種仙,隨便得到一種成就,隨便都可以活一千六百八十萬歲,何況是我如來呢!如來要活多久當然就可以活多久,但是,要有人請法、請佛住世,這個很重要的,要請佛住世,佛不在於活多久,佛在於要有法可以講、有人要得度,衪住世才有意義,不然 衪住世乾什麼,衪空跟這個應化身所變化的這個悉達多太子成佛,這個也是幻化的。阿難尊者腦筋轉不過來,不知道衪在講什麼,他應該趕快講說:請如來續繼住世,救度眾生, 請你可以再住世幾劫。阿難沒有話講,這樣釋迦牟尼佛又講了第兩次、第三次,阿難還是都沒有反應,後來世尊就嘆息了,沒有辦法,人的福太薄了,衪沒有再續繼住世的這種道理。
當然阿含經中講阿難尊者聽聞到世尊說此話時,想要回答卻被天魔掐住喉嚨說不出話。對於這樣記載,我有點不同的看法,以如來的神通力怎能讓阿難尊者受此障礙。但確實經典中有此記載,是否忠於原典卻不得而知了。
入涅槃也要有因緣,雖然衪說,我們眾生福薄,衪不能住世,接著下來天魔、這個魔王就是下來了,魔王就是統轄一切我們凡夫具足種種欲望的世界,只要哪一個修解脫道,超越種種欲望的,他就管不到,所以他很怕佛帶很多的徒眾超出三界。剛開始釋迦牟尼佛成佛時,衪就要往鹿野苑去度五比丘、憍陳如尊者等,證道後第七周的樣子,路上遇到緬甸五百個商人,也是在波羅奈國那邊,天神就叫他們五百個商人的裡面的兩個商主,去供養釋迦牟尼佛,這是天神用天語去告訴他們,後來他們就供養釋迦牟尼佛,供養完了,衪就往前再續繼走,走不久,這個魔就下來了,這個魔就說:世尊!請你入滅!佛衪說:衪說:眾生還沒有度、僧團還沒有成立、四眾還沒有人成就,四眾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眾,這時都還沒有人,因為衪成佛時,除了收那兩個斯里蘭卡商人,也是在家弟子,也沒有給正式教他們什麼法,給他們一戳頭髮,讓他們拿回去供養,衪說我不能入滅,這是第一次魔請衪入滅。魔不得已,悻悻然會天魔宮。
到八十歲時,魔就下來了,衪原不想入涅槃,又想度眾生,既然講了阿難尊者又聽不懂佛在講什麼,魔都有神通力,在天上都能知世間事,魔想既然講了,阿難尊者又沒有反應。魔就下來,請佛入滅,說當初請佛入滅,說四眾還沒有得度、僧團還沒有成立、佛 還沒有轉,現在已經都有了,現在佛法也有了、四眾也有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都有了,你是不是要入滅了。
佛答說:好,入滅。當下就入滅!入滅是法身跟化身入滅,報身也可以說應化身,這法身一入滅,一些抵抗業力的能力就沒有,衪用衪的神通力,再讓此肉身體住世三個月,這個肉體等於跟凡夫都一樣,佛發光的能力是具足,只是衪的身體跟人差不多,受業力牽引,產生腰痛,這也是因緣果報。以前世尊哪一世跟人家摔跤,人家承認敗了,衪還把人家抓起來再摔下去,這一摔,對方的腰,有點骨折,這個果報,回復到這種凡人身時,這個果報還是要受,衪就開始腰痛,從那時候,衪就決定要往拘屍那羅城去入涅槃,其實那個地方不是衪選的,是過去的佛,都在此處入涅槃的,所以衪已經七次在那裡入涅槃。
阿難就問衪:為何要去拘屍那羅?衪說要涅槃。阿難就嚇到了,佛要住世,不能入涅槃。佛言,剛剛跟你講,你都不請佛住世,現在已經答應魔要入涅槃,佛不能有二言。二言就是講話不算話,現在講得太慢了。剛剛問你三次,你都不講話,現在我要朝拘屍那羅城那個方向走,你才要求坲住世,不要入涅槃,已太慢了,沒有辦法。
佛示現、入涅,其實都是歷史的重演,你要佛經看多了,你就知道很多事都是歷史再重演,就像我們學佛、聽法也是一樣,都是歷史重演再重演。這個時候,衪身體已經又不舒服,慢慢的往拘屍那羅城走去,走了近三個月,走了很慢,大概幾百公里,走了三個月,普通一千多公里,走十幾天就夠了。
涅槃的因緣跟轉 的因緣,轉 要有對象,成佛,也要衪累劫菩薩道這么修行修行這么上來的。
涅槃分類
其次談談涅槃,一般聲聞、辟支佛等是言入涅槃,而佛是入大般涅槃(mahā-parinirvāna),這是有差別的。一般講有三涅槃,(1)性淨涅槃,謂諸法實相不可染、不可淨,不可染即不生,不可淨即不滅,不生不滅即性淨涅槃。(2)圓淨涅槃,謂智極為圓,惑盡為淨,智若契理,惑畢竟不生,智畢竟不滅,不生不滅即圓淨涅槃。(3)方便淨涅槃,智慧型契理,即照群機。照必垂應,機感即生,此生非生,機緣既盡,應身即滅。此滅非滅,不生不滅即方便淨涅槃。以上功德相述佛的法身、報身、應身。